『壹』 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路心理
一、父母應該做好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消除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家長在消除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應該採取積極的行動。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要注意對孩子的精神關懷
95%的大學生是一個遠程教育,因為家距離因素,結合大學生已經成人行列,所以一些家長沒有照顧孩子和教育的大學生。往往在孩子沉迷於互聯網最初並沒有發現,當孩子瘋狂地迷上網路只是檢測,然後說服孩子,在幾次勸說失敗後便開始厲聲呵責,甚至打罵,這樣也只能作為一種反應。
在網路時代,家庭教育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父母應積極與子女溝通交流,提高對子女的精神關懷水平,積極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給予子女精神關懷。
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談論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參與活動,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經常帶他們的孩子出去度假,以消除它們之間的差距,滿足愛孩子的精神需求,減少上網的慾望。
父母不僅要正確認識網路,還要正確使用網路,為孩子樹立榜樣。家長良好的網路道德素質是兒童網路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資源。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家長應該正確使用網路,樹立健康的網路心理。家長不應該瀏覽色情網站,不登錄非法網站,不傳播不良信息或散布謠言,不應該在互聯網上隨意攻擊、貶低他人,不應該沉迷於互聯網,線上線下人格一致。
通過這些例子來教育孩子,用自己正確的網路道德來激發孩子正確的網路道德,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網路心理。
二、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的培訓
1、高校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對於豐富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構建集文化、娛樂、體育為一體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他們抵禦網路負面影響的能力。
同時,加強綜合管理的俱樂部,以社區為載體,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並能在團隊活動中讓他們覺得在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快樂,它會自動減少訪問通過網路來滿足的行為。
2、全面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軟硬體設施建設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主要是指計算機、校園網等,學校周圍網吧林立,也為大學生經常外出上網提供了條件。因此,我認為大學首先應該對機房設施做相應的調整。
首先,他們應該增加投資,增加計算機的數量和網路速度。
其次,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的校園網路,使學生可以在校園的所有地方接入互聯網,除了教室。
這樣既能滿足大學生上網學習和娛樂的心理需求,又能通過校園網的管理過濾掉不良信息。建立心理教育教學網站,開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軟體,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管理,為網路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的硬體環境。
三、社會各界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
良好的網路環境可以培養良好的人格。因此,要保證大學生網路心理的健康發展,還需要社會各力量的共同關注和積極配合,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社會方面:
1、加強和改進網路管理,優化網路環境
首先政府應該完善網路法律法規,加強宣傳,讓網民不僅知道網路法律法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違反這些法律法規的嚴重後果。
其次,行政部門還應建立網吧業主教育網,並實施網吧網路注冊制度。這樣,行政部門就可以定期通過網路對網吧老闆進行教育,加強監督,為網路凈化創造條件。
最後,網路管理部門在互聯網上傳播先進文化和優秀的傳統文化,緩解沖突的各種信息,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原始認知偏差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只有在先進文化和優秀的文化高地佔領網路文化,使大學生獲得健康的網路文化,並創建一個大學生心理健康網路。
2、網吧經營者積極配合,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些高校周邊的網吧數量眾多,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了便利,對大學生上網起到了增加壓力的作用,因此,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也需要網吧老闆的積極配合。我認為網吧老闆應該做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網吧經營者應定期對網吧的電腦進行殺毒,以避免電腦中的病毒和受不良信息的入侵,對大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心理影響。
其次,網吧老闆可以考慮取消24小時營業制度,只在早上7點到晚上11點營業。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大學生放棄晚上休息的時間而通宵上網,另一方面也可以對網吧電腦起到維護作用,延長電腦的壽命。
最後,我不認為零食應該在網吧出售。畢竟網吧是一個娛樂的地方。把零食和食物放在一起是不健康的,這也為大學生在成長期間上網提供了條件。
四、大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
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僅從以上三個方面做是不夠的。畢竟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外因只是條件。因此,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積極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明確的理想目標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於大學生選擇和接收互聯網上的復雜信息,學會用科學的手段對信息進行篩選,提高自身抵禦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互聯網的驅動者。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大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就會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他們就能學會正確使用互聯網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自覺避免網癮和網路心理問題。
2、大學生要辯證地認識網路,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大學生要辯證地認識網路,認識到網路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網路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進步,這樣我們就可以學會利用網路中的積極因素,把網路作為獲取知識的便利和有效的途徑。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互聯網對人們的負面影響。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人由於不正確使用網路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以此來警告自己。
