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愛上你網路歌手傣語是什麼意思

愛上你網路歌手傣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4-27 01:56:27

⑴ 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傣族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萬(1990年),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新平等30餘縣市。

傣族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區。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邊疆。公元69年,東漢時期,增設永昌郡,傣族地區屬永昌郡管轄。當時,傣族先民的首領曾多次派遣使者、藝人到東漢王朝的的首都洛陽獻樂表演,贏得了東漢王朝的贊賞與歡迎,被賜予金印、紫綬,其首領被封為「 漢大都尉」,與東漢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隸屬關系。公元8—13世紀,傣族地區先後隸屬於以彝族、白族為主體建立的雲南南詔蒙氏政權和大理段氏政權。公元12世紀,西雙版納首領叭真憨勢力逐漸強大,統一各部,以景洪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權,稱為「景金殿國」。據史料記載,有上百萬人口,曾受過元朝封號,授「虎頭金印」,此後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著從屬關系。元代,傣族地區隸屬雲南行省,實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雙版納等地設置金齒宣撫司、徹里軍民總管府,負責管轄傣族地區。明代,在這里設置較小土司區,全面加強土司制度。清代,雖沿襲元明舊制,但在社會經濟更為發展的內地傣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派遣流官進行直接統治。國民黨統治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縣和設治局,實行民族壓迫政策。

盡管歷代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群眾進行殘酷的壓迫和盤剝,但是各族人民群眾之間仍進行著友好的交流和往來。傣族在當地較其他少數民族生產技術先進,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也較多,因此,在壩區逐漸形成各民族交換產品的集鎮。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傣族對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景頗、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瑤、基諾等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 藝術、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響。傣族與漢族人民的交往更是歷史悠久,關系更為密切。早在秦漢以前,中、緬、印之間就有貿易往來,傣族德宏地區是當時中外聯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後,大量漢族勞動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區墾荒戍邊,和那裡的傣族人民共同勞動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處。

二、傣族的語言文字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西雙版納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來源於梵文字母,各地不盡相同。1954年進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雙版納)、傣綳文(瑞麗、耿馬、瀾滄等地)和金平傣文。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歷法

傣族有自己的傳統歷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是一種陰陽合歷。傣歷的年是陽歷年,即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傣歷的月是陰歷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為周期。一年分12月,單月是30天,雙月是29天。以六月為歲首,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歷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閏年為384天。傣歷始於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醫葯衛生

傣醫葯作為一門知識,是傣族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爭中,不斷總結經驗,匯積了豐富的民間葯方,收集了上千種草葯。其中《檔哈雅》(醫葯書),是傣族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

據文獻記載:傣族遷到景永時,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獨有一個村子,在景永壩頭,不但沒有人病死,而且個個身強力壯。他們開出了許多田地,生產發展得很快。一天,有個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過這個村子,看到村裡的人個個都很健康覺得很奇怪,就問村子裡的人:「你們吃些什麼東西,為什麼人人都身強力壯的?」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沒有吃別的什麼,只不過剛來的時候大家天天上山採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這當中有什麼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後把這一情形告訴了別的村寨的人,並勸大家不妨試試看,上山去採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紛紛照波的牙說的去做了。經過一段時間,果真見效,疫病明顯減少。波的牙注意從大家每採摘回來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樣品保存起來。以後只要村子裡有人生病,他就依樣找這些果、菜給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顯,而換了別樣的一吃就有效。就這樣他慢慢地總結、積累經驗,凡遇有人生病(當時主要是瘧疾),就按不同類型的病分別給予治療。逐步地疾病減少了,人們健康了,傣族群眾就把波的牙稱為「摩雅」,意思是會治病的人。從此就有了傣醫。有了文字以後,才記載下來成為今天較完整的傣族醫書。

《傳統傣醫學手稿》:傣族古典醫學著作。記載了傳統傣醫關於醫葯、方劑、制劑方面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在貝葉上書寫的「貝葉本」和用構樹皮支撐的紙張轉抄的「棉紙本」多種。這是中國醫葯遺產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據這些手稿資料整理編寫出版了傣漢文對照的《德宏傣葯驗方集》及《西雙版納傣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信仰南傳佛教的民族,傣語稱為「布塔沙散那」。它對傣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大約在公元6—8世紀傳入傣族地區。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於佛教的廣泛傳布,傣族地區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為僧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尤其是在西雙版納地區,男孩到了8—10歲幾乎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裡學經識字,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經號稱八萬四千部,大部分刻寫在貝葉上,稱貝葉經。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據佛教義加以發揮和補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學

民族文學:傣族人民有著蘊藏豐富的民間文藝作品,包括敘事長詩、寓言、神話、傳說、童話等。許多著名的敘事長詩,如《召樹屯與嫡木諾娜》、《娥並與桑洛》、《阿鑾的故事》 等中外聞名。

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又名《南師巴塔麻嘎帕薩傣》。傣族創世史詩。內容包括開天闢地、人類形成,傣族先民的興起、遷徙、定居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傣族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傳說,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話及社會的古籍文獻。

史書:《泐史》原名《囊絲本勐泐》)(《西雙版納歷代編年史》)。該書採取編年體記錄了傣族從1180年(傣歷542年)傣族首領叭真入主西雙版納建立景金殿國始,止於1950年西雙版納解放的主要史實。該書有1947年雲南大學刊印的、李拂一的譯本,譯名為《泐史》,翻譯的是從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張公瑾補譯1844~1950年部分,名為《續泐史--西雙版納近百年大事記》。該書還有其他詳簡不同的譯本。《泐史》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會歷史的許多珍貴資料,是傣族重要的史書類文獻。

七、傣族的戲劇

西雙版納境內有泰緬化的歌舞劇,騰龍沿邊一帶有漢化的傣族戲。歌舞劇都在較大的宗教集會中演出,例如車里宣慰街每年冬間的賧佛大會,一連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劇情有歷史故事,宗教神話,愛情傳奇,而行頭化裝則千奇百怪,用紙紮成龍、孔雀、龜、鶴、鹿、蚌等,彩畫鮮麗。化裝為美女的演員,把紙扎的孔雀分前後兩段纏在身上,以兩手捉翼而飛。化裝為青年的演員,把紙鹿纏身上做鹿舞。大龜則用一個人伏在龜腹內、手腳即龜之四足,龜頸內有一機關;能使龜頭倏而伸長數尺,倏又縮回腹內,引得觀眾大笑。

