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家裡的WIFI信號明明顯示滿格,但是玩手機、看電視依然卡頓,這是什麼原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很多朋友誤以為100M寬頻下載速度可以達到100M/s,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為使得大家對100M寬頻下載速度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這里給大家稍微講解一下。
在計算機里,存取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為單位 ,但是在網路中,數據通信是以的字位「bit」為單位。它們的關系是:1Byte=8bit,簡寫為1B=8b(注意字母的大小寫),就是1個位元組等於8個字位。
我們來換算一下,1M寬頻的理論最高下載速度是多少比特每秒。
1Mb/s=1024Kb/s=(1024/8)KB/s=128KB/s
由上面的換算得出,1M寬頻的最高下載速度為128KB/s,把128KB/s分別乘以10、50、100、200,我們就得到了10M、50M、100M、200M寬頻的理論最高下載速度:
10Mb/s=10*128KB/s=1280KB=1.25MB/s
50Mb/s=50*128KB/s=6400KB/s=6.25MB/s
100Mb/s=100*128KB/s=12800KB/s=12.5MB/s
也就是說理論情況下100M寬頻網速下載速度最高可以達到12.5MB/s。
但實際由於環境的影響,一般是不可能達到這個速度的,就像用網線的有線連接總會比WIFI速度快。再比如一個家裡的wifi,多台手機與電腦都在連接使用,或者說晚上周圍鄰居都在使用網路,就會使這個區域的網路WiFi信道擁堵。
但是,就算達不到也不會差太多的,大家可以再工作日上午的時候。通過測網速來檢測下自己家的寬頻網速是否達到標准(當貝市場或沙發管家都可以檢測)
如果檢測結果與自家的寬頻網路差太多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被蹭網或者路由器離盒子太遠導致的。如果被蹭網就要考慮更換WIFI密碼,或者下個P2P終結者,然後看看除了你自己的IP以外還有誰,然後去路由器裡面挨個禁止。
PS:播放電視普通清晰度需要1M網速;高清的1.5M;超清3M,點播節目會比直播要求網速更高一些,若網速達到要求標准還是卡頓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內存緩存問題或者節目源有問題了。
具體原因與解決辦法
原因一:WiFi信道擁堵
你家周邊的WiFi一搜一大把,個個信號都那麼強!信號之間相互干擾,就「堵車」了。這種情況下,雖然WIFI顯示滿格信號,但無線數據傳輸會被「堵住」,所以實際網速就下降啦。
解決辦法:
用高端AC雙頻路由器,連接5GHz WiFi。事實上大多數擁堵情況都是發生在2.4GHz頻段,只要避開擁堵的2.4GHz WiFi,連接5GHz WiFi就能解決擁堵。且5GHz WiFi速度比2.4GHz WiFi速度至少快3倍,何樂而不為呢?
