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吃瓜不恰當如何挽救

網路吃瓜不恰當如何挽救

發布時間:2022-09-26 02:18:23

『壹』 如何評價「吃瓜群眾」以及「吃瓜」這一社會現象

吃瓜群眾是對社會現象的一種盆景,也是對人們無聊無法安放的精力的一種排泄而已,更重要的是之所以,有大量的吃瓜群眾是因為中國人民喜歡湊熱鬧,對事情只講究觀看而不講究具體的處理,從而衍生出了大量的吃瓜群眾可以肆意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懂得思考之後,表達出讓人們深思的觀點。

『貳』 好朋友特別八卦,很喜歡「吃瓜」,而且總是很纏人,該怎麼辦呢

在現實生活與一生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朋友,有的甚至會成為彼此好朋友。然而好朋友在一起除了探討人生理想什麼,大多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甚至八卦一點小事情。那麼當我們好朋友特別八卦,用現在網路流行語來說就是特別愛吃瓜,而且總是纏著你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們要明理明是非,保持一種好心態。面對喜歡纏著你且特別八卦好朋友,我們要分情況對待。

以上就是小編面對八卦纏人好朋友的一些建議,各位小夥伴覺得如何呢?

『叄』 吃瓜算違法嗎怎樣做到合理吃瓜

綜述:

吃瓜不算違法,合理吃瓜的方法如下:

節制「吃瓜」的第一步,就是正視自己的對於「瓜」的需要。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壓制這種需求,而是要適度滿足。對於各種娛樂消息,我們看看則已,切莫全情投入。

其次,要走出思維誤區。很多人以豐富談資的目的去關注八卦消息,但最終反而被困在八卦之「蛹」中。此類人往往有一個思維誤區,覺得知道的「瓜」越多,就越能成為社交圈中的紅人。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

知道點兒八卦很可能讓你更好地融入社交圈,但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你瀏覽八卦信息的時間越多,那你跟朋友聊天的時間就會越少。所以獲取的八卦信息量與社交質量,兩者之間是一個「倒U形曲線」的關系,而非線性關系。

最後別忘記,負面八卦所帶來的優越感只是空中樓閣。即使明星從神壇跌落,那也不代表你就變成了一個富有、美麗、受歡迎的人。那一剎那的優越感,只不過是大腦產生的錯覺,如泡沫般虛幻。

有科學研究發現,閱讀八卦信息能激活人類大腦中的獎勵系統,而這很可能意味著人腦將八卦識別為某種獎勵,進而產生了愉悅感。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愉悅感是一種正強化物,當它緊跟在某種行為後出現,會讓該種行為得到強化,進而讓人上癮。

2021年開年至今,娛樂圈已出現數次「地震」,微博也掀起了多陣「吃瓜」旋風。各種重磅八卦新聞一次次霸佔社交網路,令廣大「吃瓜」群眾目不暇接,甚至有網友戲稱2021年為「瓜年」。

『肆』 最近網路中的「吃瓜」事件頻發,這類事件對你們有什麼影響你怎麼看待這樣的事

理性吃瓜,沒有置身處地,不發表任何評論。頂多是添加一下生活話題,和真實生活沒什麼影響,畢竟貴圈離的很遠。對於粉絲來說可能會有影響,路人頂多是知道這件事,真真假假不影響自己的生活。