傣戲:傣戲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較早的劇目有《十二馬》、《公孫犁田》、《昌少對唱》等。到本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在上演原劇目的基礎上,吸收、改編了不少京劇、滇劇劇目,同時吸收了它們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成分,豐富了傣戲。傣戲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表演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內容短小精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廣大傣族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傣劇:傣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隴川、瑞麗等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騰沖、龍陵等縣傣族聚居區。傣劇是在「冒少對唱」(男女對歌)、「耍白馬」(逢年過節到各家祝福的一種歌舞)、「銀海」(趕著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經過向雲南花燈學習,發展為帶有一定情節、人物的「十二馬」、「布屯臘」(犁田的老漢)等歌舞和歌舞小戲,吸收 滇劇的劇目、表演、打擊樂,逐漸形成的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劇的表演是在提煉本民族各種舞蹈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戲曲的表演技巧而發展豐富起來的,具有較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劇目有根據傣族民間傳說和民間敘事詩改編的《帕罕》、《千瓣蓮花》、《紅蓮寶》、《阿暖海東》、《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據漢族戲曲和小說演義改編的《三聖歸天》、《王莽篡位》、《三下河東》、《穆柯寨》、《花果山》、《大鬧蟠桃會》等;有按歷史故事、傳說編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張四姐》等;有新創作的現代戲《波岩三回頭》、《波過石的婚禮》、《金湖緣》、《國境線上》、《三丑會》等。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布屯臘》、《陶和生》、 《娥並與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學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關於開天闢地的最古老神話,在傣族群眾中流傳最廣的是《布桑該與牙桑該》。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該與牙桑該稱為「我們的祖宗」。關於開辟西雙版納、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傳說。在傣族地區,還廣泛流傳著 召瑪賀、艾蘇和艾西等聰明人的故事。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萬能的本領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詩歌,包括歌謠和敘事長詩兩大類,傣族中有職業歌手或半職業歌手,傣 語叫做「贊哈」。

贊哈:傣族曲種。「贊哈」在傣語中就是民間歌手的意思,贊哈演唱是傣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形式,形式靈活簡便,一人一笛,隨時隨地可以演唱,被譽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鹽巴。傳統曲目多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也有藝人即興編唱的獵歌、酒歌,如《召樹屯》、《四棵緬桂花》、《賀新房》、《哈路教》等;新編曲目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贊哈對傣族民間文學的繼承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演唱優美生動,塑造人物細膩委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有即興創作的才能,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和歡迎。

古歌謠,是傣族文學的萌芽,至今還以口頭和手抄本形式流傳民間。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雲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謠》中的許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時代的生活、勞動、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類通過實踐逐漸認識了 客觀世界;《打水歌》描述人類逐步改變自己的居住條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則是人類的勞動生活。這些詩歌形式簡單,節奏明快。

敘事長詩,是傣族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類:神話敘事詩,阿鑾的頌歌,愛情悲劇敘事詩。神話敘事詩與神話傳說的內容基本相似。關於阿鑾的頌歌,數量極多。「阿鑾」一詞,據說來自梵文,指有本領的匠人。在傣語中 是指出身貧寒、意志堅強、本領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氣、有本領的善良人。佛教徒則把這些故事說成是描述釋迦牟尼轉世的故事。阿鑾故事中,有宣傳佛教教義的成分,但整個內容遠遠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圍,堪稱傣族民間故事的總匯,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階級關系、倫理道德、婚姻戀愛等。

隨著佛教傳入傣族地區,印度文化對傣族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個小故事發展演變而成,《蘭嘎西賀》的情節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相似,但主題思想、人物和故事結構均有變化。長詩加強了召朗瑪對十頭魔王的戰爭,成為反映社會生活、政治斗爭與宗教斗爭的巨幅畫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經典甚為豐富,所譯三藏佛典包括經、律、論中相當多的經典,還有不少藏外典籍。這些經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譯的巴利語寫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較早期的面貌,還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據佛教教義加以闡發的著作,其中記錄了許多關於傣族地區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材料。西雙版納及孟連、耿馬等地的經典大多刻寫在貝葉上,稱為「貝葉經」,其他地區多寫在當地製作的構皮棉紙上。

八、傣族的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傣族民間歌曲有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 兩種。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事歌)、「喊暖轟」(流水歌 )、「桑烘」(鳳凰情詩調)、「拽」、「索」、「森」等。喊秀為綠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桑烘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採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賽篾」、「喊玎」、」 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 的下滑音。喊玎,意為玎琴歌;喊蹩,意為口弦歌。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 、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等。

歌舞音樂:歌舞音樂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

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躍,多為徵調式。

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 跟鼓說唱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用徵調式;歌唱與舞 蹈穿插進行。

十二馬調:傣語稱」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調抒情,多為商調式。

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

說唱音樂: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過節、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傳的曲調有」 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 管弦樂器,組成新型的傣劇樂隊。

民族樂器:傣族的民族樂器有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 、豎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鑔等。

芒鑼:傣、佤、壯、景頗、德昂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廣西等民族地區。芒鑼形體圓厚,用響銅鑄成。鑼面低,中心有乳頭凸起。鑼邊有穿皮條的孔兩個。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槌擊奏。也有將大小不同的錄組成編芒,掛在木架上擊奏的。多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腳鼓舞:流傳於雲南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數民族中的民間舞。是一種男子自娛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腳鼓而得名。象腳鼓用芒果樹或木棉樹干挖空,蒙上牛皮製成,形如象腳。鼓有長短之分,長者1.7米左右,中長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長象腳鼓舞端莊瀟灑,舞步緩慢,擊鼓方法多變,鼓點節奏豐富;中象腳鼓舞穩重扎實,剛健有力,動作幅度較大,有甩鼓、轉鼓、掖腿等技巧動作,短象腳鼓以靈活騰躍著稱,有斗鼓、賽鼓等競技內容。象腳鼓舞是雲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節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腳鼓領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 ,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被稱為孔雀的故鄉,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間舞蹈。在歡度潑水節期間,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屆時,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優美的孔雀舞,歡度節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種化裝舞蹈,演員頭戴菩薩金冠,臉覆金剛面具,腰間綁著用彩紙或花布紮成的孔雀,兩手用線牽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隨著鑼鼓的節奏做出各種優美的孔雀動作。後來,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腳鼓、芒鑼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非常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跳得較出色的。

