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空間安全最好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主要學信息科學基礎類課程、信息安全基礎類課程、密碼學類課程、系統安全類課程、網路安全類課程、內容安全類,人文社科類課程等內容,具體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數學基礎、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安全、網路輿情分析、網路安全法律法規等。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是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下的專業,學科代碼為「083900」,授予「工學」學位,涉及到以信息構建的各種空間領域,研究網路空間的組成、形態、安全、管理等。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致力於培養「互聯網+」時代能夠支撐國家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網路空間安全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能夠在網路空間安全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
從事各類網路空間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系統設計與分析、網路空間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高級工程人才。
2018年,國內多所院校開設網路空間安全專業。
② 什麼是黑客
黑客
一名黑客(hacker)是一個喜歡用智力通過創造性方法來挑戰腦力極限的人,特別是他們所感興趣的領域,例如電腦編程或電器工程。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國的電腦界是帶有褒義的。但在媒體報導中,黑客一詞往往指那些「軟體駭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詞,原指熱心於計算機技術,水平高超的電腦專家,尤其是程序設計人員。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詞已被用於泛指那些專門利用電腦搞破壞或惡作劇的傢伙。對這些人的正確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譯成「駭客」。
黑客和駭客根本的區別是:黑客們建設,而駭客們破壞。
黑客一詞一般有以下四種意義:
一個對(某領域內的)編程語言有足夠了解,可以不經長時間思考就能創造出有用的軟體的人。
一個惡意(一般是非法地)試圖破解或破壞某個程序、系統及網路安全的人。這個意義常常對那些符合條件(1)的黑客造成嚴重困擾,他們建議媒體將這群人稱為「駭客」(cracker)。有時這群人也被叫做「黑帽黑客」。
一個試圖破解某系統或網路以提醒該系統所有者的系統安全漏洞。這群人往往被稱做「白帽黑客」或「匿名客」(sneaker)或紅客。許多這樣的人是電腦安全公司的雇員,並在完全合法的情況下攻擊某系統。
一個通過知識或猜測而對某段程序做出(往往是好的)修改,並改變(或增強)該程序用途的人。
「腳本小孩」則指那些完全沒有或僅有一點點駭客技巧,而只是按照指示或運行某種駭客程序來達到破解目的的人
著名黑客
Richard Stallman--傳統型大黑客,Stallman在1971年受聘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程序員。
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貝爾實驗室的電腦科學操作組程序員。兩人在1969年發明了Unix操作系統。
John Draper(以咔嚓船長,Captain Crunch聞名)--發明了用一個塑料哨子打免費電話
Mark Abene(以Phiber Optik而聞名)--鼓舞了全美無數青少年「學習」美國內部電話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Robert Morris--康奈爾大學畢業生,在1988年不小心散布了第一隻互聯網蠕蟲。
Kevin Mitnick--第一位被列入fbi通緝犯名單的駭客。
Kevin Poulsen--Poulsen於1990年成功地控制了所有進入洛杉磯地區KIIS-FM電台的電話線而贏得了該電台主辦的有獎聽眾游戲。
Vladimir Levin--這位數學家領導了俄羅斯駭客組織詐騙花旗銀行向其分發1000萬美元。
Steve Wozniak--蘋果電腦創辦人之一。
Tsotumu Shimomura--於1994年攻破了當時最著名黑客Steve Wozniak的銀行帳戶。
Linus Torvalds--他於1991年開發了著名的Linux內核,當時他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電腦系學生。
Johan Helsingius--黑爾森尤斯於1996年關閉自己的小商店後開發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被稱為「penet.fi"的匿名回函程序,他的麻煩從此開始接踵而至。其中最悲慘的就是sceintology教堂抱怨一個penet.fi用戶在網上張貼教堂的秘密後芬蘭警方在1995年對他進行了搜查,後來他封存了這個回函程序。
Tsutomu Shimomura--能記起他是因為抓了米特尼克。
Eric Raymond--Eric Raymond就一直活躍在計算機界,從事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系統開發工作。同時,Eric Raymond更熱衷於自由軟體的開發與推廣,並撰寫文章、發表演說,積極推動自由軟體運動的發展,為自由軟體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寫的《大教堂和市集》等文章,是自由軟體界的經典美文,網景公司就是在這篇文章的影響下決定開放他們的源代碼,使瀏覽器成為了自由軟體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
紅客 —— 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
紅客可以說是中國黑客起的名字。英文「honker」是紅客的譯音。
紅客,是一群為捍衛中國的主權而戰的黑客們!
他們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破解者 —— 喜歡探索軟體程序!
破解者 —— Cracker
破解者,他們的目標是一些需要注冊的軟體。他們通常利用Debug,找出內存中的密碼。
藍客 —— 特別喜歡藍色的黑客們!
藍客,也屬於黑客群。
藍客,是指一些利用或發掘系統漏洞,D.o.S(Denial Of Service)系統,或者令個人操作系統(Windows)藍屏。
「藍客」一詞由中國藍客聯盟(www.cnlanker.com)在2001年9月提出。當初的藍客聯盟(中國藍客聯盟)是一個非商業性的民間網路技術機構,聯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計算機與網路安全技術方面的研究、交流、整理與推廣工作,提倡自由、開放、平等、互助的原則。同時還是一個民間的愛國團體,藍盟的行動將時刻緊密結合時政,藍盟的一切言論和行動都建立在愛國和維護中國尊嚴、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基礎上,藍盟的聲音和行動是中華民族氣節的體現。中國藍客聯盟(LUC)簡稱藍盟,組建於2001年10月1日。2002年4月,公安部門受外交部壓力開始調查此次事件,藍盟核心人員在當月受到公安機關的傳訊、調查,計算機被收繳送往上級公安廳取證、調查。後聯盟被告知必須無條件無限期關閉網站,並永久停止使用「藍客聯盟」名號。
2002年6月2日,藍盟在IRC頻道召開「中國藍客聯盟告別會」,與會幾百位網友了解、見證了藍盟的組建及被迫關閉的內幕。
中國藍客聯盟只有一個,那便是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間的 cnlanker.net,那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那是
曾經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共同度過那些灰暗的日子的唯一見證。可惜的是如今這個域名已不在國人手上。
從2002年6月開始,任何自稱藍客聯盟或藍盟的組織、網站均屬於其他網友的自發的個人行為,與最初的藍盟
毫無任何關系。
現在的 cnlanker.com 是最初組建藍盟的一群人的回憶,藍盟永遠不會重建。
飛客 —— 電信網路的先行者!
飛客,經常利用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漏洞,進入並研究電信網路。
雖然他們不出名,但對電信系統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一.什麼是黑客
在力求當一個黑客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黑客
Hacker -- 黑客
熱衷研究、撰寫程序的專才,且必須具備樂於追根究底、窮究問題的特質。
在黑客圈中,hacker一詞無疑是帶有正面的意義,例如system hacker熟悉操作系統的設計與維護;password hacker精於找出使用者的密碼,若是computer hacker則是通曉計算機,可讓計算機乖乖聽話的高手。
黑客基本上是一項業余嗜好,通常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非為了賺錢或工作需要。
根據開放原始碼計劃創始人Eric Raymond對此字的解釋,hacker與cracker是分屬兩個不同世界的族群,基本差異在於,hacker是有建設性的,而cracker則專門搞破壞。
hacker原意是指用斧頭砍材的工人,最早被引進計算機圈則可追溯自1960年代。
加州柏克萊大學計算機教授Brian Harvey在考證此字時曾寫到,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中(MIT)的學生通常分成兩派,一是tool,意指乖乖牌學生,成績都拿甲等;另一則是所謂的hacker,也就是常逃課,上課愛睡覺,但晚上卻又精力充沛喜歡搞課外活動的學生。
這跟計算機有什麼關系?一開始並沒有。不過當時hacker也有區分等級,就如同tool用成績比高下一樣。真正一流hacker並非整天不學無術,而是會熱衷追求某種特殊嗜好,比如研究電話、鐵道(模型或者真的)、科幻小說,無線電,或者是計算機。也因此後來才有所謂的computer hacker出現,意指計算機高手。
對一個黑客來說,學會入侵和破解是必要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編程,畢竟,使用工具是體現別人的思路,而程序是自己的想法.一句話--編程實現一切!