原因二:WiFi擴展器與前端路由器連接不順暢
家裡用了WiFi擴展器或放大器的小夥伴,也很可能陷入WiFi滿格但網速渣到不行的情況。此時的WiFi信號滿格,只是說明和擴展器之間的連接很好。但是擴展器和前端路由器之間的信號差,導致擴展器接受數據慢,電視WIFI信號自然也會變慢。
解決辦法:
移動WiFi擴展器的位置,讓它更靠近路由器,接受到更強、更穩定的路由器信號。如果你家的面積特別大,也可以安裝多個WiFi擴展器,形成家庭WiFi全覆蓋,再或者就像上面說的,直接用一條網線連接路由器與電視(盒子)。
『貳』 請問WCDMA網路優化里的切換步驟是哪些
利用天線下傾法減少高話務密度區干擾
引言
在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的早期階段,基站天線輻射圖主要取決於在規定的覆蓋范圍內確保通信可靠所需的增益,並且往往採用全向輻射方式。隨著話務量的增加,則在不同地理位置或無線小區通過重復使用頻率的方法,提高頻譜利用率。更進一步,還需要把無線小區細分成扇區。
1.1.水平波束寬度
在蜂窩行動電話系統中,增加話務容量的第一步是採用定向天線水平排列。也就是說,在一個基站使用數根天線,每個小區分成三或六個扇區。每個扇區指定一組專用頻率。
例如,復用因子K=7,每個小區3個扇區(亦稱為7/21),此頻率復用方式如圖一所示,(圖略)圖中還標出了所用頻道組序號。R代表小區半徑,頻率復用距離D是使用相同頻率配置的兩個小區之間的最短距離。使有相同頻率的基站是同頻道干擾的來源,圖中以陰影表示。
由於基站天線具有定向特性,基站接收到的干擾電平就會減弱。這是因為主天線波瓣狹窄,所接收的干擾移動台信號較少。[參考書目一]中建議採用三扇區一120度扇區一系統,而在某些熱點,可局部採用60度扇區系統。我們選用的是水平天線輻射圖,這樣,各扇區之內的電場強度就能盡量保持恆定。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水平面內考慮天線輻射圖。使用水平波束天線,會增中系統中使用天線的總數,從而導致成本增加。隨著話務量的增加,應該另想辦法減少同頻道干擾。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對天線水平面輻射圖進行整形。
1.2.垂直波束寬度
所需基站天線,對使用相同頻率小區其輻射能量應盡可能地低,而在服務區內的輻射則要盡可能地高。
傾斜主波瓣可產生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與抑制鄰近主波瓣的旁瓣結合使用效果更好。對圖二中標示「下旁瓣區域」內的旁瓣進行抑制,是很重要的。(圖略)
盡管在主瓣上側有陡斜的天線輻射圖也是理想的,但在實踐中,如果不把天線做得很大(這樣亦會影響天線的成本),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進。 主波束下傾有兩種方法:
機械式天線傾斜
改變天線振子的相位,使波束下傾(電子式下傾)
本文以下分析旨在調查:何種下傾法在減少同頻道干擾方面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性能。
2.確定選用何種下傾法
2.1.機械式或電子式
兩種不同的下傾方法,產生不同的表面輻射。在下傾角度小時,這種區別不明顯;但隨著下傾角度的加大,這種區別即顯而易見。以下舉幾個表面輻射的例子。(圖略)
可以看出,在電子式下傾的例子中,地面輻射圖在下傾角度增中時仍保持有形狀;但在機械式下傾的例子中,輻射圖出現一個「低凹」,與此同時,側輻射增加。這種效應在機械式下傾天線中是眾所周知的,請參閱[參考書目一]中W. Lee, Mobil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一書。從減少來自基站B1(見圖一)(圖略)移動台干擾的角度來看,這種「低凹」沒有什麼不好。但是隨著側輻射的增加,接收到的來自基站B2和B6移動台的干擾也同時增加了。
我們對這種效應進行量性估計,以下詳述此方法。
我們就載干比的改善,對電子式與機械式下傾法作了一番比較。用於比較的天線是標准8振子天線,各振子相隔半個波長,一個輻射振子的方位輻射圖如圖六所示。(圖略)不同對圖七所示不同下傾方式(圖略),通過的兩種不同方法進行計算。 從圖一的頻率復用示意圖可以看出,在一個特定基站周圍有六個干擾源。
