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大學生我們怎樣維護國家統一和新疆穩定
1、要系統全面地學習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廣泛向各族群眾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宣講在全疆各族群眾奮斗拼搏下,新疆發生的巨變;講清境內外「三股勢力」打著「民族」的旗號、披著「宗教」的外衣,宣揚「雙泛」思想、妄圖分裂祖國的罪惡本質,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團結起來,同仇敵愾,堅定堅決與「三股勢力」「兩面人」作斗爭。
2、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當好落實總目標的排頭兵;堅決同「三股勢力」「兩面人」作斗爭。
全力做好當前各項工作,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為大學生正確認識新疆穩定問題
實踐證明,新疆開展的反恐怖主義、去極端化斗爭符合國家法治精神和要求,也是國際社會反恐怖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聯合國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基本人權的宗旨和原則。
在新疆,「三股勢力」和「兩面人」打著民族、宗教、人權等旗號,製造恐怖,濫殺無辜,以此挑起民族對立,進而製造民族矛盾,其罪惡目的是分裂國家,妄圖把新疆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他們的罪惡行徑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在第318次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健康寶系統在使用高峰期時段遭受到網路攻擊,並且攻擊源頭來自境外,健康寶團隊也及時應對,在受攻擊時段並未對相關服務功能帶來實際影響,這也是健康寶系統在短時間內遭受到的第二次網路攻擊了,而且這次選在的使用的高峰時段,足以見得對方的行徑是有組織有目的性的,妄想對我們的基礎設施產生威脅,擾亂我們現有的社會秩序。
1、加大網路完全教育的宣傳,提高全面網路安全意識,這是築牢網路安全的必要屏障。
2、建立風險預警,以及風險防範失敗後應對機制,逐漸一支有網路風險處置能力的隊伍,並由一套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機制,一旦發生網路攻擊可以馬上作出反應。
3、加強國際合作,認清自身實力,取長補短,並且通過交流知己知彼,另外就是自身也要有過硬的技術,才能有效抵禦惡意攻擊。
4、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引領互聯網信息領域科學的發展,創造出一個有序的良性的互聯網產業環境。
3. 後疫情時代網路安全如何保障
「疫情」帶來的新經濟模式增長,數字經濟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新基建的實施,信息安全創新產品、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迎來新高潮,大數據應用技術在疫情控制和網格化管理等方向長足發展。後疫情時代,網路安全要從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正迅猛發展的非接觸式經濟著手,主動適應各類新生經濟模式和信息化治理體系的發展,全方位築牢網路安全保障屏障。
西湖論劍作為2020「兩會」後首場網路安全專業大會,將在2020年6月16日線上舉行,逢此時機,集結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網路安全方向,進一步提升後疫情時代全社會網路安全意識,更好推進網路安全工作,可以保持關注。
4.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是為了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維護網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制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直接關繫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和公共利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成為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的重中之重。
網路安全標準是保障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技術要素。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識別認定、安全防護、檢查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標準的規范和引領。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相關標准為各行業各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識別提供指導,為提高運營者自身安全防護能力和水平提供技術支撐,為規范開展安全檢查與評估提供標准依據,為統籌協調相關領域信息共享、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考核評價等提供方法指引,為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安全提供標准化支撐。網路安全標准化工作為築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九條 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進行抽查檢測,提出改進措施,必要時可以委託網路安全服務機構對網路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檢測評估;
(二)定期組織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進行網路安全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網路安全事件的水平和協同配合能力;
(三)促進有關部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以及有關研究機構、網路安全服務機構等之間的網路安全信息共享;
(四)對網路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與網路功能的恢復等,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第三十八條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託網路安全服務機構對其網路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估,並將檢測評估情況和改進措施報送相關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
第三十四條 除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還應當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
(一)設置專門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負責人,並對該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人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
(二)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網路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和技能考核;
(三)對重要系統和資料庫進行容災備份;
(四)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