對於一個駭客來說,他們只追求入侵的快感,不在乎技術,他們不會編程,不知道入侵的具體細節.
"黑客"在人們腦中的形象就是一個蓬頭亂發,戴著高度眼鏡,駝著背弓著腰,成天趴在電腦面前的人.其實黑客和正常人一模一樣,他們並無什麼特殊之處.有些人也許很少上電腦,成天運動,工作,但他們的技術和精神已經達到的黑客的標准,有些人天天爬在電腦前,到處瞎混,但他們仍不是黑客.
人們總是認為黑客就是破壞者,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客也在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如果沒有高明的黑客,就沒有資深的網管;如果沒有完美的木馬,就沒有傑出的殺毒軟體;沒有了黑客,網路技術就很難發展下去.當然,網管其實也是黑客,如果他不知道別人怎麼進攻,自己要怎麼防守呢??
黑客一詞在圈外或媒體上通常被定義為:專門入侵他人系統進行不法行為的計算機高手。不過這類人士在hacker眼中是屬於層次較低的cracker(駭客)。如果黑客是炸彈製造專家,那麼CRACKER就是恐怖分子.
現在,網路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Cracker,他們只會入侵,使用掃描器到處亂掃,用IP炸彈炸人家,毫無目的地入侵,破壞著,他們並無益於電腦技術的發展,反而有害於網路的安全和造成網路癱瘓,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損失.
我們不能做Cracker,我們要力求當HACKER!!
二.HACKING的預備網路知識
1.什麼是IP
IP就是一個地址,在外網沒有一個IP是相同的,它就像身份證號碼一樣,給每台進入網路的電腦一個身份證號碼.但是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這個號碼是不固定的,在你重新連接到INTERNET時,IP可能會被重新分配.不過有些機器申請了固定的IP,這樣就便於其他電腦找到它,並提供服務.一般的IP的格式為: a.b.c.d (0 <= a,b,c,d <= 255)例如 218.242.161.231 , 212.13.123.52 ..... 由192.168開頭的是區域網的IP,127.0.0.1是用來檢測網路的自己的IP.就是說任何一台電腦來說,不管是否連接到INTERNET上,127.0.0.1對於自己來說都是自己.就是說,每台電腦都是由4位的256進制數組成的.
2.什麼是網路協議,數據包
網路協議就是一套雙方約定好的通信協議.就像對暗號一樣,有特定的約定來達成連接.其中的"數據包就是一個一個
(1) 面向連接的TCP協議
TCP是面向連接的.「面向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須要與對方建立起連接。比如你給別人打電話,必須等線路接通了、對方拿起話筒才能相互通話。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基於連接的協議,也就是說,在正式收發數據前,必須和對方建立可靠的連接。一個TCP連接必須要經過三次「對話」才能建立起來,其中的過程非常復雜,我們這里只做簡單、形象的介紹,你只要做到能夠理解這個過程即可。我們來看看這三次對話的簡單過程:主機A向主機B發出連接請求數據包:「我想給你發數據,可以嗎?」,這是第一次對話;主機B向主機A發送同意連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兩台主機一個在發送,一個在接收,協調工作)的數據包:「可以,你什麼時候發?」,這是第二次對話;主機A再發出一個數據包確認主機B的要求同步:「我現在就發,你接著吧!」,這是第三次對話。三次「對話」的目的是使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同步,經過三次「對話」之後,主機A才向主機B正式發送數據。TCP協議能為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連接,使一台計算機發出的位元組流無差錯地發往網路上的其他計算機,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數據通信系統往往使用TCP協議傳輸數據。
(2) 面向非連接的UDP協議
「面向非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與對方先建立連接,不管對方狀態就直接發送。這與現在風行的手機簡訊非常相似:你在發簡訊的時候,只需要輸入對方手機號就OK了。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與TCP相對應的協議。它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它不與對方建立連接,而是直接就把數據包發送過去!UDP協議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沒有建立連接的過程。正因為UDP協議沒有連接的過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協議高。QQ就使用UDP發消息,因此有時會出現收不到消息的情況。
附表:tcp協議和udp協議的差別
|---------------------------------|
| 屬性\協議 |TCP |UDP |
|------------+---------+----------|
|是否連接 |面向連接 |面向非連接|
|------------+---------+----------|
|傳輸可靠性 |可靠 |不可靠 |
|------------+---------+----------|
|應用場合 |大量數據 |少量數據 |
|------------+---------+----------|
|速度 |慢 |快 |
|---------------------------------|
(3)什麼是埠(PORT)
PORT,意思為港口,但在電腦里叫埠.但是埠不是形象的,而是抽象的.電腦上有很多的埠(65535個),但是它們大部分都不開,每個網路連接都要用一個埠,就象把用一跟線把兩個電腦連起來,插座就是埠.有些埠有他們特定的用途,例如網頁伺服器要開80埠,FTP伺服器要開21埠
常用埠
21--ftp 下載
23--telnet 遠程登陸,入侵後打開給自己留後門
25-smtp 盡管重要,但似乎沒什麼可利用的
53--domain 同上
79--finger 可知道用戶信息了,但是現在很少了
80--http HTTP伺服器
110--pop 收信的
139(445)--netbios 共享,遠程登陸,很有價值,但是有經驗的人不開
135--RPC 遠程溢出的大洞的埠
3389--win2000超級終端
我們在入侵成功後就要為自己運行木馬,打開一個埠,為自己以後回來留後門.
(4)什麼是服務
服務就是SERVICE,例如要做HTTP伺服器的就要安裝World Wide Web Publishing服務.服務,是為他人提供服務的程序,這個程序會在開機時自動載入,並打開埠等待對方連接並向對方提供服務.我們可以在入侵對方機器後,啟動或安裝一些服務(SUCH AS 遠程桌面,TELNET...),這些服務都是MICROSOFT的,所以不用擔心被殺毒的發現.在開了一些遠程管理的服務後,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回到被侵入過的主機了.
常見的服務列表:
名稱 默認埠 98可裝 2000Pro 2000SERVER
FTP 提供下載服務 21 x x o
SSH LINUX遠程登陸 22 x x x
TELNET WINDOWS遠程命令行管理 23 x o o
Simple Mail 郵件伺服器 25 x x o
Finger 可以知道用戶信息,現在很少了 79 x x x
WWW HTTP 網頁伺服器 80 x x o
pop2 一種郵件服務 109 x x o
pop3 同上 110 x x o
RpcDcom 最大的溢出漏洞的所在 135 x o默認 o默認
NetBios 共享,遠程登陸,很有利用價值 139 o(無價值) o默認 o默認
REMOTE SERVICE 圖形界面的遠程登陸,最有價值 3389 x x o(強烈推薦)
(5)常用的工具
HACKER用的工具,大致可分這幾種:
[1]掃描器
在攻擊一個目標前要先了解對方開了什麼埠,在掃肉雞時要知道那些肉雞開了埠可以被入侵.掃描器就是幫助你尋找攻擊對象或了解攻擊對象存在什麼漏洞,開了什麼埠.常用的掃描器有SUPERSCAN,X-SCAN,IP TOOLS....強烈推薦SUPERSCAN和X-SCAN.如果你在掃開埠的機器時,用SUPERSCAN,因為它快;在掃漏洞時,用X-SCAN,因為它功能全!!
[2]溢出工具
溢出就是把比一個寄存器能存放的東西還多的東西放到一個寄存器里,然後就造成溢出,使系統運行准備好了的SHELL CODE.