花環舞:傣語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今只在盛大的節日時才跳,已變成一種有組織的舞蹈表演。花環舞中的花環在長二米左右的竹篦上紮上鮮艷的花朵做成,舞時雙手握住花環的兩端,在移動步伐的同時,著重於花環的變化。並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環舞跳到極樂時,由一人指揮,舞者一起由慢板轉入快板,有踮步、「頓錯步小跳」等動作。

大鵬鳥舞:大鵬鳥舞,傣語叫「戛倫」。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節日里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一帶。大鵬鳥舞矯健、粗獷,動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現大鵬鳥與雨神搏鬥的動作和不畏強暴的氣質。動作變換快速有力,造型時間較長「三道彎」舞姿稜角突出。如:出場動作一般是大跳接一個大的舞姿造型,表現大鵬鳥從空中迅猛疾下的氣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張開成扇形)和掌式手型,這些手式加強了動作的力度。大鵬鳥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過去舞蹈時帶大鵬鳥型道具和面具,現多已棄之不用,使舞蹈動作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鼓點異常豐富,鼓聲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術

傣錦:傣族生產和使用的一種具有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傣錦是以薴麻為原料的色織物,紋樣為幾何圖案,用挑花方法織制。傣錦利用腰機織成。織幅不寬,長度也有限,以較細的薴麻線織成平紋作地組織,以較粗的薴麻紗經染色作彩緯織入。在平紋部分不起花紋,而在使用色緯時緯浮顯色於織物表面。傣錦常使用小方塊組成的菱形回紋。在大菱花紋轉向時則往往又換用另一色的彩緯,因而在織物表面上常隨菱形花紋的斜向轉換而調換色調。色調要求和諧,以棕色和黑傣錦紋樣色調配。傣錦用挑花方法起紋,織物表面出現大量的浮紋起花。整經後的經紗均繞於木輥上,然後穿入分經輥、線綜,而緯紗卷於小紆管上。織布時可以將卷有經紗的木輥掛在架上,展開經紗,在經紗上已繪有花型,織錦時只需在提綜時一梭按平紋織入,另一梭則在織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經紗,而後用雙緯色紗一次織入雙根有色緯紗。打緯則用打緯刀壓緊緯紗。用這種方法不適於生產過寬過細密的織物,花型也不能過於復雜。傣錦質地堅牢硬挺,花型美觀,多作被面或裝飾用。由於傣錦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工藝美術裝飾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愛。

十一、傣族的建築

建築藝術別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飛架於江河上的竹橋最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築精緻、堂皇。寺廟中的雕塑和壁畫既有南亞藝術風格,又顯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傣族造型藝術的精品。佛塔的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金剛寶座式、密檐式、亭閣式、金鍾式等,塔也分單塔、雙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間為一大塔,周圍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眾星捧月,直上雲霄,巍巍壯觀。

傣家竹樓:竹樓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創造出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牆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牆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並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台。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樓通風、涼快、清潔、明亮,又可以防備野獸的襲擊,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娛樂

丟包:丟包不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也是它們選擇對象、尋覓情侶的一種方式。每當傣歷新年來臨之際,姑娘們就精心地用花布條拼製成一種多菱形的布包,包內裝滿綿籽,四角綴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繩,包上還綉有各色花紋。這就是姑娘們的愛情信物——花包。丟包時,男女各若幹人分立在廣場的兩邊,用包互相扔擲。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罰,男的接不到,把袋裡的錢輸給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飾物輸給男方,男的取到了勝利品,排到家裡陳列著,但並不就據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還給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請賓客丟包盛會。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極盡妍麗的裝飾了來到廣場上,總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著一個棉籽包,由一個年長的做領隊,提了一藍鮮花,外客帶著許多銅幣到廣場上應戰,兩陣對立,中間間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們不等你陣腳扎穩,五六十個棉籽包便紛紛地投過來,當然大半數是落在地上,於是輸了,一群女將爭上來領賞,每人發給銅元三枚。再對陣,客方照樣把棉包丟過去,她們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鮮花。這樣,待銅元都輸光了,鮮花也散完了,方始滿足地放你會赴席。

潑水:傣族的浴佛節約當漢地的清明前後,又稱為潑水節是一個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歡日。潑水節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樹枝,攜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擔清水來浴佛。浴畢,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濺潑為戲,等到遍體淋漓,然後相偕擔水遊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濺之,被濺的不論是土司頭人或漢宮,都只報之以笑臉。在這一天被潑水在身上是一種吉利,所以人們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讓青年們戲潑,如瘋似狂的嬉戲,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盡興而歸。

賽龍舟:每年端陽這一天,傣族都舉行龍舟競渡,比賽時,用平時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駕駛,在江而上作速度競賽,數百里內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兩岸圍觀,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優勝者會得到獎品。

火燈:火燈傣語叫「貢菲」。潑水節的夜晚,人們可以看見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燈放入天空。放火燈是潑水節期間的一項傳統活動,傳說佛教傳入西雙版納時,與原始宗教爭奪傳教權,佛教用火燈與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賽誰升得更高。比賽結果,火燈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勝利,火燈便流傳開來。後來,放火燈卻變成傣家人的一種精神寄託,人們把錢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燈底部,讓火燈把這些東西帶到天上,同時把人們死後的靈魂也帶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賦予放火燈新的內容,它是帶著傣家美好的理想和願望飛向天空。

火燈是用棉紙糊成的,一盞火燈要幾百張棉紙才能做成。火燈的底部不糊,用幾十斤重的棉線繞起來做燈芯,燈芯用植物油浸泡透。放火燈時,先用竹竿把未充氣的火燈撐開,然後點燃燈芯。燈芯點燃後,熱的氣流就把干癟的紙袋式的火燈漲得鼓鼓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氣球,這時,只要抓住火燈底部的手一放開,它就像氫氣球那樣徐徐上升上。質量好的火燈,可以連續在空中運行幾天幾夜,從地面仰望,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十三、傣族的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女裝用色彩鮮

