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國內影視劇出現越來越多的網路改編劇
近些年,國內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又或者是網劇,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網路小說改編劇越來越多。小說改編成劇本,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精彩的著作轉化為可視化的電影、電視劇,讓讀者觀眾從熒幕上重新認識小說的故事內容,比如《西遊記》、《水滸傳》這類名著改編劇。而皮影、戲劇、說書同樣是將著作內容用另一種方式傳達給觀眾,觀眾接觸著作的途徑就不僅僅局限在生硬的文字中。
然而,最近幾年,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社交傳播的影響力已無法估量,一篇名不見經傳的小說可能因為某句段子而迅速走紅,更不用說當初的天涯、起點之類平台,甚是搭載了萬千作者的心血,其中不乏《鬼吹燈》、《盜墓筆記》、《斗破蒼穹》等億量點擊級別的熱門IP作品。
如此高人氣的小說,自然擁有大批固定的粉絲群體,無論是改編成電影,又或者是網劇,小說的粉絲都將成為第一批網路傳播者,哪怕是反對改編,或者吐槽的粉絲,都能帶動劇作的話題和宣傳,變相為劇作帶來高曝光、高流量,也正因如此,熱門小說改編的劇作,基本上都能有保底的曝光率和點擊量,甚至有不俗的票房。比如《失戀33天》、《致青春》之類青春愛情故事,又或者諸如《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類古裝劇,還有最近大熱的《鬼吹燈》系列,似乎小說改編劇成為了當下的趨勢。
但並不是所有小說改編劇都能像《琅琊榜》、《白鹿原》這般收獲好口碑,畢竟,一部影視作品除了劇本內容要好,製作和演員同樣很重要,能否還原著作,又或者能否超越著作,成為了改編劇的一大指標,畢竟小說用文字表達,可以描述得天花亂墜,神乎其有,但影視劇則難以實現小說的場景,正因如此,科幻類小說的改編劇豆瓣評分都不會太高,諸如《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和《盜墓筆記》,評分簡直慘不忍睹。當然其中也又例外,那就是《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對比過後你會發現,《精絕古城》弱化了特效上的處理,從故事情節、演員表現和環境渲染方面入手,極好的呈現了著作的內容,也同樣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而隨著總局的限制要求越來越高,劇作發布平台由傳統的電視台轉移到網路平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劇,類似愛奇藝、優酷、騰訊都會自己投資製作網劇。此時,選劇本則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國內目前的創造情況而言,網劇需要的是快餐式的營銷劇本,短期投入,回報渠道多,收益見效快,而小說版權相比於電影製作而言,網劇采購的成本則要低得多,製作人只要在網路上一搜,排名靠前的小說,按照平台需求的分類,古裝的、懸疑的、愛情的,或是穿越搞笑的,隨便選一部,再根據投資的額度尋覓流量鮮肉,這樣一來,往往一部12集的網劇就很容易在短短數月內從零做到發行。
未來的影視作品,會越來越貼近IP,像《鬼吹燈》這種超級IP便已孵化數部作品,無論評分票房如何,見效都不錯。網路小說改編劇並無不好,能收獲高閱讀量的小說作品,證明能迎合大部分觀眾的口味,自然不會太差,更何況中國網文向來以腦洞大著稱,各種新穎的題材和故事內容都由待可視化。但在改編劇的同時,還是希望製作方能站在觀眾的角度進行拍攝,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快餐」劇作,只求流量,不求口碑,網劇的發展也不應該被這些爛劇所影響。