溢出的VB例子:
dim a as integer
a=111111111111111
在找到一些有溢出漏洞的機器後,就用溢出工具來對它進行溢出,然後直接拿到SHELL或帳號.
[3]後門程序
後門的服務端,安裝在肉雞上,開機自動等待對方控制.以前的後門都是一個標準的SOCKET在某個埠監聽,但是這樣很容易被發現,於是便出現了ICMP後門.但是現在的主流還是用TCP的後門.常用的後門有:冰河,TELNET(是WINDOWS的遠程管理服務,用OPENTELNET可以遠程開啟TELNET服務!),DJXYXS.EXE(用來開SERVER的3389服務)
[4]連接工具
其實就是後門客戶端.WINDOWS自帶了很多,例如3389登陸器的MSTSC.EXE,TELNET客戶端TELNET.EXE.......強烈推薦NC,它把許多網路功能匯集到了一起!
[5]破解密碼程序
就是用很多的字元串來猜測密碼.當猜不到時,就只好死算,A不行換B,B不行換C,C不行換D.......總之很浪費時間,密碼長點1年都破不出來,不推薦
[6]進程程序
用來管理進程的,有PSECEC.EXE(遠程開別人SHELL的,像TELNET一樣,不過對方不需開),PSKILL.EXE(遠程,本地殺進程),PSLIST.EXE(遠程,本地查看進程).PS系列的3個程序是十分有用的,本人強烈推薦!!它不僅僅能夠幫助你管理遠程的肉雞,而且在殺病毒時十分有用,它能殺掉WINDOWS TASK MANAGER殺不掉的進程.
(6)黑前准備
[1]首先,你要有一台能跑的電腦(這不是廢話嗎),
[2]是要有操作系統(最好是一個WINDOWS 2000 SERVER,一個LINUX,沒LINUX也可以,2000PRO也可以,不過2000SERVER可以給自己練習,強烈推薦SERVER)
[3]有網路,最好是寬頻,不是的話要有快的肉雞才行.
[3]安裝一個防火牆,推薦天網2.5.1
[4]注冊一個QQ,有郵箱,注冊一個空間(注冊地址www.websamba.com,支持FTP,WWW)
[5]別急,把前面的文章再看一便(別K我)
三.學習使用DOS基礎命令
使用DOS是黑客最最基本的技能,每個人都要會熟練的使用DOS,使用2000的DOS,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完成一次入侵,而且大部分的工具都是在DOS窗口的環境下運行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學好!!
(1)如何啟動DOS
這里說到的DOS,是XP,2000自帶的DOS,98正因為對網路的支持很差,所以我們不能入侵98,也不能用98來入侵.所以用98的朋友請把98換成2000或者XP,NT,2003.
DOS在2000里就是CMD.EXE,98里是COMMAND.EXE(2000里也有COMMAND.EXE,不過這個DOS是不支持中文的).啟動方法:開始,運行,CMD (或者COMMAND),確定.然後跳出來以下畫面: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cmd
Microsoft Windows 2000 [Version 5.00.2195]
(C) 版權所有 1985-2000 Microsoft Cor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
==================================================================================================
《黒客有什麼可怕 設個陷阱逮住他》
如今網上黑客橫行,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黑客光顧,避如前段時間我們空間商的伺服器就被入侵了,數據都被刪光了,所以要想在網上生存,做好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我們都只重視對機器進行安全設置,而往往忽略了被入侵後的信息收集問題,今天我就介紹三種讓黑客留下痕跡的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利用「木馬」進行記錄
1.木馬簡介
這里要用到的是一個很特殊的dll木馬,它可以把通過終端登陸的用戶名、密碼,以及域信息記錄到指定文件中。不要以為這些信息沒什麼用哦!有時候就得靠這些零散的信息來找入侵的人。
下載地址:http://www.chinesehack.org/down/show.asp?id=3770&;down=1
在下載的壓縮包內,有三個文件:
SysGina32.dll--這個就是可以記錄用戶名和密碼的東東了。
Gina.exe--這是安裝DLL木馬用的程序,有了它後安裝起來就很方便了。
使用方法.txt--這個很熟悉吧!中文幫助文件哦!有什麼不懂的可以查查。
2.安裝木馬
先把SysGina32.dll和Gina.exe放在同一目錄下,並將Gina.exe改名為svchost.exe(你也可以改成其它名字,為的是不讓黑客注意到),然後打開CMD,切換到保存這兩個文件的文件夾,輸入命令:svchost.exe -install,當出現「All Done,Gina setup success」信息時,安裝就成功了。
注意:
a.該木馬已被殺毒軟體查殺,所以安裝時請關閉殺毒軟體(不是關閉防火牆哦!),而且以後重啟時殺毒軟體不能一起啟動,以後殺一次毒重新裝一次該木馬。不過如果你能讓該木馬不被殺毒軟體的話,那就沒這么麻煩了。
b.為了不讓黑客發現我們設的陷阱,最好將Gina.exe文件改名,而且要改的藝術一點,比如上面我把它改成了「svchost.exe」,這樣就很難發現了,如果你改成了其它名字,安裝時命令就要換成「文件名.exe -install」。
c.SysGina32.dll和Gina.exe這兩個文件不一定要復制到系統安裝目錄的system32下,不過最好不要太引人注意,如果被黑客發現,那就可能適得其反了(木馬也會記下你的密碼的)。
d.如果出現的信息是「Found Exist Gina」,這說明你機器已經裝過該木馬了,此時鍵入「Y」覆蓋即可。
3.查看「蹤跡」
經過以上設置後,如果有人通過終端服務登錄你的機器,那麼他的用戶名和密碼就會被記錄到「C:\WINNT\system32\GinaPwd.txt」這個文件中,打開這文件就可以看到入侵者的蹤跡了。由於該木馬也會記錄你的密碼,所以每次進入機器時,請先打開GinaPwd.txt這文件,把你的用戶名和密碼刪掉,順便查一下有沒有其它人登錄過。
4.刪除木馬
如果你的機器不幸被人中了該木馬,那麼請按如下方法刪除:
先下載該木馬,在CMD下輸入命令:gina.exe -remove,當出現「 Gina Dll was removed success」時(如圖3),就表示刪除成功了,接著重啟機器即可。
注意:如果你把gina.exe改名了,命令也要做相應改變:文件名.exe -remove。
二、寫個批處理記錄黑客行蹤
1.認識批處理
對於批處理文件,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批量完成你指定命令的文件,它的擴展名為 .bat 或 .cmd,只要在文本文件中寫入一些命令,並把它保存為.bat 或 .cmd格式,然後雙擊該文件,系統就會按文本文件中的命令逐條執行,這樣可以節省你許多的時間。
2.編寫批處理文件
打開記事本,然後輸入如下命令:
@echo off
date /t >>d:\3389.txt
attrib +s +h d:\3389.bat
attrib +s +h d:\3389.txt
time /t >>d:\3389.txt
netstat -an |find "ESTABLISHED" |find ":3389" >>d:\3389.txt
然後把文件保存為d:\3389.bat,這里我解釋一下命令的意思,date和time是用於獲取系統時間的,這樣可以讓你知道黑客在某天的某個時刻入侵。「attrib +s +h d:\3389.bat」和「attrib +s +h d:\3389.txt」這兩個命令是用來隱藏3389.bat和3389.txt這兩個文件的,因為在登錄時,由於會啟動d:\3389.bat這個文件,所以會有一個CMD窗口一閃而過,有經驗的黑客應該能判斷出這窗口是記錄用的,所以他可能會到處找這個記錄文件,用了以上兩個命令後,即使他用系統自帶的搜索功能以3389為關鍵字進行搜索,也找不到上面3389.bat和3389.txt這兩個文件,哈哈!很棒吧!至於「netstat -an |find "ESTABLISHED" |find ":3389" >>d:\3389.txt」這個命令則是記錄通過終端的連結狀況的,明白了吧!