⑵ 有一首《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是網路歌手唱的,開頭就是莫名我就喜歡你 求高手賜教 但是那也搜不出那首歌

莫名我就喜歡你
深深的愛上你
沒有理由 沒有原因
UN FAT KEY
莫名我就喜歡你
深深的愛上你
從見到你的那一天起
C-B-L-O-C-K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無盡的夜陪我渡過 你給我一個擁抱 我丟掉我的車票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
她住在66棟3樓右手邊的房間
倆小無猜的故事發生在3年前的夏天
她喜歡鋼琴 也喜歡艾弗森
她想要他能聽到於是彈的很大聲
看著窗外 原來他也還沒睡
他是否又再翻衣櫃 在想搭配
日記本又被風翻到了那一頁
密密麻麻他的名字又多寫了一遍
她6點就起床8點過5才到學校
她故意遲到 假裝在走廊剛好碰到
她今天沒看到他來做課間操
她昨晚樓下球場放的發夾希望他撿到
六月的高考伴隨夏天的風
朦朦朧朧的她他也懵懵懂懂
收到的成績單 已經決定了方向
擁擠的月台手裡握著往北的車票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無盡的夜陪我渡過 你給我一個擁抱 我丟掉我的車票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
他住在65棟1樓左手邊的房間
倆小無猜的故事發生在3年前的夏天
他不愛傳球 也不愛香蕉歌
愛跟著 窗外她琴聲輕輕的哼著
看著窗外 原來她也還沒睡
他是否覺得無聊 也需要一個人陪
書本來去的書包不動只有情書
和兩張電影票一直沒被閱讀
他拖到7點40起床每天遲到
還好這時候和她剛好在走廊碰到
不想做** THAT ** THAT課間操
昨天撿到 的發夾正好放回她書包
六月的高考伴隨夏天的風
朦朦朧朧的他她也懵懵懂懂
收到的成績單 已經決定了方向
擁擠的月台手裡握著往南的車票
<Chorus>大傻&小胖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無盡的夜陪我渡過 你給我一個擁抱 我丟掉我的車票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
MY GIRL 我就莫名喜歡你
MY GIRL 已經深深愛上你
MY GIRL 知道你也在乎我
MY GIRL 我會在你家的樓下等你
有種莫名的感覺我喜歡你
總是在夜裡會突然想到你
can you be my girl
YES
yes you can be my girl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無盡的夜陪我渡過 你給我一個擁抱 我丟掉我的車票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在你家樓下
如果你真的在乎我 如果你在乎的話
又怎會讓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小胖
莫名我就喜歡你
雖然你沒有大眼睛
小小的手我會牽著走 是這個么? 如果是在QQ音樂打:莫名我就喜歡你說唱

⑶ 歌曲愛上你是吃飽了撐的 女聲版是哪個網路歌手

風兒代走我的情作詞:蘇軍作曲:蘇軍編曲:沈小勇 DJ阿民演唱:李紅風兒代走了我的情意花兒綻放他的美麗白雲飄向遠方去清清的小河陪伴著你青青山崗是那樣神秘自由鳥兒輕輕絲語醉在美麗夢境里我和你牽手永遠在一起遠方的哥哥我愛上你你的身影讓我著了迷忘不了你的情意一生我要愛上你無論經歷風風雨雨走遍天涯把你尋覓你是我今生唯一一生相愛最美麗

⑷ 歌詞;謝謝你,讓我遇上你,謝謝你,讓我愛上你。歌曲名字是什麼

歌曲:《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譜曲:徐嘉良

編曲:高安

作詞:高安

演唱:高安,劉清沨(劉永祥)

歌詞:

為什麼,我們相遇網路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為什麼,要拿虛擬對待我

我和你,在一起

在一起,的甜蜜

這份愛,會埋在我心裡

我和你相愛網路里

愛來愛去,都變成回憶

你的心,我最懂

你哭泣,我陪你

這輩子,註定與你在一起

大聲喊出我愛你

時刻把你放心裡

不怕網路的虛擬,等著你

點擊滑鼠的情意

傳達愛你的蜜語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謝謝你,讓我遇到你

謝謝你,也讓我愛上你

不管風風雨雨

不問,明天在哪裡

我都會,永遠的陪伴你

我和你相愛網路里

愛來愛去,都變成回憶

你的心,我最懂

你哭泣,我陪你

這輩子,註定與你在一起

大聲喊出我愛你

時刻把你放心裡

不怕網路的虛擬,等著你

點擊滑鼠的情意

傳達愛你的蜜語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為什麼,我們相遇網路

為什麼,要拿虛擬對待我

我和你,在一起

在一起,的甜蜜

這份愛,會埋在我心裡

大聲喊出我愛你

時刻把你放心裡

不怕網路的虛擬,等著你

點擊滑鼠的情意

傳達愛你的蜜語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謝謝你,讓我遇到你

謝謝你,也讓我愛上你

不管風,風雨雨

不問,明天在哪裡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4)愛上你網路歌手傣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原曲出自台灣歌手蔡秋鳳的《雨水我問你》,徐嘉良對原曲進行改編,由高安進行詞創作並和劉清沨(劉永祥)一起演唱。

歌曲由劉清沨(劉永祥)上傳至網路,從2008年初開始迅速走紅。

《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是高安無意中聽朋友講起一個真實的網戀故事,故事的結局雖有些傷感,但卻給了高安創作的靈感,於是他七分鍾就完成了歌曲的歌詞創作,並邀請歌手參與演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在心裡從此永遠有個你

⑸ 《我還是很喜歡你》歌詞是怎樣的

《我還是很喜歡你》歌詞:

我還是很喜歡你,像是花開等待開滿春季,我還是很喜歡你,像白雲萬里不知何去,我還是很喜歡你,像雨滴落在心柔軟散去,我還是很喜歡你,像冬日烈火溫暖愜意,你的眼裡,藏著星星,藏著整個銀河系,閃耀在我心裡,在我全部生命里,守護著你,是個秘密,是我唯一堅定時間為我證明,愛你的原因,我還是很喜歡你。