『伍』 如何看待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

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缺少專業知識和媒介素養的圍觀,以訛傳訛的概率極高;公眾借個案宣洩對社會深層矛盾的不滿,容易讓輿論跑偏。
1.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
「吃瓜群眾」的圍觀還有可能以輿論狂歡的方式侵犯隱私。如,圍觀明星的「狗仔隊」爆料,常對當事人和家庭造成傷害。再如,領導幹部一旦被發現抽了一包高價煙,有某種豪華的配飾,就可能被眾口一詞斥為貪官,這種「有罪推定」讓你壓根沒有招架辯護之力。
熱點輿情的推手,大致可以區分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與利益無關者。前者通常表現為維權行為,是個案中的利益訴求;後者通常表現為泄憤行為,只要個案符合他們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如城管欺負攤販),就趁機借個案表達對政府、對體制的不滿情緒。
在突發事件中,本地居民的帖文比外地網民更容易較為准確地傳遞現場信息,而外地網民隔岸觀火式的評論可能離事實真相更遠。本地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會權衡利弊,進行成本收益比較,有溝通餘地;而外地網民可能採取「大拒絕」的態度,持對抗性心態,較難說服,不易達成妥協
網上熱點事件參與者,還可以區分為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本地居民對熱點事件知根知底,常常持就事論事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而外地網民並不真正關心個案本身的是非曲折,更多的是借個案吐槽、起鬨。熱點事件和熱點輿情的監測闊以采購軟體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進行監測。
2.包容本地「吐槽」,鼓勵「在地參與」
適度包容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吐槽,有利於政府了解基層治理瑕疵,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一味阻礙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發聲,他們就會移步到一些全國性網路平台吐槽。而外地網民的心態更容易推波助瀾,把事態鬧大,損害地方形象,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陸』 如何看待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