接下來我們要讓系統啟動時自動運行d:\3389.bat這文件,我用的方法是修改注冊表,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找到「Userinit」這個鍵值,這個鍵值默認為c:\WINNT\system32\userinit.exe,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在最後有一個逗號,我們要利用的就是這逗號,比如我上面寫的3389.bat文件路徑為d:\3389.bat,那麼我只要在逗號後面加上「d:\3389.bat」即可,這樣啟動時3389.bat這文件就會運行,選這個鍵值的原因是因為它隱蔽,如果是加在Run鍵值下的話是很容易被發現的。最後提醒一點,鍵值末尾的逗號別忘了加上去哦!
4.查看記錄
前面我們用了attrib命令把3389.bat和3389.txt這兩個文件隱藏起來,下面我們來讓它們重新顯示。
打開CMD,切換到保存這兩個文件的路徑,這里是切換到「d:\」目錄,輸入命令:attrib -s -h d:\3389.bat和attrib -s -h d:\3389.txt,這時再到d盤看看,是不是出現了?打開文件即可查看登錄情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10.51.5.36這IP連結到了我的3389埠(我的IP是10.51.5.35)。
三、記錄黑客動作
有了以上兩道防線,我們就能知道黑客的用戶名、密碼、以及入侵時的IP了,不過這樣好像還不夠,要是能知道黑客都幹了些什麼就更好了,下面我們再設置一個陷阱,這里要用到的工具是「計算機系統日誌」。
下載地址:http://js-http.skycn.net:8080/down/syslog.zip
該軟體的特色就是可以在後台記錄所有運行過的程序和窗口名稱,並且有具體的時期,以及登錄的用戶名,很恐怖哦!下面咱們來設陷阱吧!
1.記錄日誌
雙擊壓縮包內的主程序,點擊「軟體試用」進入主界面,在「日誌文件保存路徑」處點擊「瀏覽」選擇保存路徑並進行命名,這里保存在c:\winnt\log.txt。然後鉤選「日誌記錄隨計算機自動啟動」。
注意:
a.為了防止黑客找到記錄日誌的文件,你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命令:attrib +s +h c:\winnt\log.txt進行隱藏。
b.最好不要將這個記錄文件和上面的3389.txt放一個目錄下,這樣萬一被發現其中一個,不至於使另一個也一同被發現。
c.軟體在「任務管理器」的進程中顯示名稱為「syslog」,而且未注冊版本會在20分鍾後自動停止記錄,所以只能用來對付菜鳥黑客啦!而且還得先花點「銀子」,哈哈!
接下來在「程序密碼保護」處輸入一個復雜點的密碼,點擊「開始日誌」。這時軟體會提醒你隱藏後的熱鍵為「Ctrl+Q」,請記住這個熱鍵,以後要喚出軟體時就得靠它了。
2.查看動作
想知道這樣設置後記錄下來的東西是什麼樣嗎?那就快來看看吧。怎麼樣?對這種記錄結果你還滿意嗎?
③ 網路空間安全讀研高校排名是多少
這個排名吧,不好說,其實你網路一下,有好多版本的排名,不過你只要找到排名重合的學校,基本上沒啥問題。
網路空間安全主要研究網路空間的組成、形態、安全、管理等,進行網路空間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系統設計與分析、網路空間安全規劃管理等。例如:網路犯罪的預防,國家網路安全的維護,殺毒軟體等安全產品的研發,網路世界的監管等。
課程體系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數學基礎》、《密碼學》、《操作系統原理及安全》、《網路安全》、《通信原理》、《可信計算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安全》、《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安全》、《網路輿情分析》。
就業方向
IT類企業:網路安全、安全產品的研發、技術開發、運維工程、安全管理、安全防護; 政府、事業類單位:安全規劃、安全管理、安全防禦、輿情監管、網路犯罪防範。
④ 網路安全包括哪幾個方面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露,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4)美國密碼學與網路空間安全防線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繫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 一個安全網關,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能夠完成「防火牆」工作的可以是簡單的隱蔽路由器,這種「防火牆」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則僅能起到一種隔離作用。
隱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聯網協議埠級上阻止網間或主機間通信,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由於隱蔽路由器僅僅是對路由器的參數做些修改,因而也有人不把它歸入「防火牆」一級的措施。
⑤ 求寫一篇有關密碼安全和網路安全及其防護的論文
1, 網路安全與網路道德的思考 (20) 2007-5-21 10:28: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7-5-21/71901.html
Internet安全問題,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據有關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愛蟲病毒與2002年的Code red蠕蟲在若干小時之內傳染了幾十萬台主機,每次造成1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有一份調查報告談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網站承認,它們中間有90%已經安裝了防火牆和入侵監測等安全設備。但最後一年內有88%受到病毒傳染,而有關網路的研究表明,Internet具有free scale的性
2,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的探討 (1128) 2006-5-21 11:13: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5-21/69759.html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的探討� 彭傑� (廣東省司法警察學校廣州510430)� �� 摘 要 分析了目前網路上的安全問題,說明了有關信息安全技術在保證信息安全中的作用,從而提出了構築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的5層體系結構。� 關鍵詞 網路安全 防火牆 加密 安全體系結
3, 設計電力企業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83) 2006-5-11 22:02: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5-11/69691.html
設計電力企業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羅 濤 (四川省電力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通過對安全防護體系、安全策略體系、安全管理體系三個方面,對電力信息網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形成相應的電力信息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力信息網路;安全防護;安全策略;安全管理 信息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電力信息系統的不斷投入,為電力企業帶來了成本降
4, 一個網路安全的電子商務IC卡系統模型 (378) 2006-4-18 20:29: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8/69192.html
一個網路安全的電子商務IC卡系統模型楊觀懂,陳添丁 (杭州商學院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35)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建立一個網路商務的安全交易環境,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智能IC卡為基礎,採用密碼學原理,以公鑰密碼系統及私鑰密碼系統來達成網路交易系統的不可否認性、可鑒別性、完整性、隱密性等安全功能。&nb
5, 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的研究 (169) 2006-4-18 20:02: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8/69134.html
現代電子技術 2006年第2期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的研究李錦偉關鍵詞: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防範體系(以下文章為圖片形式,如看不清,可點擊右鍵屬性下載放大查閱)
6, 校園網路安全初探 (129) 2006-4-17 9:36: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7/69016.html
[內容摘要] 網路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結合筆者在網路管理的一些經驗體會,從密碼安全、系統安全、共享目錄安全和木馬防範方面,對校園網的安全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參考。[關鍵詞] 網路 安全 黑客隨"校校通"工程的深入開展,許多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路並投入使用,這無疑對加快信息處理,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實現資源共享都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但在積極發展辦公自動化、實現資源共享的同
7, 淺析網路安全技術(二) (153) 2006-4-16 23:19: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6/69001.html
摘要:文中論述了防火牆部署原則,並從防火牆部署的位置詳細闡述了防火牆的選擇標准。並就信息交換加密技術的分類及RSA演算法作以分析,針對PKI技術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術,論述了其安全體系的構成。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PKI技術 1.概述 網路防火牆技術的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技術,就其產品的主流趨勢而言,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濾
8, 淺析網路安全技術(一) (184) 2006-4-16 23:18: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6/69000.html
摘要:文中就信息網路安全內涵發生的根本變化,闡述我國發展民族信息安全體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的必要性。論述了網路防火牆安全技術的分類及其主要技術特徵。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技術特徵 1.概述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
9, 網路安全立法滯後與前瞻——從「呂科」事件談起 (9) 2005-3-6 22:54: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3-6/46705.html
沈木珠 人稱巴蜀「網路天才」的呂科,因在河南北網信息工程公司AWE網路程序中安置邏輯炸彈及擅自取走原程序代碼,而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被羈押46天後釋放。這是因為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二百七十六條規定及我國《計算機安全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均不能適用呂科的這一特定行為,即按現行法律,呂科所為並不構成刑事犯罪;按現行法規,呂科的「破壞」也未達到受懲處的後果。其安置邏輯炸彈雖可導致北
10, 信息網路安全的法律保障 (16) 2005-10-31 23:01: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10-31/19240.html
法律是信息網路安全的制度保障。離開了法律這一強制性規范體系,信息網路安全技術和營理人員的行為,都失去了約束。即使有再完善的技術和管理的手段,都是不可靠的。同樣沒有安全缺陷的網路系統。即使相當完善的安全機制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非法攻擊和網路犯罪行為。信息網路安全法律。告訴人們哪些網路行為不可為,如果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承擔刑事責任。一方面。它是一
http://5jx.com.cn/,這個網站里有很多這方面的論文,你可以綜合一下的。
⑥ 網路空間安全學科包含哪幾個研究方向
網路空間安全學科包含3個研究方向:
1、資料庫技術理論的研究。隨著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路、多媒體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資料庫已成為信息產業中不可缺少的技術領域。資料庫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當前資料庫技術理論研究的盆點,包括數據模型、規范化理論、並發控制理論等。演繹資料庫和知識庫系統的研製已成為新的研究方向.特別是資料庫的知識發現方法問題,已成為資料庫技術理論研究中的新熱點。另外,關於資料庫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關於資料庫倉庫、OLAP及數據挖掘的研究;關於與Web相關的資料庫技術理論的研究.如異構數字資源管理、移動資料庫、網路環境下的資料庫安全、電子商務、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知識管理等.也成為資料庫研究的方向。
2、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研究。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資料庫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研究.它包括資料庫設計方法、自動化設計工具、設計理念的研究;包括數據模型和數據建模的研究;包括計算機輔助致據庫設計方法及其軟體系統的研究;包括資料庫設計規范和設計標準的研究等。二是資料庫專用領城裡的研究。為了適應資料庫應用多元化的需求.裕要研究、設計和開發適合各種專用領城裡的資料庫技術,如Web資料庫、科學資料庫、統計資料庫、工程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地理資料庫、圖像資料庫等。總之,為任何行業和學科、為任何組織和個人.設計和開發一個功能強大、使用便捷、效率高、費用低、結構優良、設備配套的資料庫應用系統,則是資料庫應用系統研究的重大課題。
3、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的研究。由於DBMS是盆據庫系統的基創『它共有時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存儲、組織、檢索、管理等功能.因此,研究功能全、效率高、可靠性好的DBMS.始終是資料庫技術研究的重要領域。此外.研製以DBMS為核心的一組相互關聯的軟體系統或工具軟體,其中包括數據通信軟體、報表書寫系統、表格系統、圖形系統、圖像系統、聲音系統,也是當前資料庫軟體產品的發展方向。總之.DBMS軟體的研究目標是用戶界面友好(包括具有可徽性、易用性、多樣性)、功能完備、效率高、結構淆晰、開放型等。
⑦ 國防科技大學有哪些專業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
1國防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專業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力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軍用材料的組織成分、成型加工、性能和使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新材料研發和武器裝備用材料設計、論證、成型加工、評測、試驗、維護等研究管理的初步能力。
測控技術與儀器: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測控電子與計算機、感測與測量、測試計量、智能儀器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裝備測控系統、智能儀器的分析、設計及綜合應用基本技能,具備從事武器裝備測控系統設計、檢測與計量、測試與評估、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氣科學:主要學習高等數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流體力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天氣分析預報與軍事氣象保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熟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對軍事氣象預報保障的業務要求,具備從事軍事氣象預報保障、研究與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數據工程:主要學習信息科學、數據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計算機、統計學、信息管理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掌握數據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分析與應用等技術,具備數據工程師崗位的基本能力與素質,具有一定的數據工程項目的設計開發、系統集成和工程實施能力以及數據科學研究能力。
導彈工程:主要學習數學、力學、控制與信息技術、航空宇航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導彈與火箭總體、氣動、結構、推進、控制、測控等方面設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具備從事導彈與火箭論證、總體設計、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初步能力。
導航工程: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電工電子與計算機、自動控制、慣性導航、衛星導航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軍用導航系統的分析、設計及綜合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從事軍用導航系統集成應用、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主要學習數理、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衛星戰場環境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等專門知識,具備綜合應用這些知識從事戰場環境聯合保障以及戰場環境信息工程建設、態勢分析、信息處理、裝備研發、技術攻關的能力。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習電子科學與技術理論,掌握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具有較強的數理基礎、計算機、外語、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電磁場與微波、電子材料與器件、電磁兼容等領域從事設計、研製、試驗評估、模擬訓練、作戰運用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電子信息工程:學習現代電子技術理論,掌握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具有較強的數理基礎、計算機、外語、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雷達、電子戰、精確制導、導航與測控等領域從事設計、研製、試驗評估、模擬訓練、作戰運用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俄語:主要學習俄語、俄羅斯國情軍情、外交學、國際關系、軍事情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國際問題研究、戰略形勢研判、國際文化交流、對外交際和談判、對外文化傳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情報意識,熟練運用俄語進行交流、閱讀、翻譯、寫作,具備從事軍事外交和部隊管理的初步能力。
模擬工程:主要學習模擬系列、控制系列、電工電子與計算機系列、數理與力學等系列課程,接受課程實驗實踐及選修實踐環節鍛煉,具有對作戰模擬系統、武器裝備模擬系統和訓練模擬系統進行分析、設計、開發與運用、高技術裝備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主要學習數學、力學、控制與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飛行器設計、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技術、飛行器氣動分析與設計、飛行器推進技術等基本原理,了解航天與導彈工程相關的背景知識,具備從事飛行器總體設計、氣動、推進、結構等方面研究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主要學習領導管理、統計決策、體系工程、建模優化、綜合保障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掌握軍隊建設和管理中的人、財、物、信息等要素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決策等相關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聯合作戰保障中的裝備管理、人員管理、後勤管理、訓練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學、光學、電子學、機械及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掌握光電探測、光電信息處理、光通信、光存儲、光電顯示及光電信息應用等光電子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國防軍事領域從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高技術武器裝備使用維護的能力和一定的技術管理、組織指揮能力。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主要學習英語、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國際戰略、國際法、涉外事務、軍事情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了解國際戰略形勢、國家對外政策、世界各國國情軍情以及國家、地域間的交往活動,掌握國際問題研究、戰略形勢研判、國際文化交流、對外交際和談判、對外文化傳播、情報搜集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情報意識以及高水平的英語應用技能,具備從事軍事調研、軍事外交和部隊管理的初步能力。
海洋技術:主要學習數學、物理、海洋科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海洋調查、海洋探測、海洋聲學、海洋遙感、海洋信息傳輸與處理等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熟悉復雜海戰場環境,具有信息化海上聯合作戰海戰場環境保障能力以及從事海洋調查、裝備研發、技術攻關、技術應用的綜合能力。
核工程與核技術: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學等系列基礎課程以及反應堆原理、核武器物理與效應、核輻射探測技術等專業課程,掌握核武器、核動力等基本原理和核輻射與探測、核裝置維護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術,具備從事國防尖端科學研究、生產試驗、裝備使用、維護以及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機械工程: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電工電子與計算機、機械基礎、機電測控、裝備綜合保障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機電系統與裝備的分析、設計及綜合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從事武器裝備機電系統設計與製造、裝備綜合保障、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與技術、網路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在軍事領域從事計算機系統的開發、維護與管理、信息裝備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軍事海洋學:主要學習高等數學、海洋科學導論、物理海洋學與流體力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海洋環境要素分析與軍事海洋環境保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熟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對軍事海洋環境預報保障的業務要求,具備從事軍事海洋環境預報保障、研究與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空間科學與技術:主要學習數學、航空宇航、力學、控制及信息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空間任務分析與規劃、航天器總體設計、航天器飛行控制、衛星信息獲取與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軍事航天領域從事航天裝備論證、研究設計、運行控制、訓練使用、維護保障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雷達工程:主要學習數學、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雷達關鍵技術分析研究、裝備原理及使用維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雷達技術研發、裝備使用