最差載干比出現在小區邊緣。在主波束下傾情況下,雖然收到的來自移動台的功率C減小,但是接收到的干擾減小更多,從使載干比C/1得到改善。
使用電子式和機械式下傾天線的輻射圖,我們對信號電平和干擾電平與下傾角度的函數關系作了計算。所有基站天線都以同樣角度下傾。計算結果如八a和八b所示。(圖略)
首先,接收到的來自移動台的信號電平用圖七表示。可以看到,電子式和機械式下傾法之間沒有多大區別。 其次,接收到的來自基站1的干擾電平用八b表示。兩種類型的下傾法在干擾抑制方面沒有多大區別。
接收到的來自基站2移動台的干擾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干擾抑制如圖九所示。(圖略)可以看到,電子式下傾法大大地抑制了干擾,而機械式下傾法則做不到這一點。在考察接收到的來自基站3,5,6移動台的干擾時,電子式下傾法相對於機械式同樣具有優勢。
6移動台的干擾時,可以看到,電子式下傾法相對於機械式同樣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電子式下傾法在改善載干比方面要比機械式下傾法好得多。因而可以說,對於基站天線而言電子式下傾法是更為可取的選擇。
在評估電子式和機械式下傾法時,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在市區通信網中,小區內有很多人工障礙物,這一點是很特殊的。這些障礙物會引起多次反射,造成傳播信道中的多路徑效應。RMS延遲范圍對傳播信道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參數,它可成為高信息傳輸速率系統的限制因素。如[參考書目二]一文所測出的那樣,當主波束下傾並且基站天線略高於一般情況時,可縮小RMS延遲范圍。如圖十所示,橢圓區域散射出的所有信號,都會在具有相同延遲的接收台產生反應。比較圖十一(甲)和圖十一(乙)(圖略)所示電子式和機械式下傾法的表面輻射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採用電子
總之,電子式下傾法比機械式下傾法更可取,因為:
·在多數情況下它能更多地降低干擾電平
·地面輻射圖失真更小
·信號的RMS延遲范圍可降至最小
2.2 最佳下傾角度的確定
利用上述模型,我們對計算幾種不同下傾角度的載干比C/1。設移動台天線高度為1.6米,基站天線高度20至60米,至移動台距離R=2公里,至干擾源的距離如圖一所示,圖十二顯示了電子式和機械式下傾法載干比C/1的改善。(圖略)
可以看到,在使用電子式下傾法的情況下,由下傾產生的改善更為明顯,至少從頻率復用方面考慮是如此。還可以注意到的是:使用機械式下傾法時下傾角度有最佳值(在四度附近區域最佳),而電子式下傾法的下傾角度增大時,載干比亦隨之增大,至少從下傾角度方面考慮是如此(對大於15度的下傾角度,第一輻射盲區會在服務區內,使接收到的信號電平出現顯著變這種情況是應當避免的)。當基站天線高度增加時,下傾法的優點更為突出。
從圖八和圖十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信號電平C和載干比C/1之間存在著某種折衷。最佳下傾角度值取決於小區尺寸、天線輻射圖及天線高度。此外,由於每個小區每天二十四小時話務量的變化,各小區的最佳尺寸亦變化。如果使用DELTEC(登達紐西蘭有限公司)的Teletilt天線產品系列,則可以改變小區尺寸且延遲最小。
雖然圖八至圖十二所示圖形是根據簡單的平坦地形模型計算的,但它們顯示的趨勢很好的預示了實際應用時發生的情況。在高低不平的地面和建築物林立的場所,載干比C/1的改善會受到影響。在實際應用時,可通過略微增加基站天線高度和使用電子式下傾方法,來性改善效果。此外,如果在頻率復用方式中所用的復用因子較小(例如,K=4),復用距離就會較小,則載干比C/1的改善更顯著。
3.確定最佳天線位置,充份利用傾斜效果
如果某個基站運行在話務密度高的市區,天線可安放在低於房頂的位置,以減小小區尺寸,尤其在微小區受干擾限制的系統內更是如此。建築物對傳播損耗的影響通常為10-15分貝,與「衍射屏模型」所示一致[參考書目三]。在這種情況下,地面輻射由於街道的渠網效應而呈菱形(見圖十三)(圖略)。