在網路輿論場上,遇到突發事件和公眾議題,經常有一堆人排隊跟帖。他們似乎覺得事不關己,但又極喜歡湊熱鬧,被戲稱為「吃瓜群眾」。諸如,「目睹了整個事件的吃瓜群眾」「然而吃瓜群眾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網路輿論的洶涌澎湃,是每一位「吃瓜群眾」刷屏、蓋樓的功勞。
他們不是魯迅小說《葯》里「頸項都伸得很長」的冷漠看客,「圍觀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轉發動作,但是照見的是自己並不冷漠的心,是雖無權勢和本領卻為權勢所忌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蔣方舟)。
「圍觀」的力量和局限
在網路世界,大概沒有比部分網民更熱心的人群了。2007年10月12日,陝西省林業廳宣布發現華南虎,並公布了據稱為鎮坪縣農民周正龍拍攝的虎照。由於當地環境早已不適合華南虎生存,照片露出破綻,網上質疑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一網友稱,「華南虎」的原型實為自家牆上年畫,而浙江義烏年畫廠也證實確曾生產過老虎年畫,廠商還向法院起訴周正龍侵權。公眾的七嘴八舌,讓政府官員參與的弄虛作假難以遁形。8個月後,省林業廳副廳長被免職。
對南京江寧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天價煙」和陝西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天價表」的圍觀,幫助紀檢部門發現了貪腐線索。網民中藏龍卧虎,比如,@花總丟了金箍棒,手錶鑒定專家,一一指認楊局長每塊手錶的型號、價格。網路圍觀以某種特殊方式踐行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但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不是普通人根據常識和樸素的愛憎都能對一些人和事做出精準判斷的。互聯網上常常是「喇叭多、事實少」,七嘴八舌不一定能夠拼湊出事實真相,群情激昂卻可能得出偏差的結論。
2012年8月,重慶警方擊斃悍匪周克華,DNA和指紋比對無誤,但有人質疑被擊斃的其實是便衣警察,甚至指名道姓說是長沙警察陳子河。其實,陳子河只是較早質疑死者不是周克華的博聯社網民署名。現場疑為長沙到重慶的火車票,其實是電影票。還有「高人」考證周克華隨身攜帶的錢包上疑似印有警徽,其實「公安機關從未給民警配發過這種印有警徽的錢包,便衣警察更是巴不得身上沒有警方標志」。
2014年3月,河南寶豐縣一鄉鎮退休幹部李三虎身首異處死於礦井內。警方經過偵查,排除他殺可能。網民嘩然:「碎屍還能自殺?警方沒腦子?自己把自己碎了?」這完全是外行的想當然。知名警務微博@江寧公安在線解釋說,碎屍≠被別人肢解的屍體。礦井深340米,而上海東方明珠塔最高的一層觀光層是350米。礦井裡有多少繩索、鋼筋、尖石?什麼樣的人能從這樣的高度墜落,還能保持屍體完整無損?「這就不是人而是超人了」。
缺少專業知識和媒介素養的圍觀,以訛傳訛的概率極高;公眾借個案宣洩對社會深層矛盾的不滿,容易讓輿論跑偏。
2010年12月一天深夜,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黃山遇險。據說其中一人的二姨夫是上海市委常委,這才有上海警方與安徽警方聯動,打破「夜不上黃山」的慣例組織搜救。上海警方公布了110接警錄音,神秘的二姨夫在電視台亮相,只是一位普通的下崗工人。在公共事件中,一部分人心中有一根弦始終緊綳,對事件背後的人際關系、權力影響,可能存在的潛規則保持高度警覺,甚至到了過敏的程度。
「吃瓜群眾」的圍觀還有可能以輿論狂歡的方式侵犯隱私。如,圍觀明星的「狗仔隊」爆料,常對當事人和家庭造成傷害。再如,領導幹部一旦被發現抽了一包高價煙,有某種豪華的配飾,就可能被眾口一詞斥為貪官,這種「有罪推定」讓你壓根沒有招架辯護之力。
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
熱點輿情的推手,大致可以區分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與利益無關者。前者通常表現為維權行為,是個案中的利益訴求;後者通常表現為泄憤行為,只要個案符合他們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如城管欺負攤販),就趁機借個案表達對政府、對體制的不滿情緒。
網上熱點事件參與者,還可以區分為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本地居民對熱點事件知根知底,常常持就事論事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而外地網民並不真正關心個案本身的是非曲折,更多的是借個案吐槽、起鬨。例如,2014年8月15日凌晨,甘肅臨洮縣縣長柴生芳猝死在辦公室。有外地網民懷疑「真的是工作而死嗎?」「是不是因為平時『聲色犬馬』掏空了身體?」甚至有人惡意揣測「是不是犯了事兒,害怕公檢法來查,所以『畏罪自殺』?」但臨洮人了解這位父母官。柴生芳出生於農民家庭,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公派到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博士回鄉,主動請纓到了「貧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在臨洮,他跑遍了全縣323個行政村,病故當天工作到凌晨1時30分,終因長期超負荷,誘發心源性猝死。當地群眾自發守在道路兩側,高舉著「臨洮人民的好兒子」「柴縣長一路走好」等標語和橫幅,送別這位因公殉職的好縣長。
在突發事件中,本地居民的帖文比外地網民更容易較為准確地傳遞現場信息,而外地網民隔岸觀火式的評論可能離事實真相更遠。
本地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會權衡利弊,進行成本收益比較,有溝通餘地;而外地網民可能採取「大拒絕」的態度,持對抗性心態,較難說服,不易達成妥協。
2014年5月,杭州餘杭區垃圾焚燒項目曾引發群體性事件,群眾擔心二惡英污染環境,聚集阻斷交通。事後,當地政府組織了82批、4000多人次赴外地,實地察看國內先進的垃圾焚燒廠。有的村民聽介紹說經過處理的水養魚沒問題,伸手就從水池裡捧起一捧水,湊上去使勁聞。垃圾廠出門就是商鋪,對面還有樓盤,居民就住廠隔壁,聽說那裡房價這兩年沒有降,還在升。「不看不知道,一看放心了。」該項目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點火試運行。《人民日報》刊出通訊《社會治理創新:杭州解開了「鄰避」這個結》。
包容本地「吐槽」,鼓勵「在地參與」
適度包容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吐槽,有利於政府了解基層治理瑕疵,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一味阻礙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發聲,他們就會移步到一些全國性網路平台吐槽。而外地網民的心態更容易推波助瀾,把事態鬧大,損害地方形象,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成都老太胡麗天7年時間參加了約20場政府聽證會,一度被網民挖苦為「政府的托兒」「最佳群眾演員」。後來發現,胡老太是熱心人,報名約40場聽證會,中簽率偏高。但這不是因為政府和老太串通作弊,而是這些聽證會名額經常報不滿。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網民成天「激情四濺」批評現實,但遇到身邊的社會參與,優化政府決策的聽證會場合,卻置之不顧?
不妨鼓勵當代網民「以全球為架構思考,以在地為關懷行動」(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如果只知道空談,對身邊的事視而不見,只做「鍵盤俠」(keyboardman),可能於事無補,也不利於找到自己在現實國情中的位置。