❷ 網路文學頻繁改編成電視劇,你覺得網路文學的未來會怎樣
網路文學的異軍突起,根植於文學的多元空間。作為一種原創文學和大眾文學,網路文學表達比較自由、題材更加豐富,從其出現之日就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讀者。很多人是從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感受到網路文學的魅力,此後又出現了諸如仙俠、盜墓、探險、玄幻、穿越等多種類型題材,誕生了《悟空傳》《鬼吹燈》《甄嬛傳》《誅仙》《步步驚心》等一批網路爆款小說。目前,網路文學已經實現了多點輸出,比如今年的超級劇集《春風十里不如你》《軍師聯盟》等,已經實現了影視作品和網路文學的內容聯動,觀眾在追劇的同時也能閱讀原著小說,實現了以網文IP為核心的全鏈路生態。
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網路文學+」的成功有賴於中國社會文化消費需求的水漲船高,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拆除了橫亘在寫作者與讀者之間無形的牆,擴大了供需兩端的需求與空間。2003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創建了讀者按章付費的商業模式,此後,打賞、月票等付費模式逐漸完善,並為各大文學網站所借鑒,從而使網路文學的讀者也參與到作品創作過程中。如今,網路文學已經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寫手變現獲利的途徑愈發豐富,部分「大神」的年收入已遠超傳統文學作者;各個環節被重塑,分工明確,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條。
❸ 「IP改編熱"對中國影視發展有什麼影響
作為資深追劇黨,筆者向來口味挑剔,喜歡看小說,但對IP改編並沒多大興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追劇的時候發現,那長長的已上映名單和待上映的名單里,滿滿的都是熟悉的名字。《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錦綉未央》、《蔓蔓菁蘿》……
改編成動漫也罷了,畢竟沒有實感,不影響觀眾們自行想像。一旦改編成影視劇,就等於給那些書中的人物強行安上了一張臉。如果演員挑的好,符合角色人設,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製作方只是隨便找個演員,不符合大眾心中的想像,那這劇絕對會未播先火——觀眾吐槽的!
人類已經阻止不了IP改編熱了!不知道是哪位第一個動了改編小說的念頭,也嘗到了甜頭,導致稍微有點名氣的小說都被買了版權,然後進行二次改編。放眼望去,影視劇的天下已被各種IP改編攻陷!
作為書粉,筆者很感激那些編劇、導演們,正因為有他們的改編,這才讓喜歡的作家、喜歡的書被更多人知道,讓自己支持的思想傳播,有更多愛好者一起支持它們。網路文學泛濫時代,一本書想要出名實在不易,但如果它作為影視劇出現在大眾面前,影響力則會更甚。這里並不想吐槽那些神改編。
另一方面,在影視文化發展發面,筆者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眾所周知,網路文學得不到認可是因為它的速食性,這也是網路文學沒有走出一個高爾基,也沒有走出一個《戰爭與和平》的原因。那些作品大多適合用來無事時消遣,增添點興趣罷了。或者歪曲史實,或者笑談人生,即使有科幻,卻無法創造出一片燦爛的星空。比如說桐華之前某部顛倒是非,侮辱華夏先祖的作品竟然被搬上了大屏幕!
這種模式固然快速,未播前就有一大批書粉替他們免費宣傳,承擔收視率。可是,它們能留下什麼?隨便拍拍,隨便放放……觀眾們每天看著電視里各種宮斗,各種小三,各種無腦?好的作品應當發人深省、振聾發聵。
導演和編劇們對IP作品似乎格外寬容,只要作者稍有名氣,書也有名氣,不管三觀正不正,他們都願意翻拍。甚至為了賺錢,隨便找點演員來隨便拍拍……IP改編堪憂啊!