但是,在市區條件下,服務區的確切形狀並不容易確定,因為它會受到局部障礙的很大影響,任何有相當精度的場強估值,都需要一個高解析度地理資料庫。盡管存在這些困難,但如果必須用微小區來滿足高話務密度容量要求,則基站天線安裝低於均屋頂線,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對於小區,可通過天線安裝高於房頂並且下傾主波束的方法,減小其尺寸。這種方式的優點將在後面詳述。
我們可以按照兩方面的因素來估算移動台接收到的信號強度變化:
(1)改變基站天線的高度
(2)主波束下傾
我們用[參考書目三]中有關衍射屏模型的闡述,來解釋圖十四所示的情況。(圖略)
結果如圖十五和圖十六所示。(圖略)可以看到,當基站天線的高度低於房頂平均高度時(假定為15米)信號電平急劇下降。這種情況下的信號強度,在圖十五中表示。
通過主波束下傾也可以得到類似的信號強度衰減。如果天線安裝高於房頂平均高度並且採用波束下傾的方法,則信號電平亦會下降,如圖十六所示。要充份發揮下傾法的優越性,我們建議基站天線安裝應略高於房頂平均高度。
這各方法的優點:
·把信號傳播路徑中障礙物的影響降至最低,從而妥善控制小區形狀
·通過更直接的信號路徑降低RMS延遲范圍[參考書目二]
·信號路徑損耗降低,整個小區的信號電平變化減少
·用改變傾斜角度這一更靈活的手段來改變小區尺寸
·通過遙控調整下傾角度的方法,小區尺寸在通信網路發展或出現臨時「熱點」的情況下易於改變[參考書目四]。
結論
·對於受干擾限制的高話務密度通信網路,主波束下傾可成為提高載干比C/1的有效工具
·電子式傾斜法比機械式傾斜法更可取,因為:
·在多數情況下,它能更好地改善載干比C/1
·地面輻射圖失真更少
·信號RMS延遲范圍降至最小
·可變電子傾斜法比固定傾斜法更好,因為:
·在為提高性能所進行的調整工作中成本降低障礙減少
·在通信網路發展時,不必隨場地變化而更換天線或改變天線高度
·可現場(不可選擇)進行蜂窩規劃
·具有更大的靈活生
·可簡化天線庫存
·可延長天線的使用壽命
·遙控電子下傾法比現場調整更好,因為:
·不必現場直接接觸天線
·進行調整的成本降低,速度加快
·調整下傾角度時不需要關閉基站,或使人員受到射頻能量輻射
·調整不受天氣影響,可獨立進行
·通過略微增加基站天線高度和天線傾斜法
·可進一步減小傳播路徑RMS延遲范圍
·如果採用遙控式下傾調整,則小區尺寸在延遲最小的情況下進行調整,以改變信道負荷這可以通過安裝(登達紐西蘭有限公司)DELTEC』s Teletilt系列天線產品而實現。
淺談網路優化與天饋線維護和保養的關系
摘要:本文對日常維護中遇到的天饋線問題的剖析,闡述了天饋線維護和保養與網路優化之間的重要關系,提出了常見的天饋線問題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網路優化 天饋線 維護
前言
天饋線的維護和保養是移動通信網路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要求高,維護工作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對移動網路運行良好與否至關重要,搞好移動通信網路優化必須把天饋線維護保養工作貫穿於移動通信維護工作的始終。
下面著重就天饋線安裝和維護經常出現的故障,談一談天饋線的維護和保養。
一、天饋線的維護和調整在網路優化中的重要地位
移動通信作為服務行業,只有提高通信質量,才能贏得用戶滿意。移動網路優化工作的目的在於提高網路質量。天饋線系統正常運行不僅能夠擴大覆蓋范圍,減少盲區,提高覆蓋率,而且能夠減少干擾、串話等,降低掉話率,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基站安裝不僅要合理地選擇站址,而且還要合理控制基站天線高度,降低系統內干擾,保證網路的服務質量 。對於擁塞嚴重和掉話率高的基站可通過適當調整小區邊界,切換帶和手機接入條件等有關的參數,調整天線方向角度和俯仰角等硬體手段進行話務均衡,減少站間干擾。
例如:宿州華夏賓館基站的天線高度50米,第三小區出現嚴重擁塞,掉話率達到3%--4%,為此,我們組織人員對BSC資料庫進行分析,採取了如下措施:
a. 調整了華夏賓館基站第三小區的天線俯仰角,由6°調整到10°;
b. 降低功率等級;
c. 在華夏賓館和公安局基站之間增加了淮海路基站切換點。
