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互聯網目前都有哪些不錯的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目前,有24個省市31個地縣在阿里平台設立了「特設館」,在淘寶網正常經營的注冊地為鄉鎮和行政村的網店更是達到163萬家,其中經營農產品的網店已經接近40萬個。其中,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藉助網路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產品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
與此同時,各類互聯網龍頭公司也進軍農業。阿里自2003年開始實行淘寶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戰略,2015年建立「智慧農村」。同時,還在25個省250各縣近6000個村點開展農村貸款。此外,京東F戰略實施——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生鮮電商,「一縣一中心」在全國建立自營「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以實現家電渠道順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國1500個縣落地生根,包括電商、物流和金融在內的各項服務。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農村電商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為熱度飆升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藉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農業眾籌與電商存在本質區別。電商單純是將現成的產品拿到網上賣,而農業眾籌則是在產品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創意,這種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是新農業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要讓農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各樣的的應用服務,讓農民獲取有用的涉農信息,直接幫助其生產和銷售,這就能讓農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後,還得「易用」,對於不具備高深的信息技能的農民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目前互聯網+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路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路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再加上農村市場龐大,信息量也是無窮的。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畜禽養殖、各類種植、二手市場等等都可以開辟出一片天地。
但這種模式對於非常廣闊而分散農村市場,需要長期的扎實的工作來穩步推進,而且,農村市場的渠道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擁有先發優勢後,後來者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擁有互聯網上的農村渠道網路資源,就等於掌握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點,未來可以大展拳腳。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目前,針對農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郵政銀行自2007年正式掛牌以來,搭建「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合作平台,破解貸款難、貸款貴難題。同時,採用因地制宜地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後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形成了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等10條產品線。
除了郵政銀行,還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務的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多年來深深根植於農村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積累了海量的農戶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如今變成了企業重要的資產——大數據資源。憑借大數據對農戶信用的判斷能力,這些大型涉農企業紛紛涉足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為農戶提供信用貸款,如大北農的農銀貸、農富貸等產品,村村樂的村村貸、村村融等產品。這些平台為千家萬戶的農民搭建了對接市場的大通道,解決他們產後通市場的問題。
當然,這些貸款方式都是在農民伯伯的財產權沒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創新出來的,而未來隨著農民財產權的理順以及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信農民貸款將不再是難題。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
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電商也必然會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時,由於農產品電商的快速增長,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電商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上,而這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品牌依賴性,沒能完成品牌打造的產品,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企業在打造品牌過程中,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習性、文化特色和互聯網的個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品牌。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路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台,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此外,藉助「郵掌櫃」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此外,部分農產品由於自身特性,如:各類生鮮、豆製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溫度。這類產品的運輸現階段只能依靠個人進行運輸,但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間浪費。因此,若能夠開展農村物流,對各類產品進行統一運輸,成立第三方運輸平台,這對於整個農村電商市場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一些像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藉助互聯網之力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農業思維和互聯網相結合,而不是用互聯網思維去結合農業,根據農業自身的特色,將互聯網看成是一種工具,實施新型農產品、農業現代化變革,這種變革,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非農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最新的互聯網行業之長,補最傳統的農業之短,甚至是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農業企業家們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挖掘與互聯網的最佳切入點,實現企業升級。
Ⅱ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
博興是董永故里、呂劇之鄉、中國廚都。全縣共轄9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有48.9萬人口,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博興縣是聞名遐爾的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中國草柳編之鄉,也是膠東調水工程渠首所在地和勝利油田原油主產區。近年來,博興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搶抓「黃藍」兩區疊加開發的重大機遇,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步伐,扎實做好轉方式、調結構、保增長、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始終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先後獲得「中國產業百強縣」、「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示範縣」、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金屬板材產業入選「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2013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6.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46億元;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3.2億元,增長10.5%。