2012年11月成功錄制了第一首網路原創歌曲《失戀第二天夜》,從此開始了她的網路歌手生涯。集詞曲唱於一身的獨立音樂人,其甜美又略帶沙啞質感的嗓音唱出了很多個讓人動心動情的故事。

⑹ 有一首歌歌詞是愛上你,就想天天見到你,網路歌手女的唱的叫什麼歌啊

我是真的愛上你
詞曲:代理
演唱:代理仁

可能是我愛上你
我悄悄的問自己
你對我好像施了一種魔力
讓我夜裡都會夢見你
我默默的看著你
聽你說話的語氣
可能你不相信在我的心裡
已經被你占據
可能單純的人對待自己的愛情
表現的不是很負責任
那就換一種方式
用這手勾來代表我的訴說
我是真的愛上你
絕對不是玩游戲
我沒有別的要求
只是想牽著你的手
真的愛上你
只想天天見到你
和你一生在一起
聽我說
對你說著我愛你

可能是我愛上你
我悄悄的問自己
你對我好像施了一種魔力
讓我夜裡都會夢見你
我默默的看著你
聽你說話的語氣
可能你不相信在我的心裡
已經被你占據
可能單純的人對待自己的愛情
表現的不是很負責任
那就換一種方式
用這手勾來代表我的訴說
我是真的愛上你
絕對不是玩游戲
我沒有別的要求
只是想牽著你的手
真的愛上你
只想天天見到你
和你一生在一起
聽我說 對你說著我愛你

我是真的愛上你
只想天天見到你
和你一生在一起
聽我說 對你說著
我愛你

⑺ 有一首歌裡面有一句歌詞、我已經深深的深深愛上你。求歌曲名!

正確歌詞是」我已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是張韶涵演唱的《搖擺頭》。
歌名:搖擺頭
所屬專輯:第5季
發行時間:2009年9月25日
填 詞:陳偉,陳太太
譜 曲:陳偉
編 曲:陳偉
歌詞:
你很怪沒邏輯傻笑很可愛
上班規矩你也很早睡
陪你遊山玩水on this summer day
不吃肉身材好 喜歡所有我的好
傻呼呼的讓我好想笑
你沒有無聊宅男的煩惱
我確定離不開你 可能是有一點神奇
只是你沒有錢 但我一點都不在意
我已深深愛上你 我希望你會懂
記得你 對我表白說的那些話
我真的已深深愛上你 你不要再懷疑
下了場及時雨 透心涼忽然間
我心飛揚一整個夏天
你很乖搖擺頭臉紅得可愛
上班規矩你也很早睡
沒事陪我放空on this summer day
不吃肉身材好 喜歡所有我的好
傻呼呼的讓我好想笑
你沒有無聊宅男的煩惱
我想我離不開你 可能是有一點神奇
每天和你一起是我最甜美的幸運
我已深深愛上你 我希望你會懂
記得你 對我表白說的那些話
我真的已深深愛上你 你不要再懷疑
想太多 我的心中永遠只有你
我已深深愛上你 你不要不相信
記得你曾經對我說的那些話
我真的已深深愛上你 你不要再懷疑
下了場及時雨 透心涼忽然間
我心飛揚一整個夏天
我已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我已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我已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深深愛上你

⑻ 傣族和景頗族歌曲

二、傣族的語言文字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西雙版納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來源於梵文字母,各地不盡相同。1954年進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雙版納)、傣綳文(瑞麗、耿馬、瀾滄等地)和金平傣文。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歷法

傣族有自己的傳統歷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是一種陰陽合歷。傣歷的年是陽歷年,即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傣歷的月是陰歷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為周期。一年分12月,單月是30天,雙月是29天。以六月為歲首,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歷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閏年為384天。傣歷始於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醫葯衛生

傣醫葯作為一門知識,是傣族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爭中,不斷總結經驗,匯積了豐富的民間葯方,收集了上千種草葯。其中《檔哈雅》(醫葯書),是傣族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

據文獻記載:傣族遷到景永時,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獨有一個村子,在景永壩頭,不但沒有人病死,而且個個身強力壯。他們開出了許多田地,生產發展得很快。一天,有個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過這個村子,看到村裡的人個個都很健康覺得很奇怪,就問村子裡的人:「你們吃些什麼東西,為什麼人人都身強力壯的?」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沒有吃別的什麼,只不過剛來的時候大家天天上山採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這當中有什麼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後把這一情形告訴了別的村寨的人,並勸大家不妨試試看,上山去採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紛紛照波的牙說的去做了。經過一段時間,果真見效,疫病明顯減少。波的牙注意從大家每採摘回來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樣品保存起來。以後只要村子裡有人生病,他就依樣找這些果、菜給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顯,而換了別樣的一吃就有效。就這樣他慢慢地總結、積累經驗,凡遇有人生病(當時主要是瘧疾),就按不同類型的病分別給予治療。逐步地疾病減少了,人們健康了,傣族群眾就把波的牙稱為「摩雅」,意思是會治病的人。從此就有了傣醫。有了文字以後,才記載下來成為今天較完整的傣族醫書。

《傳統傣醫學手稿》:傣族古典醫學著作。記載了傳統傣醫關於醫葯、方劑、制劑方面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在貝葉上書寫的「貝葉本」和用構樹皮支撐的紙張轉抄的「棉紙本」多種。這是中國醫葯遺產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據這些手稿資料整理編寫出版了傣漢文對照的《德宏傣葯驗方集》及《西雙版納傣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信仰南傳佛教的民族,傣語稱為「布塔沙散那」。它對傣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大約在公元6—8世紀傳入傣族地區。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於佛教的廣泛傳布,傣族地區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為僧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尤其是在西雙版納地區,男孩到了8—10歲幾乎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裡學經識字,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經號稱八萬四千部,大部分刻寫在貝葉上,稱貝葉經。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據佛教義加以發揮和補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學

民族文學:傣族人民有著蘊藏豐富的民間文藝作品,包括敘事長詩、寓言、神話、傳說、童話等。許多著名的敘事長詩,如《召樹屯與嫡木諾娜》、《娥並與桑洛》、《阿鑾的故事》 等中外聞名。