措施實施後,效果比較明顯,干擾級別降為正常,掉話率降為0.5%,話務得到均衡。
二、天饋線常見故障處理
1、天饋線安裝問題
天饋線在安裝過程中,由於安裝人員疏忽,造成天饋線短路和饋線接頭有灰塵、污垢,以及天饋線接頭密封處老化斷裂等。這些造成的天饋線故障,往往比較難於查找,特別是由於密封處斷裂造成的活動障礙更難查找。
GSM二期工程蘆嶺基站安裝完畢後,基站調試不通,西門子公司的人員去了幾次也查不出問題,是基站硬體問題,還是電纜連接問題,還是天饋線問題呢?經多方查找,才發現是由於安裝人員疏忽,在製作饋線接頭時,把一個頭發絲般的銅皮做在饋線的芯皮之間,致使饋線短路。重新製作饋線接頭後,基站運行正常,但是為此各方面花費了多麼大的精力,給移動局帶來多麼大的利益損失。
同樣的,有些天饋線安裝完畢後雖測試指標達到要求,但由於饋線尾巴線綁扎不牢,久經風吹雨打,造成封密處斷裂,致使基站出現故障。宿州朱仙庄基站的饋線尾巴線綁扎不牢,正常使用八個月後,經常由於駐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我們認真分析原因,確定為饋線接頭密封處由於風吹搖擺開裂。我們對接頭處重新處理,加固饋線尾巴線,駐波比告警消失。覆蓋距離由原先的1公里擴大到4--5公里,提高了基站的利用效率。象這一類情況非常多,如不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會更多。
2、 天饋線進水的問題
天饋線進水問題的出現,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
自然的因素是由於饋線本身進水。GSM二期工程時,適逢宿州發大水,有些饋線浸泡在水裡。由於饋線長期在水中浸泡,造成饋線外皮老化,雨水滲透到饋線內。天饋線安裝好以後,又沒有按照要求進行駐波比測試,以致晴天時天饋線沒有駐波比告警,陰天或下雨時,天饋線系統即有駐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為此,工程局和我方人員去了十幾次也沒有解決,後來用駐波比測試儀對饋線進行測試,發現造成該基站頻繁退出的原因為:發射饋線進水。更換天饋線以後,故障排除。
人為造成天饋線進水的情況就更多,主要包括饋線接地處沒有密封好、安裝時劃傷饋線、饋線和軟跳線接頭沒有密封好等。
例如:碭山劉暗樓基站經常由於駐波比告警退出服務,我們派人進行檢查,發現饋線第一次接地處人為拉傷,銅皮裸露,一下雨或陰天造成饋線進水,出現駐波比告警。
碭山范庄基站自1998年12月份開通以來,載頻狀態一直保持正常,但是第一區附近用戶反映手機不能上網,維護人員檢查基站各硬體盤全部正常,做話務統計發現該小區話務統計TCH佔用次數為0,這說明手機在該小區不能上網服務。為此,我們配合西門子和工程局維護人員對該基站的軟、硬進行徹底檢查也沒有發現問題,1999年7月底,我們配合工程局人員對該基站進行檢查,檢查天饋線部分時,用駐波比儀表測試後,測試值僅為13.2(少於17)。經分析,是由於安裝時劃傷饋線,造成饋線進水,致使基站表面運行正常,但是不能給用戶提供服務,更換饋線後,該小區手機能夠上網服務。該饋線安裝造成的障礙自發現到排除歷時半年之久。
泗縣縣城基站由於饋線與軟跳線之間接頭沒有密封好,造成饋線進水,出現駐波比告警。接頭處理後,告警消失,基站運行正常。
饋線進水造成饋線系統出現駐波比告警,基站經常退出服務,影響該地區的覆蓋。用戶投訴比較嚴重,不僅影響移動業務收入,而且影響移動部門的聲譽。要防患於未然,首先安裝人員嚴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其次,基站安裝後都要進行駐波比測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最後,質檢人員按照一定程序進行驗收,包括測試數據的核實,天饋線的安裝和製作工藝進行嚴格把關,決不能讓不合格的工程矇混過關。
三、 天饋線的保養
眾所周知,900兆天線採用的頻率為875--960MHZ,發射功率為20W,如此高的高頻電磁波和較低的發射功率,經天饋線傳導,如損耗過大,必將降低接收靈敏度。有時用戶反映,基站剛開通時,手機接收靈敏度很高,不到兩年靈敏度就降低了,特別是在覆蓋區域邊緣有時根本打不通,這是什麼原因呢?經分析和實測,天饋線系統的保養維護是關鍵。如不進行保養維護靈敏度年平均降低15%左右。
如何保養天饋線呢?