2008年11月,甘肅發生隴南事件。部分居民擔心隴南市行政中心遷出武都區而利益受損,出現打砸燒行為。事後檢索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發現,從當年9月起就有不少網民對隴南搬遷問題表達不滿,且留言越來越偏激。甘肅省委辦公廳感慨:如果早些了解到這些民意,及時做出回應,或許能有更好的結果。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開設了官民互動的直通車,基層老百姓可直接給省市縣三級黨政「一把手」提交切身利益攸關的問題,請政府解決,這樣做又避免了公開網路平台的炒作。
搜狐自媒體「藤影荷聲」寫道:網路圍觀的確推動了社會進步,但也可能提示其他的訴求渠道不暢通,有時竟然需要靠自媒體上的起鬨來解決問題。圍觀不是長久之計,當務之急是設計優秀的民意表達制度。
3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人民網考察時,對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表示贊賞,希望人民網「多搭建聯系群眾的橋梁,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更好服務群眾」。貫徹這一重要指示任重而道遠。

『柒』 解決吃瓜群眾現象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

從心理學來說,吃瓜群眾的產生有一定的心理基礎,即人類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對與己無關且沒有利害沖突的人和事,人們採取圍觀的態度,一方面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消磨時光,填補自己的空虛,另一方面,往往還會投射到自己身上,將觀察到的現象與自己的生活對比,由此得出一些結論,即通過觀察別人認識自己的「鏡像現象」。

『捌』 網路造謠亂象屢見不鮮。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些事情呢

事實上,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每個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所以上網的人也越來越普遍。然而,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上網是沒有門檻的,所以這就導致了網路謠言的現象層出不窮,普遍存在。所以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對於網路謠言肯定是深惡痛絕的,那麼如何更好地遏制這種現象呢?網路謠言對當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實我們都知道,網路上有很多無聊的媒體都會斷章取義,對一些信息進行報道,從而引起大面積的關注。所以像這樣的一些網路謠言事件確實會對當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經歷過網路謠言事件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患上各種心理疾病。

不懷好意地捏造、散布虛假信息,應該給其果斷,堅強,因此,澄清謠言定性法,結合監管網路謠言,故事的法律基礎,是謠言,問責制的故事的前提下,一方面,依靠國家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廣大人民本身,在執法機關的寬容性方面,既要保持法律對公民言論自由的尊重,及時,又要發現執法的靈活性,從而實現立法保障公共信息的真實目的。

好了,我要說的就這些。非常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你有任何其他意見或建議,請隨時在評論部分告訴我。

『玖』 如何評價「吃瓜現象」這一現象

導語:說起“吃瓜現象”,我就想到了“吃瓜群眾”,可以說是屢出不鮮的詞語了,我們慢慢了解和去感受“吃瓜現象”吧!

那麼“吃瓜群眾”哪裡來?並非是現在才有,而是以前就有,只是因為互聯網的便捷性將更多的吃瓜群眾相互勾連在一起,成為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以前因為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吃瓜者”往往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發表見解,沒辦法跟別人一起“共鳴”。所謂吃瓜就是看客,拚命你上,批評我來,對於批評所體現出的責任感遠比為社會做出的奉獻高得多。

整體表現就是十分冷漠的社會氛圍,而網路上所謂的激烈討論更多的是網民在刷自己的存在感,真正有用的意見幾乎沒有,不是針對誰,是因為網民掌握的信息不夠全面。另,有的網民就是嘩眾取寵,也可能是居心不良,反正很復雜。網上發言基本都是片面的,看看笑笑就行了,想要真正了解情況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吃瓜是互相的,今天你看別人熱鬧,明天別人看你熱鬧。我也相信這個愈加冷漠的社會會在一個或幾個事件之後慢慢迎來改變的轉機,但是不要傻到覺得是因為群眾覺醒了社會就變暖了,你們沒那個能耐,公眾可以輕易毀掉一個人,但是他們不會關心任何人或者說對一個人的成長起不到任何作用。真正能夠改變這一現狀的是規矩,守規矩才是偽善與冷漠的解葯。