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又名《南師巴塔麻嘎帕薩傣》。傣族創世史詩。內容包括開天闢地、人類形成,傣族先民的興起、遷徙、定居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傣族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傳說,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話及社會的古籍文獻。

史書:《泐史》原名《囊絲本勐泐》)(《西雙版納歷代編年史》)。該書採取編年體記錄了傣族從1180年(傣歷542年)傣族首領叭真入主西雙版納建立景金殿國始,止於1950年西雙版納解放的主要史實。該書有1947年雲南大學刊印的、李拂一的譯本,譯名為《泐史》,翻譯的是從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張公瑾補譯1844~1950年部分,名為《續泐史--西雙版納近百年大事記》。該書還有其他詳簡不同的譯本。《泐史》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會歷史的許多珍貴資料,是傣族重要的史書類文獻。

七、傣族的戲劇

西雙版納境內有泰緬化的歌舞劇,騰龍沿邊一帶有漢化的傣族戲。歌舞劇都在較大的宗教集會中演出,例如車里宣慰街每年冬間的賧佛大會,一連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劇情有歷史故事,宗教神話,愛情傳奇,而行頭化裝則千奇百怪,用紙紮成龍、孔雀、龜、鶴、鹿、蚌等,彩畫鮮麗。化裝為美女的演員,把紙扎的孔雀分前後兩段纏在身上,以兩手捉翼而飛。化裝為青年的演員,把紙鹿纏身上做鹿舞。大龜則用一個人伏在龜腹內、手腳即龜之四足,龜頸內有一機關;能使龜頭倏而伸長數尺,倏又縮回腹內,引得觀眾大笑。

傣戲:傣戲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較早的劇目有《十二馬》、《公孫犁田》、《昌少對唱》等。到本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在上演原劇目的基礎上,吸收、改編了不少京劇、滇劇劇目,同時吸收了它們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成分,豐富了傣戲。傣戲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表演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內容短小精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廣大傣族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傣劇:傣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隴川、瑞麗等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騰沖、龍陵等縣傣族聚居區。傣劇是在 「冒少對唱」(男女對歌)、「耍白馬」(逢年過節到各家祝福的一種歌舞)、「銀海」(趕著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經過向雲南花燈學習,發展為帶有一定情節、人物的「十二馬」、「布屯臘」(犁田的老漢)等歌舞和歌舞小戲,吸收 滇劇的劇目、表演、打擊樂,逐漸形成的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劇的表演是在提煉本民族各種舞蹈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戲曲的表演技巧而發展豐富起來的,具有較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劇目有根據傣族民間傳說和民間敘事詩改編的《帕罕》、《千瓣蓮花》、《紅蓮寶》、《阿暖海東》、《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據漢族戲曲和小說演義改編的《三聖歸天》、《王莽篡位》、《三下河東》、《穆柯寨》、《花果山》、《大鬧蟠桃會》等;有按歷史故事、傳說編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張四姐》等;有新創作的現代戲《波岩三回頭》、《波過石的婚禮》、《金湖緣》、《國境線上》、《三丑會》等。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布屯臘》、《陶和生》、《娥並與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學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關於開天闢地的最古老神話,在傣族群眾中流傳最廣的是《布桑該與牙桑該》。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該與牙桑該稱為「我們的祖宗」。關於開辟西雙版納、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傳說。在傣族地區,還廣泛流傳著召瑪賀、艾蘇和艾西等聰明人的故事。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萬能的本領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詩歌,包括歌謠和敘事長詩兩大類,傣族中有職業歌手或半職業歌手,傣 語叫做「贊哈」。

贊哈:傣族曲種。「贊哈」在傣語中就是民間歌手的意思,贊哈演唱是傣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形式,形式靈活簡便,一人一笛,隨時隨地可以演唱,被譽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鹽巴。傳統曲目多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也有藝人即興編唱的獵歌、酒歌,如《召樹屯》、《四棵緬桂花》、《賀新房》、《哈路教》等;新編曲目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贊哈對傣族民間文學的繼承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演唱優美生動,塑造人物細膩委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有即興創作的才能,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和歡迎。

古歌謠,是傣族文學的萌芽,至今還以口頭和手抄本形式流傳民間。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雲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謠》中的許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時代的生活、勞動、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類通過實踐逐漸認識了客觀世界;《打水歌》描述人類逐步改變自己的居住條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則是人類的勞動生活。這些詩歌形式簡單,節奏明快。

敘事長詩,是傣族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類:神話敘事詩,阿鑾的頌歌,愛情悲劇敘事詩。神話敘事詩與神話傳說的內容基本相似。關於阿鑾的頌歌,數量極多。「阿鑾」一詞,據說來自梵文,指有本領的匠人。在傣語中是指出身貧寒、意志堅強、本領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氣、有本領的善良人。佛教徒則把這些故事說成是描述釋迦牟尼轉世的故事。阿鑾故事中,有宣傳佛教教義的成分,但整個內容遠遠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圍,堪稱傣族民間故事的總匯,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階級關系、倫理道德、婚姻戀愛等。

隨著佛教傳入傣族地區,印度文化對傣族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個小故事發展演變而成,《蘭嘎西賀》的情節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相似,但主題思想、人物和故事結構均有變化。長詩加強了召朗瑪對十頭魔王的戰爭,成為反映社會生活、政治斗爭與宗教斗爭的巨幅畫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經典甚為豐富,所譯三藏佛典包括經、律、論中相當多的經典,還有不少藏外典籍。這些經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譯的巴利語寫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較早期的面貌,還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據佛教教義加以闡發的著作,其中記錄了許多關於傣族地區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材料。西雙版納及孟連、耿馬等地的經典大多刻寫在貝葉上,稱為「貝葉經」,其他地區多寫在當地製作的構皮棉紙上。

八、傣族的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傣族民間歌曲有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 兩種。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事歌)、「喊暖轟」(流水歌)、「桑烘」(鳳凰情詩調)、「拽」、「索」、「森」等。喊秀為綠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桑烘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採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賽篾」、「喊玎」、」 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的下滑音。喊玎,意為玎琴歌;喊蹩,意為口弦歌。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 、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等。