面對網路的大學生應該有一個強烈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網路,積極了解科學方法的正確使用網路,積極接受學校的網路知識教育學習,並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
隨著網路文化的成長和傳播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路心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俗話說:一根筷子輕輕折斷,十雙筷子卻緊緊地連在一起。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的培養,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相互配合。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個體才能積極配合行動改善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沒有任何一方,很難達到最好的效果。
『貳』 網路心理學的研究題材
網路心理學最熱門的研究題材是網癮形成及戒斷方法、互聯網對人格形成改變和重建的影響,譬如使用者網上和網下的雙重個人問題。總體說來,網路心理學研究領域還集中在熱門社會問題上,網路心理學既沒形成其核心理論,也沒形成其特有的研究方法,更沒有其專業的研究隊伍和學術期刊。因而更多時候,網路心理學還只是作為一個正在形成的學科而被提及。盡管如此,學術界創建網路心理學的熱情非常巨大,別有用心者也著意用網路心理學相關名詞愚弄公眾。這使得網路心理學的知名度遠遠大於其學術地位。我們相信,隨著廣大心理學研究工作者的不斷努力,隨著社會生活網路化的不斷推進,網路心理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將很快被完備起來。
『叄』 網路心理學的介紹
網路心理學(Cyber Psychology)是一個新興的網路名詞。通常是指以心理學經典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研究為手段,研究互聯網相關情景下,人的心理、行為及其規律性的一門應用心理學學科。從廣義上而言,網路心理學是指一切與網路有關的心理學研究。狹義的網路心理學則指的是,以網路為代表的自組織性、非線性的觀點對於心理學的深刻影響。
『肆』 大學生常見的網路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但由於受人際關系不良、經濟困難、失戀、學業受挫等影響,常造成心理障礙。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約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某大學學工部兩次對入學新生進行全面的心理測查,結果表明,25%的學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據統計,因各種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已佔總休、退學人數的50%左右。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有:
1.難以適應生活環境的轉變
剛入學的大學生要順利度過生活環境的轉變期,應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獨立工作的能力。
2.學習緊張與競爭壓力造成心理負擔過重
經過高考拼殺的學生帶著良好的感覺進入大學校園之後,突然發覺自己站在「山頂」的感覺沒有了。在高手如雲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盪然無存,「眾星捧月」的地位變了,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
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教育他們正視現實,認識到考上大學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勝利,今後的路還很長。從一進校門起,新的競爭又宣告開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因此入校後短暫的興奮之後就應當及時冷靜、認真地分析利弊,正確認識自我,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
3.人際關系失調造成社交障礙
交往過程中出現的迴避型人格障礙。其特點是:心理自卑,行為畏縮,面對挑戰採取逃避態度或無力去應付。想與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害羞不敢與人接近。不與人交往並非出於自願,內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礙主要是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懼。不然,對自己的神態舉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別人面前出醜、失態,反而使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異常緊張。社交障礙是一種恐懼心理的自我加強過程。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恐懼愈演愈烈,最後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這種問題的同學要大膽一些,多參加集體活動,並敢於拋頭露面。
4.理想、目標落空造成內心困惑
進入大學後,學習失去了中小學時的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市儈、陰暗的一面,習慣於只讀聖賢書的學子們在現實面前感覺到困惑。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大學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從學好專業課,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高尚道德情操,鍛煉組織社交能力,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學習內容上注意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除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外,應根據自己的興趣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靈苦悶
時下的大學校園,戀愛已是公開的秘密,部分大學生匆匆加入「戀愛族」,由於對愛或被愛缺乏正確的理解,往往飽受失戀之苦,但又難以自我調適,輕者陷入情感的旋渦難以自拔,重者則會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甚至導致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
談戀愛是一種審美,一旦雙方產生了戀情,要沉著、冷靜、理智地對待,既應珍視純潔的感情,又不能任其發展,注意適度控制,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對於單相思和失戀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戀愛是以雙方自願為原則的,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伍』 學習網路心理學能幫助我們認識那些網路行為,舉例說明
網路心理學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 狹義的網路心理學則指的是,以網路為代表的自組織性、非線性的觀點對於心理學的深刻影響。如PDP觀念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又如社會網路分析觀點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可以說,從狹義上而言,網路心理學將與以往基於原子時代的心理學有著本質區別。以往的原子時代的心理學發展到今天,即是將人與計算機進行類比的認知心理學。然而,人類的行為模式更多的呈現一種自組織性與非線性。因此,網路心理學的興起乃題中應有之義。它將在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之上更好的發展。