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目標工程:主要學習運籌、系統工程、指揮控制以及人工智慧等系列課程,初步掌握目標數據處理、綜合分析、優化選擇、毀傷預測和效果評估的方法和技術,具有在軍事領域從事目標決策支持系統的分析、設計、管理與集成、高技術裝備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軟體工程:主要學習軟體工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軟體系統需求分析、設計、構造、測試、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在軍事領域從事軟體系統的定義、開發、部署、維護、保障、管理、信息裝備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數學與應用數學:主要學習分析、代數、優化等系列的基礎數學理論知識,掌握數學建模、高效模擬和計算、數據分析處理、運籌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具備從事教學、任務規劃、計算分析、數據處理、密碼編碼、部隊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通信工程:學習通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現代通信技術,具有較強的數理基礎、計算機、外語、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新體制傳輸技術、認知與協同網路、軟體無線電、抗干擾通信以及新型軍事通信裝備等領域從事設計、研製、訓練組織、使用維護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外交學:主要學習英語、外交學、當代中國外交、軍事外交、軍事情報、國際關系、涉外事務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了解國際事務、中國外交和國家對外政策,掌握國際問題研究、戰略形勢研判、國際軍事合作、國際文化交流、對外交際和談判、對外文化傳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情報意識以及高水平的英語應用技能,具備從事軍事外交和部隊管理的初步能力。
網電指揮與工程:主要學習數學、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電指揮與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網電指揮與工程關鍵技術分析研究、裝備原理及使用維護、作戰指揮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網電技術研發、裝備使用管理、戰法研究、作戰指揮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網路工程:主要學習計算機軟硬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能運用多學科知識對軍用網路進行綜合分析,具備軍用網路設計、開發、管理與安全維護、關鍵技術研發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初步能力。
網路空間安全:主要學習網路空間安全相關的數學、信息科學、法律、管理及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密碼學、網路安全、信息系統安全、內容安全、應用安全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網路空間安全數據分析、技術開發、工程實現、裝備應用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無人系統工程: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智能感知、自主控制、通信與測控、指揮控制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無人系統分析與綜合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從事無人系統運用與指揮控制、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無人裝備工程: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電工電子與計算機、自動控制、人工智慧、智能裝備設計、武器裝備機電一體化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無人裝備的分析、設計及綜合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從事典型無人裝備集成應用、使用維護、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物理學:主要學習數學、基礎物理學和理論物理等系列課程,通過認識物質結構及其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應用力、熱、光、電、磁等知識指導設計、試驗、評估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術,具備從事教學、裝備試驗設計、儀器檢測評估、使用維護以及部隊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物聯網工程:主要學習計算機軟硬體技術、感測器技術、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物理對象及其信息化、數據採集與傳輸、海量數據存儲與分析、應用系統集成與優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物聯網需求分析、應用系統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初步能力。
信息安全:主要學習計算機、電子、網路通信和密碼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密碼學、數據安全、網路安全、信息系統安全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信息系統與網路安全需求分析、防護體系設計、應用開發以及安全保密管理、裝備使用維護、訓練組織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信息對抗技術:主要學習數學、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信息對抗關鍵技術分析研究、裝備原理及使用維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信息對抗技術研發、裝備使用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信息工程:學習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應用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數理基礎、計算機、外語、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信息系統分析設計、數據管理、空間信息處理、電子信息系統裝備研發等領域從事設計、研製、訓練組織、使用維護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應用氣象學:主要學習高等數學、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電子技術基礎、遙感與遙測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戰場環境氣象信息採集與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熟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對軍事大氣探測的業務要求,具備從事軍事大氣探測設備使用維護、技術保障、研製與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應用統計學:主要學習分析、代數等系列基礎數學理論知識和統計、優化決策等統計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數學建模、數據統計處理、決策支持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術,具備從事數據的採集、處理、分析、決策以及部隊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運籌與任務規劃:主要學習數理與力學、電工電子與計算機、人工智慧、軍事運籌、任務規劃、聯合作戰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作戰運籌、任務規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備從事聯合任務規劃、戰術任務規劃、武器作戰任務規劃、訓練組織和部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初步能力。
偵察情報(軍事情報):主要學習軍事情報、軍事偵察、航天航空偵察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情報搜集處理、情報分析整編、聲像情報處理、圖像情報處理、戰場態勢融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情報意識,具備從事戰場圖像判讀、情報分析整編、軍事調研和部隊管理的初步能力。
偵察情報(網電情報分析):主要學習數學、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情報偵察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偵察情報對抗關鍵技術分析研究、裝備原理及使用維護、作戰指揮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偵察情報對抗技術研發、裝備使用管理、戰法研究、作戰指揮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主要學習指揮控制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指揮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優化與集成等技術,掌握信息化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工程、運籌優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指揮信息系統開發關鍵技術;具備指揮信息系統需求分析、頂層設計能力,具備信息化作戰策劃、組織、實施和戰場信息綜合管理能力,能夠開發、建設、維護指揮信息系統。
2國防科技大學介紹
(一) 獨特的辦學地位。
學校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也一直是國家和軍隊重點建設的院校。學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院校。
(二) 「以工為主、理工軍管文結合、加強基礎、落實到工」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專業體系。
學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軍事學、管理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8個門類。現有46個本科學歷教育專業,2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學校獲評A、B類學科數各8個,其中,A+檔學科數4個、A檔3個,A-檔1個;B+檔6個、B檔2個。A+檔學科數列全國高校第11位。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5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⑧ 《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INWMvUrLnyfY4JyxoM6uQ
⑨ 求一 篇關於 網路安全 的論文。。在數8000-9000。。。 可以附幾篇相關文獻的讀後感的。。。
摘要:文中就信息網路安全內涵發生的根本變化,闡述我國發展民族信息安全體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的必要性。論述了網路防火牆安全技術的分類及其主要技術特徵。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技術特徵
1.概述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入21世紀這一信息社會、網路社會的時候,我國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特別是從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
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體系實際上包括國家的法規和政策,以及技術與市場的發展平台。我國在構建信息防衛系統時,應著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安全產品,我國要想真正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最終的辦法就是通過發展民族的安全產業,帶動我國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提高。