十幾年前IP改編和如今大不一樣,比如《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紅樓夢》的最老版,那些演員們波光流轉,一個眼神便是一段戲。現在呢?筆者追了48集《老九門》都沒想明白他們究竟下墓去找什麼,沒想明白陳皮的智商究竟丟到哪兒了。
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PS:圖源自網路,侵刪。文字原創,禁轉,謝謝配合。
❹ 人民日報談網路劇發展方向:擁抱現實!為何會這樣說法
因為網劇的片子題材不受限,所以成為年輕人現在的大愛。正因為觀看的年輕人多了,所以必須貼近現實。
電視劇是能夠幫助年輕很好的消除學業上的疲勞,也是能提升青少年的知識眼界。但是網路的監管范圍太寬廣,所以總是會有監管力度不夠大的問題。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屬於塑造階段,這個時候多多少少會受到他們接觸的事物影響,所以保護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❺ 你認為國內網路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前景如何
我覺得國內網路文學改變成影視作品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因為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網路文學是非常發達的,就比如我們所看過的很多小說,斗破蒼穹,在現在都被改編成了網路影視作品,而且有很高的這樣一個收視率。
❻ 如何評價 IP 改編類影視作品的現象及其發展前景
IP改編電有三大優勢。第一:有良好的觀眾基礎,因為IP本身就有很高人氣,所以改編成電影就會吸引很多原來的觀眾去觀看。第二:有現成的故事,IP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線。所以不用花時間去創作劇本,只需要改變就可以,減少了買劇本的成本。第三:宣傳成本 低。因為有受眾基礎,所以可以減少宣傳成本。宗上所述,IP改編電影很有前途,是未來電影的重要改編來源之一。
但是,IP改編也有一個很炸的點,那就是,改編對觀眾的影響,因為改編的IP都是有很大的受眾基礎的,這就意味著"主觀印象"很嚴重,如果不進行改編,IP就難以變為影像製品,改編就會有不被受眾接受的風險。
算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的渠道吧
❼ 據調查近5年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目超6百部,現在的編劇寫不出好劇本了嗎
當前網路改編劇已經成為了電視劇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據調查顯示,在最近五年的時間里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已經超過了600部,並且這個數量還在增長當中。原創劇本越來越少,以至於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是不是當下的編劇已經寫不出好劇本了,因此導演才另闢蹊徑,選擇通過網路小說改編的方式來進行拍攝?
因此並不是編劇寫不出好劇本了,而是當下導演對於編劇的要求不再是構思故事,編寫劇本了,在改編影視劇的潮流下,很多導演都順勢而為,只有少部分導演還在堅持著創作劇本的習慣。改編小說雖然簡單,但很多影視劇的故事核心和內涵都值不得觀眾推敲,其中包含了太多漏洞,這也是當下影視劇口碑下滑的重要原因。
❽ 未來網路綜藝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我國網路綜藝節目經過2016、2017年兩年的飛速發展,內容品質有了質的飛躍,低俗傾向得到扭轉,整體格調積極健康。2018年,網路綜藝節目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在創作中更加註重品味、格調,並積極融入價值引導,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節目開始積極探索內涵表達,進一步提升了網路綜藝的精神高度。
——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綜藝節目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❾ 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網路文學為電視劇做出怎樣的貢獻
2021年2月2日,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指導下,發布了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的潛力評估報告。該報告對一百多部文學作品進行調查研究,以及將對其改編的影視劇的四千多萬條用戶評價為參考對象。數據分析顯示,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之後,網路文學在作品質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並且一部網路文學作品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於作品中能否塑造出立體感比較強的人物形象,關鍵人物形象所帶來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影視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路文學的產生也降低了文學創作的門檻,創作內容十分的接地氣。創作環境也比較自由,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更容易打動人。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雖然網路文學為影視劇提供了廣闊的劇本市場,對作者和影視行業都帶來了很豐富的經濟利潤。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網路文學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升,網路文學中所反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待優化,這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對影視行業未來的思考。
❿ 你怎麼看網路電視劇的未來趨勢
今年廣電總局宣布了一些網路電視劇的新規定,也就是審查制度的升級,不能再電視台播出了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導向不對或者對人有害,引導性的一些網劇也是不能通過審查的,雖然從某一方面來說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一定的損失,但是大方向和大體而言還是深入人心的。網劇的審查制度升級也從一方面反映出來現在的網劇很熱,一方面原因是網劇對比於電視台播放連續劇的評分都要高,另一方面在於觀影習慣的改變,從傳統的電視改變到了現在的電腦以及移動端手機等等。
那麼未來呢,答主覺得未來的電視劇和網路劇將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了,從我們看到今年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大熱,而這部電視劇的更新方式是騰訊視頻品台每周一更新三集,會員能看到更多,看的更早,非會員只能等待開放了,這樣電視劇的盈利模式除了傳統電視台轉播費,同樣還有了網路收費盈利方式。同樣未來的格局估計也是這樣:轉播費+網路平台會員費或者點播費。這樣來看,未來的網路電視劇將越來越盛行,這樣的好處在於只有好口碑的才有收視率才能掙到錢而使得電視劇越來越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