一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縣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始終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中心任務來抓,深入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戰略,加快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主導產業,重點膨脹發展從主導產業衍生的精細化工、新型牆體材料、大豆加工循環經濟、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傾力打造化工、糧油食品加工、廚具、新型金屬材料等千億元產業集群。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12.5億元,增長16.4%;全縣計劃投資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共101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2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3家,京博控股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6位,華興機械躍居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33位,4家企業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設立1000萬元科技創新基金,全力支持企業建設研發平台、開展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現已與19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術創新聯盟,11家企業參與或主持制定行業標准,兩家企業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二是堅定不移地實施服務業興縣戰略,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全縣物流業發展規劃已經編制完成,濱南物流園、華興智慧物流園、華康冷鏈物流、鑫輝倉儲物流二期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冷鏈、液體運輸能力分別達到260萬噸、1500萬噸。電子商務蓬勃興起,中國鋼鐵超市列入國家電商集成創新示範工程,錦秋街道灣頭村成為全國聞名的「淘寶村」,網上交易額超億元,省政府主要領導給予高度期望。深入挖掘孝文化、戲文化、佛文化、水文化等地域文化資源,龍華寺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丈八佛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名單,打漁張森林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水利風景區創建驗收,麻大湖濕地公園獲批「國家級」。先後成功舉辦小戲藝術節、國際廚具節以及首屆中國博興天然纖維編織(草柳編)暨工藝品創新博覽會,其中廚具節合同或意向成交金額突破100億元,實現展會收入1200萬元。金融外貿持續向好,農合行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320.9億元,增幅全市第一;華興華玻科技、中捷新能源分別在齊魯股權、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實現進出口總額19.97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8.7億美元,增長24.1%。京博物流的物流服務、華興網路科技的中國鋼鐵超市電子商務平台項目和博興農村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入選「2013年山東省服務名牌」,佔全市入選項目的三分之一強。
三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步伐明顯加快。始終按照全域花園化的思路,高起點、高標准謀劃城鄉建設,城鎮化率達53.2%。濱南客運中心正式運營,開通博興濱州城際公交,改造雨污管網12公里、城市人行道9.4公里、鐵路平交道口6處。「三河兩水一湖」生態文化區土方工程、支脈河治理及「兩橋」主體完工,新建改建5條道路,完成6處節點及8條道路綠化。投資1.8億元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創市級生態文明村45個。積極穩妥地推進舊村改造合村並居工作,全縣已有京博、華興等骨幹企業參與新型社區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累計流轉土地14.8萬畝,16個舊村改造合村並居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2億元。把推動農業現代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中之重,編制了全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成立全市第一家縣級農業產業化協會,出台家庭農場管理暫行辦法,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2家,新建標准化基地5150畝,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0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58家,我縣成為山東南美白對蝦養殖第一縣,喬庄漁業景觀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田園」。
四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民生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每年都興辦一批惠民實事和民生工程,2013年縣財政用於民生方面的投入達20.6億元,占預算支出的71.6%。幼兒園改擴建完成率全市第一,省教育工作示範縣通過初驗,被評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穩步提高優撫及-保障標准,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制度全覆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以內。建成公租房360套,改造農村危房320戶,千名老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提前兩年達到省定標准。積極推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和「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被國家衛計委確認為全省唯一工作聯系縣。各項計生指標控制在責任范圍以內。全縣12個鎮辦全部建成了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綜治維穩民生服務中心」,村村設立了代理員,構建起了覆蓋全縣448個村的為民服務代理體系。深入實施社會管理創新「五大工程」,加快推進「五網聯動」進程,群眾安全感、正義感分別上升3.2、4.9個百分點。全市社情民意調查排名上升到全市第二位。
五是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建設,基層基礎更加穩固。堅持不懈地抓好「萬名幹部大培訓」活動,與復旦大學合作舉辦了3期黨政幹部研修班,啟動「重走沂蒙路」增強黨性自覺踐行群眾觀學習教育活動,輪訓縣、鎮機關幹部和農村主職幹部4000餘人,極大提升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境界、能力和水平。推行村「兩委」公開承諾內容項目化管理模式,共兌現承諾事項4200餘件,部分經驗在全市推廣。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各幫建單位和聯村企業已累計投入資金5252萬元,協調資金1.07億元,帶動村自籌資金2.13億元。其中,「千名幹部下基層」活動共解決了1300多個群眾反映強烈的吃水難、行路難等民生問題;「百家企業鄉村行」活動中,有68個村級班子實現升級轉化,35個「空殼村」有了集體收入。同時,大力實施鎮、街道幹部包村聯戶工程,實現了村村都有工作組、都有「-」、都有包村幹部。先後多次組織開展「萬人入戶大走訪」活動,戶戶必到、家家必訪,為群眾辦實事2.6萬余件,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顯著提高。深入開展「查問題、抓整改、促規范」主題教育活動,縣委各常委帶頭示範,94個單位共確定立即整改事項436項,均制定了具體的整改台賬並在新聞媒體進行公示。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縣、鎮、村三級廉潔勤政平台建設工作扎實推進,深入實施「清風」、「亮劍」兩大行動,重拳整治-、亂作為、慢作為以及政令不暢、執行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幹部作風明顯轉變。
歷史沿革
殷為薄姑國。漢置博昌縣。錢坫曰:「縣有薄姑城,古字薄博同聲通用,加美名故曰博昌,非昌水之謂也。五代唐諱昌,改今名。」
1994年12月29日,撤銷寨郝鄉、湖濱鄉、店子鄉、龐家鄉、閆坊鄉,設立寨郝鎮、湖濱鎮、店子鎮、龐家鎮、閆坊鎮。
1999年12月22日,撤銷純化鄉,設立純化鎮(魯政函民字[1999]38號)。
2000年,博興縣轄10個鎮、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人,各鄉鎮人口: 462815 博興鎮 87992 湖濱鎮 49486 寨郝鎮 27935 曹王鎮 38158 興福鎮 35154 店子鎮 43674 陳戶鎮 53548 閻坊鎮 44489 龐家鎮 26021 純化鎮 24152 蔡寨鄉 11408 喬庄鄉 20798
2001年,博興縣轄9個鎮、1個鄉:博興鎮、曹王鎮、陳戶鎮、興福鎮、龐家鎮、閻坊鎮、湖濱鎮、店子鎮、純化鎮、喬庄鄉。
2002年4月17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博興縣撤銷喬庄鄉,設立喬庄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博興縣轄10個鎮。
2021年3月,博興縣上榜2021中國縣域網路購買力百強榜第17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博興縣上榜。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發布《2020年淘寶村百強縣》,博興縣上榜,排名第38位。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博興縣入選。
2020年6月,博興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山東片區)。
2021年山東省136個縣市區經濟實力排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博興縣榜上有名。
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博興縣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6年12月,授予博興縣「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二批)」稱號。
2004年,博興縣位列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第9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