網路安全產品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網路安全來源於安全策略與技術的多樣化,如果採用一種統一的技術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網路的安全機制與技術要不斷地變化;第三,隨著網路在社會個方面的延伸,進入網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需要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及集團聯合研究開發。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不斷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產業將來也是一個隨著新技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產業。
信息安全是國家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從系統的規劃上去考慮它,從技術上、產業上、政策上來發展它。政府不僅應該看見信息安全的發展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一部分,而且應該看到,發展安全產業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應該看到它對我國未來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的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雖然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用戶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文件,以及無法防範數據驅動型的攻擊。
自從1986年美國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裝了全球第一個商用防火牆系統,提出了防火牆概念後,防火牆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內外已有數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牆產品系列。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范疇。在這一層上,企業對安全系統提出的問題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訪問到企業的內部網路系統?如果答案是「是」,則說明企業內部網還沒有在網路層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公共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屏障,防火牆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產品之一。雖然從理論上看,防火牆處於網路安全的最底層,負責網路間的安全認證與傳輸,但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變化,現代防火牆技術已經逐步走向網路層之外的其他安全層次,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安全服務。另外還有多種防火牆產品正朝著數據安全與用戶認證、防止病毒與黑客侵入等方向發展。
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NAT、代理型和監測型。
2.1.包過濾型
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
,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
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數據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信息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經驗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2.2.網路地址轉化—NAT
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
NAT的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接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映射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接請求映射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屏蔽外部的連接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戶進行設置,用戶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2.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2.4.監測型
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布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
雖然監測型防火牆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過濾型和代理伺服器型防火牆,但由於監測型防火牆技術的實現成本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實用中的防火牆產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產品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經開始使用監測型防火牆。基於對系統成本與安全技術成本的綜合考慮,用戶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監測型技術。這樣既能夠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實際上,作為當前防火牆產品的主流趨勢,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過濾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混合應用顯然比單獨使用具有更大的優勢。由於這種產品是基於應用的,應用網關能提供對協議的過濾。例如,它可以過濾掉FTP連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過代理應用,應用網關能夠有效地避免內部網路的信息外泄。正是由於應用網關的這些特點,使得應用過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對多種網路應用協議的有效支持和對網路整體性能的影響上。
--- 劉大大大大
貓(3): 淺析網路安全技術
摘要:文中論述了防火牆部署原則,並從防火牆部署的位置詳細闡述了防火牆的選擇標准。並就信息交換加密技術的分類及RSA演算法作以分析,針對PKI技術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術,論述了其安全體系的構成。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PKI技術
1.概述
網路防火牆技術的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技術,就其產品的主流趨勢而言,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濾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混合應用顯然比單獨使用更具有大的優勢。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部署防火牆呢?首先,應該安裝防火牆的位置是公司內部網路與外部Internet的介面處,以阻擋來自外部網路的入侵;其次,如果公司內部網路規模較大,並且設置有虛擬區域網(VLAN),則應該在各個VLAN之間設置防火牆;第三,通過公網連接的總部與各分支機構之間也應該設置防火牆,如果有條件,還應該同時將總部與各分支機構組成虛擬專用網(VPN)。
安裝防火牆的基本原則是:只要有惡意侵入的可能,無論是內部網路還是與外部公網的連接處,都應該安裝防火牆。
2.防火牆的選擇
選擇防火牆的標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幾條:
2.1.總擁有成本防火牆產品作為網路系統的安全屏障,其總擁有成本(TCO)不應該超過受保護網路系統可能遭受最大損失的成本。以一個非關鍵部門的網路系統為例,假如其系統中的所有信息及所支持應用的總價值為10萬元,則該部門所配備防火牆的總成本也不應該超過10萬元。當然,對於關鍵部門來說,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連帶損失也應考慮在內。如果僅做粗略估算,非關鍵部門的防火牆購置成本不應該超過網路系統的建設總成本,關鍵部門則應另當別論。
2.2.防火牆本身是安全的
作為信息系統安全產品,防火牆本身也應該保證安全,不給外部侵入者以可乘之機。如果像馬其頓防線一樣,正面雖然牢不可破,但進攻者能夠輕易地繞過防線進入系統內部,網路系統也就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通常,防火牆的安全性問題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防火牆本身的設計是否合理,這類問題一般用戶根本無從入手,只有通過權威認證機構的全面測試才能確定。所以對用戶來說,保守的方法是選擇一個通過多家權威認證機構測試的產品。其二是使用不當。一般來說,防火牆的許多配置需要系統管理員手工修改,如果系統管理員對防火牆不十分熟悉,就有可能在配置過程中遺留大量的安全漏洞。
2.3.管理與培訓
管理和培訓是評價一個防火牆好壞的重要方面。我們已經談到,在計算防火牆的成本時,不能只簡單地計算購置成本,還必須考慮其總擁有成本。人員的培訓和日常維護費用通常會在TCO中占據較大的比例。一家優秀秀的安全產品供應商必須為其用戶提供良好的培訓和售後服務。
2.4.可擴充性
在網路系統建設的初期,由於內部信息系統的規模較小,遭受攻擊造成的損失也較小,因此沒有必要購置過於復雜和昂貴的防火牆產品。但隨著網路的擴容和網路應用的增加,網路的風險成本也會急劇上升,此時便需要增加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防火牆產品。如果早期購置的防火牆沒有可擴充性,或擴充成本極高,這便是對投資的浪費。好的產品應該留給用戶足夠的彈性空間,在安全水平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只選購基本系統,而隨著要求的提高,用戶仍然有進一步增加選件的餘地。這樣不僅能夠保護用戶的投資,對提供防火牆產品的廠商來說,也擴大了產品覆蓋面。
2.5.防火牆的安全性
防火牆產品最難評估的方面是防火牆的安全性能,即防火牆是否能夠有效地阻擋外部入侵。這一點同防火牆自身的安全性一樣,普通用戶通常無法判斷。即使安裝好了防火牆,如果沒有實際的外部入侵,也無從得知產品性能的優劣。但在實際應用中檢測安全產品的性能是極為危險的,所以用戶在選擇防火牆產品時,應該盡量選擇占市場份額較大同時又通過了權威認證機構認證測試的產品。
3.加密技術
信息交換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3.1.對稱加密技術
在對稱加密技術中,對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鑰,也就是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種加密方法可簡化加密處理過程,信息交換雙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換專用的加密演算法。如果在交換階段私有密鑰未曾泄露,那麼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證。對稱加密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換一方有N個交換對象,那麼他就要維護N個私有密鑰,對稱加密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雙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鑰,交換雙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這把密鑰加密後傳送給對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數據加密標准)的一種變形,這種方法使用兩個獨立的56為密鑰對信息進行3次加密,從而使有效密鑰長度達到112位。
3.2.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
在非對稱加密體系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這對密鑰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作為私有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公開密鑰用於加密,私有密鑰用於解密,私有密鑰只能有生成密鑰的交換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公布,但它只對應於生成密鑰的交換方。非對稱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雙方無須事先交換密鑰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廣泛應用於身份認證、數字簽名等信息交換領域。非對稱加密體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數學難題之上,是計算機復雜性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鑰密碼體制。
3.3.RSA演算法