歌舞音樂:歌舞音樂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

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躍,多為徵調式。

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 跟鼓說唱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用徵調式;歌唱與舞 蹈穿插進行。

十二馬調:傣語稱」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調抒情,多為商調式。

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

說唱音樂: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過節、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傳的曲調有」 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管弦樂器,組成新型的傣劇樂隊。

民族樂器:傣族的民族樂器有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 、豎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鑔等。

芒鑼:傣、佤、壯、景頗、德昂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廣西等民族地區。芒鑼形體圓厚,用響銅鑄成。鑼面低,中心有乳頭凸起。鑼邊有穿皮條的孔兩個。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槌擊奏。也有將大小不同的錄組成編芒,掛在木架上擊奏的。多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腳鼓舞:流傳於雲南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數民族中的民間舞。是一種男子自娛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腳鼓而得名。象腳鼓用芒果樹或木棉樹干挖空,蒙上牛皮製成,形如象腳。鼓有長短之分,長者1.7米左右,中長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長象腳鼓舞端莊瀟灑,舞步緩慢,擊鼓方法多變,鼓點節奏豐富;中象腳鼓舞穩重扎實,剛健有力,動作幅度較大,有甩鼓、轉鼓、掖腿等技巧動作,短象腳鼓以靈活騰躍著稱,有斗鼓、賽鼓等競技內容。象腳鼓舞是雲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節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腳鼓領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被稱為孔雀的故鄉,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間舞蹈。在歡度潑水節期間,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屆時,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優美的孔雀舞,歡度節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種化裝舞蹈,演員頭戴菩薩金冠,臉覆金剛面具,腰間綁著用彩紙或花布紮成的孔雀,兩手用線牽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隨著鑼鼓的節奏做出各種優美的孔雀動作。後來,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腳鼓、芒鑼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非常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跳得較出色的。

花環舞:傣語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今只在盛大的節日時才跳,已變成一種有組織的舞蹈表演。花環舞中的花環在長二米左右的竹篦上紮上鮮艷的花朵做成,舞時雙手握住花環的兩端,在移動步伐的同時,著重於花環的變化。並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環舞跳到極樂時,由一人指揮,舞者一起由慢板轉入快板,有踮步、「頓錯步小跳」等動作。

大鵬鳥舞:大鵬鳥舞,傣語叫「戛倫」。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節日里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一帶。大鵬鳥舞矯健、粗獷,動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現大鵬鳥與雨神搏鬥的動作和不畏強暴的氣質。動作變換快速有力,造型時間較長「三道彎」舞姿稜角突出。如:出場動作一般是大跳接一個大的舞姿造型,表現大鵬鳥從空中迅猛疾下的氣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張開成扇形)和掌式手型,這些手式加強了動作的力度。大鵬鳥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過去舞蹈時帶大鵬鳥型道具和面具,現多已棄之不用,使舞蹈動作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鼓點異常豐富,鼓聲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術

傣錦:傣族生產和使用的一種具有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傣錦是以薴麻為原料的色織物,紋樣為幾何圖案,用挑花方法織制。傣錦利用腰機織成。織幅不寬,長度也有限,以較細的薴麻線織成平紋作地組織,以較粗的薴麻紗經染色作彩緯織入。在平紋部分不起花紋,而在使用色緯時緯浮顯色於織物表面。傣錦常使用小方塊組成的菱形回紋。在大菱花紋轉向時則往往又換用另一色的彩緯,因而在織物表面上常隨菱形花紋的斜向轉換而調換色調。色調要求和諧,以棕色和黑傣錦紋樣色調配。傣錦用挑花方法起紋,織物表面出現大量的浮紋起花。整經後的經紗均繞於木輥上,然後穿入分經輥、線綜,而緯紗卷於小紆管上。織布時可以將卷有經紗的木輥掛在架上,展開經紗,在經紗上已繪有花型,織錦時只需在提綜時一梭按平紋織入,另一梭則在織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經紗,而後用雙緯色紗一次織入雙根有色緯紗。打緯則用打緯刀壓緊緯紗。用這種方法不適於生產過寬過細密的織物,花型也不能過於復雜。傣錦質地堅牢硬挺,花型美觀,多作被面或裝飾用。由於傣錦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工藝美術裝飾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愛。

十一、傣族的建築

建築藝術別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飛架於江河上的竹橋最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築精緻、堂皇。寺廟中的雕塑和壁畫既有南亞藝術風格,又顯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傣族造型藝術的精品。佛塔的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金剛寶座式、密檐式、亭閣式、金鍾式等,塔也分單塔、雙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間為一大塔,周圍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眾星捧月,直上雲霄,巍巍壯觀。

傣家竹樓:竹樓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創造出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牆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牆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並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台。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樓通風、涼快、清潔、明亮,又可以防備野獸的襲擊,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娛樂

丟包:丟包不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也是它們選擇對象、尋覓情侶的一種方式。每當傣歷新年來臨之際,姑娘們就精心地用花布條拼製成一種多菱形的布包,包內裝滿綿籽,四角綴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繩,包上還綉有各色花紋。這就是姑娘們的愛情信物——花包。丟包時,男女各若幹人分立在廣場的兩邊,用包互相扔擲。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罰,男的接不到,把袋裡的錢輸給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飾物輸給男方,男的取到了勝利品,排到家裡陳列著,但並不就據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還給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請賓客丟包盛會。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極盡妍麗的裝飾了來到廣場上,總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著一個棉籽包,由一個年長的做領隊,提了一藍鮮花,外客帶著許多銅幣到廣場上應戰,兩陣對立,中間間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們不等你陣腳扎穩,五六十個棉籽包便紛紛地投過來,當然大半數是落在地上,於是輸了,一群女將爭上來領賞,每人發給銅元三枚。再對陣,客方照樣把棉包丟過去,她們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鮮花。這樣,待銅元都輸光了,鮮花也散完了,方始滿足地放你會赴席。

潑水:傣族的浴佛節約當漢地的清明前後,又稱為潑水節是一個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歡日。潑水節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樹枝,攜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擔清水來浴佛。浴畢,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濺潑為戲,等到遍體淋漓,然後相偕擔水遊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濺之,被濺的不論是土司頭人或漢宮,都只報之以笑臉。在這一天被潑水在身上是一種吉利,所以人們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讓青年們戲潑,如瘋似狂的嬉戲,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盡興而歸。