想到了以前啊,以前吃瓜,沒有鍵盤,口耳相傳,多在親朋好友,鄰舍路人間形成。瓜雖然不少,但多數小眾,沒有激烈的爭吵,沒有涇渭分明的站隊,沒有面紅耳赤的臟話,沒有奔騰不息的彈幕。閑聊幾句,便吃了一小瓜。現在吃瓜,是群體性行為表演藝術。瓜多,瓜大,瓜有多樣性,可塑性,反轉性,持續追蹤性。讓人們吃得不亦樂乎,鍵盤的敲擊,帶來的不是理性的思考和對話,而是局部比特世界的熱度如火山爆發般高漲,冷漠無情的互懟,毫無緣故的謾罵。幾天之後,瓜破碎在地上,留下一灘果漿,沒有人清理,人們彷彿從未見過它一般無視。吃瓜吵吵鬧鬧,歲月如梭無聲。少些吃瓜,好好生活。多關注自己的成長,關心親人朋友的冷暖。瓜是吃不完的,而自己獨處學習的時間,家人相伴的時刻,是一去不復返的。大家對“吃瓜現象”該怎麼看呢,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拾』 別人把你形容成吃瓜群眾該怎麼回復他

」吃瓜群眾「是一個網路用語。在網路論壇中,人們發帖討論問題,後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隊跟帖,或發表意見,或不著邊際地閑扯。2016年,有人將「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稱為「吃瓜群眾」。人們頻頻以「吃瓜群眾」自嘲或互嘲,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 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吃瓜群眾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2016年度十大網路用語。
在網路論壇中,人們發帖討論問題,後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隊跟帖,或發表意見,或不著邊際地閑扯。2016年,有人將「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稱為「吃瓜群眾」。人們頻頻以「吃瓜群眾」自嘲或互嘲,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

吃瓜群眾的核心是信息差
從市場定位及目標人群選擇來看,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多抓住了「草根一族」的需求,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長尾市場。

「吃瓜群眾」不僅體現在生活狀態上,更是一種心態,他們身份卑微又追求認可,他們尋求「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這樣的人群,在目前的國內網民中,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吃瓜群體」即草根群眾,「吃瓜群眾」喜歡的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

這是一個人人自稱「吃瓜群眾」而骨子裡認為自己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時代。「吃瓜群眾」群體,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只要你在中國做互聯網,就必須重點關注。「吃瓜群眾」人群喜歡的,等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在中國,只有深耕最廣大的「吃瓜群眾吃土群眾」群體,才可能做得出偉大的企業。

閱讀全文

與網路吃瓜不恰當如何挽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易縣特產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790
城中村網路不好怎麼玩游戲 瀏覽:479
小米設置網路不是4g怎麼辦 瀏覽:658
路由器移動後如何連接到網路 瀏覽:285
華為手機去外面沒有網路怎麼辦 瀏覽:545
沒有網路無線網關生效嗎 瀏覽:717
台式電腦自帶的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202
手機校園卡網路信號差怎麼辦 瀏覽:337
網路dsn是什麼意思異常 瀏覽:740
7月自考計算機網路管理試題真題 瀏覽:151
藍牙共享網路會中病毒嗎 瀏覽:124
小區共享網路密碼 瀏覽:692
亳州城市無線網路覆蓋 瀏覽:844
家裡路由器網路信號不好 瀏覽:871
電腦網路資源在哪裡 瀏覽:172
電腦網路一下子好一下又斷 瀏覽:368
台式電腦接網線之後沒網路 瀏覽:703
小米手機pin碼和網路密鑰 瀏覽:566
如何在手機上切斷家庭網路 瀏覽:83
列印機共享總是需要網路憑證 瀏覽:9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