『陸』 什麼是網路心理異常 類型有哪些
研究人員發現的網路心理障礙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網上沉溺、人際交往受阻、情感冷漠。
1、網上沉溺(主要包括戀網與網戀)
戀網即為迷戀網路(或稱網癮),指網迷長時間的沉迷於網路游戲、上網聊天、網路技術(安裝各種軟體,下載使用文件,製作網頁)。網路迷戀心理障礙包括以下幾個類型:網路色情迷戀---迷戀網上的所有的色情音樂、圖片以及影像;網路交際迷戀---利用各種聊天軟體以及網站開設聊天室長時間聊天',網路游戲迷戀----沉迷於網路設計的各種游戲中,他們或與計算機對打,或通過互聯網與網友聯機進行游戲對抗;網路信息收集成癮--.-強迫性從網上懼無關緊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並以堆積和傳播這些信息為樂趣;網路製作迷戀----下載使用各種軟體,追求網頁製作的完美性和以編制多種程序為嗜好。在這五種類型中,網路交際迷戀者,網路交際迷戀者,網路游戲迷戀者及網路信息收集成癮者占學生網路迷戀群體中的多數。
網戀即為網上戀愛。指網民通過互聯網結識網路社會中的異性,並與之談情說愛的行為,網路為網友提供了大量的空間、許多的途徑進行感情交流,甚至有專門的"網戀"網站。在這里,只要網民注冊一個或真實或虛假的用戶名,就可以追求他人或被他人所追。更有甚者還有專門的網上小屋提供給情投意合者入住,進行網上性行為。參與此種活動的,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部分大學生沉迷於網戀,荒廢學業是一方面,最可悲的是有個別大學生因為網戀而上當受騙,受到了身心傷害。
2、人際交往受阻
許多大學生面對網路,可以與其中的陌生夥伴侃侃而談,但當真正見到其人時,卻不知所措,有的同學感到間接交往,恐懼直接接觸,這便導致個人心靈更加封閉,造成網路孤獨症,一些學生由於青睞網上交往這種匿名、隱匿性別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網向網友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排解憂慮,講自己的"心情故事",這時他們覺得心情得到一定的放鬆,從網友那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可下網後他們發現自己面對的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獨;還有一些大學生原來社會交往活動比較頻繁,現在由於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網上交友聊天中,與現實中生活中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減少,也減少了與現有朋友的聯系。友情淡化,現實中的交往方面的窄化,無形中縮小了個人生活的圈子。當他們從熱烈火爆的網上交往氣氛中退下來,回到平靜單調的現實生活時,強烈的心理落差使他們容易產生心理孤獨。
3、感情世界是由高科技構築的虛擬空間,這種傳播體系強調的是高速、大量、生動與精確,少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情味。
在以計算機為終端的網路中,由於匿名隱去身份,許多現實社會中的規范、規則、道德在虛擬世界中凍結。這種狀況在一些計算機游戲中體現得尤其突出。沉迷於網路中的大學生會把MUD中的冷酷與無情帶到現實生活中來,對周圍的人和事採取無動恣意表現自我,放縱自我情感,讓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在網路世界中逐一變成現實。他們在表現個人自我時,把社會自我拋得越來越遠,甚至企圖藉助網路在現實社凸現自我,將自我凌駕於社會之上。網路上,他們便表現為HACK和網路犯罪者,對自己的技術沾沾自喜,卻很少對自己所造成的損失感到羞愧。
『柒』 如何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搞好心理教育的關鍵
心理教育能不能落到實處,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因此,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
1、要增強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充分認識心理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心理教育要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動機、正確的心理教育觀等。
2、要加強教師自我修養。在自覺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的同時,經常剖析自己,學會克制自己的感情,提高自控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影響學生。
二、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預防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心理學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系統地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了解自身心理、生理等方面發展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學會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覺調節控制情緒,是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優化的重要措施。
三、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
1、開設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可針對學生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即既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保健、心理衛生方面的專題教育,又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自卑、過敏、恐怖、沖動等心理。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即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歷史或現狀記錄下來,存入檔案中,以便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應將特殊的案例整理出來,以便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案教育。
四、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屬於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內在的必然的聯系,但也存在著差異。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增進個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校園文化是指發生在「校園」這一特定空間的文化形態,是指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和,具體包括物態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態。
『捌』 通過網路心理專題,我學到了那些內容,並談談啟示
摘要
『玖』 網路心理是什麼
心理一般指人的某種情緒與狀態,而網路信息的體現在生活里絕非現實,網路心理一般是指這個人為逃避現實生活而過份依賴虛擬現實。
『拾』 什麼叫網路心理
網路心理是一個新興的網路名詞。通常是指在互聯網相關情景下,人的心理、行為及其規律性。(1)從廣義上而言,網路心理是指一切與網路有關的心理。 (2)狹義的網路心理學則指的是,以網路為代表的自組織性、非線性的觀點對於心理學的深刻影響。如PDP觀念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又如社會網路分析觀點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可以說,從狹義上而言,網路心理學將與以往基於原子時代的心理學有著本質區別。以往的原子時代的心理學發展到今天,即是將人與計算機進行類比的認知心理學。然而,人類的行為模式更多的呈現一種自組織性與非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