賽龍舟:每年端陽這一天,傣族都舉行龍舟競渡,比賽時,用平時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駕駛,在江而上作速度競賽,數百里內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兩岸圍觀,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優勝者會得到獎品。

火燈:火燈傣語叫「貢菲」。潑水節的夜晚,人們可以看見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燈放入天空。放火燈是潑水節期間的一項傳統活動,傳說佛教傳入西雙版納時,與原始宗教爭奪傳教權,佛教用火燈與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賽誰升得更高。比賽結果,火燈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勝利,火燈便流傳開來。後來,放火燈卻變成傣家人的一種精神寄託,人們把錢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燈底部,讓火燈把這些東西帶到天上,同時把人們死後的靈魂也帶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賦予放火燈新的內容,它是帶著傣家美好的理想和願望飛向天空。

火燈是用棉紙糊成的,一盞火燈要幾百張棉紙才能做成。火燈的底部不糊,用幾十斤重的棉線繞起來做燈芯,燈芯用植物油浸泡透。放火燈時,先用竹竿把未充氣的火燈撐開,然後點燃燈芯。燈芯點燃後,熱的氣流就把干癟的紙袋式的火燈漲得鼓鼓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氣球,這時,只要抓住火燈底部的手一放開,它就像氫氣球那樣徐徐上升上。質量好的火燈,可以連續在空中運行幾天幾夜,從地面仰望,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十三、傣族的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女裝用色彩鮮

⑼ 網路歌手墨斗的那個下雨天,求歌詞,酷狗上沒有歌詞啊。

陽光陽光好刺眼
空氣好乾 心情好煩
獨自喝卡布基諾
卻嘗不出 一絲香甜
想像窗外在下雨
淅淅瀝瀝 雨中有你
輕嘆所有的雨滴
都沒滑進你心裡
愛上你描述過的下雨天
獨自一個人雨中盪鞦韆
迷失眼 看不見
一張張陌生的臉
想起兩個人跑過的下雨天
唱著歌兒把手牽
挺開心 挺瘋癲
懷念你雨中的臉
愛的味道有點咸
忘了加糖 多施了鹽
簡簡單單的初戀
明知道難 卻還敷衍
保留一些小片段
沒有傷感 只是遺憾
改不掉的好習慣
出門從來不帶傘
愛上你描述過的下雨天
獨自一個人雨中盪鞦韆
迷失眼 看不見
一張張陌生的臉
想起兩個人跑過的下雨天
唱著歌兒把手牽
挺開心 挺瘋癲
懷念你雨中的臉
愛上你描述過的下雨天
獨自一個人雨中盪鞦韆
迷失眼 看不見
一張張陌生的臉
想起兩個人跑過的下雨天
唱著歌兒把手牽
挺開心 挺瘋癲
懷念你雨中的臉
很久很久以前的下雨天
留下我們的瞬間
風車不轉 木馬翻
還能不能再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下雨天
記錄我們的誓言
摩天輪 又一圈
還要不要再見
摩天輪 又一圈
還要不要再見

⑽ 傣族民俗傳統藝術是什麼

傣戲。

傣戲在保山是一種較為古老而又優美的民族珍稀劇種,它於清光緒年間從德宏盈江傳入,主要流傳於保山市的潞江壩、上江壩傣族聚居村寨。至今,其歷史已達百年。過去,潞江土司署第20任宣撫使錢慶祥在司署內建有「內戲台」和「外戲台」,既看滇劇亦看傣戲。

土司錢慶祥愛看傣戲,也會演傣戲。因此,司署里曾於民國初年組建業余性質但活動甚為頻繁的司署戲班,專演傣戲且置有戲箱。

常演的劇目是刀安仁改編的《阿鑾相勐》《朗畫貼》《混披盞米》以及《三請梨花》《女斬子》、《大破天門陣》、《三下南唐》、《陶和生》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此戲現在芒寬已基本失傳。

(10)愛上你網路歌手傣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傣族文化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國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全球約有6600萬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語。在類型上同漢語一樣是單音節為主的有聲調語言。由於分化年代久遠、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語內部雖然仍有相當數量的同源詞,但語音、詞彙、語法等等方面差異較大,如白傣語有22個輔音位,泰語則只有21輔音位,已經難以互相通話。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為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其字元為傣語字元。

傣文擁有多種方言文字,其中中國境內的傣族使用有四種,即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綳文,中國境外則有泰文、寮國文等。經過20世紀50年代的改進,中國境內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

一般認為,傣文源於古印度文字系統,其形成與佛教東傳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關系,但具體源於何種文字系統存在爭議,主要由源於巴利文和格蘭地字母兩種觀點,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古印度的婆羅米文。

傣文、泰文、寮國文都將輔音字母分組主要表示調類。但三種文字差別也很明顯,如傣文按古聲母清濁分為兩組;泰文、寮國文的古清字母還區分了送氣和不送氣,加上濁音,一共分成了三組

閱讀全文

與愛上你網路歌手傣語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怎麼激活 瀏覽:770
網路上的東西都存儲在哪裡 瀏覽:897
電腦連接網路了怎麼共享 瀏覽:974
電視用戶中心網路異常 瀏覽:696
qq賬號為什麼一直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05
移動網路客廳能用到卧室就不行了 瀏覽:249
鄉鎮如何做好網路安全保障工作 瀏覽:483
網路如何切換回來 瀏覽:607
手機網線連接上顯示網路不給力 瀏覽:884
輿論關注網路安全周 瀏覽:200
蘋果手機wifi連接不安全的網路 瀏覽:79
蘋果官方解網路鎖要多少錢 瀏覽:20
蘋果時間不對影響移動網路 瀏覽:352
網路沒信號是啥問題 瀏覽:435
三星s6手機解網路鎖 瀏覽:319
床墊網路營銷策劃書 瀏覽:788
網路電視電腦接線教程 瀏覽:321
20人公司如何建路由器網路 瀏覽:112
手機打電話就顯示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936
網路軟體文案 瀏覽:54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