RSA演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於1977年提出的第一個完善的公鑰密碼體制,其安全性是基於分解大整數的困難性。在RSA體制中使用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到目前為止,無法找到一個有效的演算法來分解兩大素數之積。RSA演算法的描述如下:
公開密鑰:n=pq(p、q分別為兩個互異的大素數,p、q必須保密)
e與(p-1)(q-1)互素
私有密鑰:d=e-1 {mod(p-1)(q-1)}
加密:c=me(mod n),其中m為明文,c為密文。
解密:m=cd(mod n)
利用目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理論,分解2048bit的大整數已經超過了64位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因此在目前和預見的將來,它是足夠安全的。
4.PKI技術
PKI(Publie Key Infrastucture)技術就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PKI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和基礎技術。由於通過網路進行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等活動缺少物理接觸,因此使得用電子方式驗證信任關系變得至關重要。而PKI技術恰好是一種適合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的密碼技術,他能夠有效地解決電子商務應用中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問題。一個實用的PKI體系應該是安全的易用的、靈活的和經濟的。它必須充分考慮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它是認證機構(CA)、注冊機構(RA)、策略管理、密鑰(Key)與證書(Certificate)管理、密鑰備份與恢復、撤消系統等功能模塊的有機結合。
4.1.認證機構
CA(Certification Authorty)就是這樣一個確保信任度的權威實體,它的主要職責是頒發證書、驗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由CA簽發的網路用戶電子身份證明—證書,任何相信該CA的人,按照第三方信任原則,也都應當相信持有證明的該用戶。CA也要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防止電子證書被偽造或篡改。構建一個具有較強安全性的CA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與密碼學有關系,而且與整個PKI系統的構架和模型有關。此外,靈活也是CA能否得到市場認同的一個關鍵,它不需支持各種通用的國際標准,能夠很好地和其他廠家的CA產品兼容。
4.2.注冊機構
RA(Registration Authorty)是用戶和CA的介面,它所獲得的用戶標識的准確性是CA頒發證書的基礎。RA不僅要支持面對面的登記,也必須支持遠程登記。要確保整個PKI系統的安全、靈活,就必須設計和實現網路化、安全的且易於操作的RA系統。
4.3.策略管理
在PKI系統中,制定並實現科學的安全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安全策略必須適應不同的需求,並且能通過CA和RA技術融入到CA 和RA的系統實現中。同時,這些策略應該符合密碼學和系統安全的要求,科學地應用密碼學與網路安全的理論,並且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互用性。
4.4.密鑰備份和恢復
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應定期更新密鑰和恢復意外損壞的密鑰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和實現健全的密鑰管理方案,保證安全的密鑰備份、更新、恢復,也是關繫到整個PKI系統強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5.證書管理與撤消系統
證書是用來證明證書持有者身份的電子介質,它是用來綁定證書持有者身份和其相應公鑰的。通常,這種綁定在已頒發證書的整個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個已頒發證書不再有效的情況這就需要進行證書撤消,證書撤消的理由是各種各樣的,可能包括工作變動到對密鑰懷疑等一系列原因。證書撤消系統的實現是利用周期性的發布機制撤消證書或採用在線查詢機制,隨時查詢被撤消的證書。
5.安全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動向
我國信息網路安全研究歷經了通信保密、數據保護兩個階段,正在進入網路信息安全研究階段,現已開發研製出防火牆、安全路由器、安全網關、黑客入侵檢測、系統脆弱性掃描軟體等。但因信息網路安全領域是一個綜合、交叉的學科領域它綜合了利用數學、物理、生化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諸多學科的長期積累和最新發展成果,提出系統的、完整的和協同的解決信息網路安全的方案,目前應從安全體系結構、安全協議、現代密碼理論、信息分析和監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統五個方面開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協同形成有機整體。
國際上信息安全研究起步較早,力度大,積累多,應用廣,在70年代美國的網路安全技術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計算機保密模型」(Beu& La pala模型)的基礎上,指定了「可信計算機系統安全評估准則」(TCSEC),其後又制定了關於網路系統資料庫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釋,形成了安全信息系統體系結構的准則。安全協議作為信息安全的重要內容,其形式化方法分析始於80年代初,目前有基於狀態機、模態邏輯和代數工具的三種分析方法,但仍有局限性和漏洞,處於發展的提高階段。作為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密碼學,近年來空前活躍,美、歐、亞各洲舉行的密碼學和信息安全學術會議頻繁。1976年美國學者提出的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克服了網路信息系統密鑰管理的困難,同時解決了數字簽名問題,它是當前研究的熱點。而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已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目前正處於研究和發展階段,它帶動了論證理論、密鑰管理等研究,由於計算機運算速度的不斷提高,各種密碼演算法面臨著新的密碼體制,如量子密碼、DNA密碼、混沌理論等密碼新技術正處於探索之中。因此網路安全技術在21世紀將成為信息網路發展的關鍵技術,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社會後,信息這一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需要網路安全技術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在我國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開發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以此保證我國信息網路的安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慢慢看吧。。。。
⑩ 網路空間安全具體是學什麼最先從什麼開始學
提到網路安全,一般人們將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個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廣義的一個概念:防止對知識、事實、數據或能力非授權使用、誤用、篡改或拒絕使用所採取的措施,說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護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訪問獲取,以及用來進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網路安全具體表現在多台計算機實現自主互聯的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自主計算機安全、互聯的安全(實現互聯的設備、通信鏈路、網路軟體、網路協議)以及各種網路應用和服務的安全。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網路安全問題,可以來梳理一下:
1. IP安全:主要的攻擊方式有被動攻擊的網路竊聽,主動攻擊的IP欺騙(報文偽造、篡改)和路由攻擊(中間人攻擊);
2. DNS安全: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誤導用戶的訪問流量;
3. DoS攻擊:單一攻擊源發起的拒絕服務攻擊,主要是佔用網路資源,強迫目標崩潰,現在更為流行的其實是DDoS,多個攻擊源發起的分布式拒絕攻擊;
網路安全的三個基本屬性:機密性、完整性與可用性,其實還可以加上可審性。機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即保證信息與信息不被非授權者所獲取與使用,主要防範措施是密碼技術;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會被偽造、篡改,主要防範措施是校驗與認證技術;可用性是保證系統可以正常使用。網路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網路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歸類到各個層次上進行,例如數據鏈路層負責建立點到點通信,網路層負責路由尋徑,傳輸層負責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問題發生在計算機平台,後來逐漸進入網路層次,計算機安全中主要由主體控制客體的訪問許可權,網路中則包含更加復雜的安全問題。現在網路應用發展如火如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理財迅速發展,這些都為應對安全威脅提出了挑戰。
密碼學在網路安全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機密性和身份認證,對稱密碼體制如DES,非對稱密碼體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護DES密鑰,DES負責信息的實際傳輸,原因在於DES實現快捷,RSA相比佔用更多的計算資源。
二、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主要的任務時對需要保護的資產及其受到的潛在威脅進行鑒別。首要的一步是對資產進行確定,包括物理資源(工作站、伺服器及各種設備等)、知識資源(資料庫、財務信息等)以及時間和信譽資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潛在的攻擊源,如內部的員工,外部的敵對者等;第三步要針對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為安全措施與系統性能往往成反比。風險被定義為漏洞+威脅,漏洞指攻擊者能夠實現攻擊的途徑。威脅則指實現攻擊的具體行為,對於風險來說,二者缺一不可。
安全策略可以分為許多類型,比如:
1. 信息策略:如識別敏感信息、信息分類、敏感信息標記/存儲/傳輸/銷毀;
2. 系統和網路安全策略:用戶身份識別與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審計、網路連接、加密等;
3. 計算機用戶策略:計算機所有權、信息所有權、計算機許可使用權等;
4. Internet使用策略:郵件策略(內部郵件與外部郵件的區分及過濾);
5. 用戶管理程序:新員工程序、工作調動的員工程序、離職員工程序;
6. 系統管理程序:軟體更新、漏洞掃描、策略檢查、登錄檢查、常規監控等;
7. 事故相應程序:響應、授權、文檔、程序的測試;
8. 配置管理程序:系統初始狀態、變更的控製程序三、網路信息安全服務
網路信息安全服務根據保護的對象可以分為:機密**、完整**、可用**和可審**。機密**主要利用密碼學技術加密文件實現,完整**主要利用驗證碼/Hash技術,可用**主要災備來保障。網路環境下的身份鑒別,當然還是依託於密碼學,一種可以使用口令技術,另一種則是依託物理形式的鑒別,如身份卡等。其實更為安全的是實施多因子的身份認證,不只使用一種方式。數字簽名可以用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比如RSA就可以用於數字簽名:
若A向B發送信息m,則先用自己的保密密鑰(私鑰)對m加密,然後用B的公鑰第二次加密,發送個B後,B先用自己的私鑰解密一次,再用A的公鑰解密即可。
Kerberos使用對稱密碼演算法來實現通過可信第三方密鑰分發中心的認證服務,已經成為工業界的事實標准。四、安全體系結構
設計一個安全體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的問題:主體與客體、可信計算基(TCB)、安全邊界、基準監控器與安全內核、安全域、最小特權、資源隔離與分層、數據隱蔽與抽象等。其實這些內容更是操作系統安全設計的原則。網路體系主要依託於OSI模型建立,提供了5類安全服務:
1. 鑒別:對等實體的身份鑒別、數據原發鑒別;
2. 訪問控制;
3. 數據機密性;
4. 數據完整性;
5. 抗否認,這里要注意發送方和接收方均不能否認;
OSI安全體系結構的安全機制:
1. 特定的安全機制:加密機制、數字簽名機制、訪問控制機制、數據完整性機制、鑒別交換機制、通信業務填充機制、路由選擇控制機制與公證機制;
2. 普遍性安全機制:可信功能度、安全標記、事件檢測、安全審計與跟蹤、安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