1、 注意對天線器件除塵,高架在室外的天線,饋線由於長期受日曬、風吹、雨淋,粘上了各種灰塵、污垢,這些灰塵,污垢在晴天時的電阻很大,而到了陰雨或潮濕天氣就吸收水份,與天線連接形成一個導電系統,在灰塵與芯線,芯線與芯線之間形成了電容迴路,一部分高頻信號,就被短路掉,使天線接收靈敏度降低,發射天線駐波比告警。這樣的話,影響了基站的覆蓋范圍,嚴重時導致基站Disable。所以,應每年在汛期來臨之前,用的中性洗滌劑給天饋線器件除塵。
2、 2、組合部位緊固。天線受風吹及人為的碰撞等外力影響,天線組合器件和饋線連接處往往會松動而造成接觸不良,甚至斷裂,造成天饋線進水和沾染灰塵,致使傳輸損耗增加,靈敏度降低,所以,天線除塵後,應對天線組合部位松動之處,先用細砂紙除污、除銹,然後用防水膠帶緊固牢靠。
3、 3、校正固定天線方位。天線的方向和位置必須保持准確、穩定。天線受風力和外力影響,天線的方向和仰角會發生變化,這樣會造成天線與天線之間的干擾,影響基站的覆蓋。因此,對天饋線檢修保養後,要進行天線場強,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和駐波比測試調整。
4、 綜上分析,要從根本解決天饋線存在問題,我們應從設備的日常維護上入手,定期對天饋線進行檢查、測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維護人員和安裝人員加強自身素質培訓,掌握天饋線的安裝和維護方法,利用豐富的維護手段,快速、准確地診斷和排除故障,提高維護效率,確保移動網路運行質量,加大我們在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力度,使我們的移動通信網建設成一個暢通、高效的網路。
網路優化概述
網路優化主要分為:
小區優化 產數優化
對掉話率,呼叫建立失敗率高的站進行現場勘察,排除設備硬體故障,天饋系統設計,頻率干擾,站址選擇上等方面等問題。 無線參數調整(越區切換,功率功控)與交換機參數調整。
無線規劃優化 容量優化
通過頻率調整消除網內干擾,避開網外干擾,調整小區覆蓋范圍,使話務量分布更合理,避免覆蓋不足和越區覆蓋。增刪相鄰小區關系使切換更合理,減少切換不當引起的掉話。 監控系統容量的增長,對網路的瓶頸及時提出預警,指出系統在配置上的不足之處,為擴容規劃提供技術建議。
配置優化 新技術引入可行性分析
合理規劃,配置交換機,基站 控制器,位置區,載頻使中央 處理器,信令,基站控制器等 負荷維持在正常水平,從而 容納更多的用戶。 對引入微蜂窩,同心圓等新技術和新版本中的新功能進行可行性分析。
月度優化工作報告 網路擴容割接時的數據與頻率計劃和查核網路監控等
為了使客戶對網路狀況和優化工作有全面清晰的認識,網路優化提供優化項目月度報告。主要內容有: -網路指標及長期趨勢圖 -主要問題分析報告,解決方案和結果 -當月網路優化主要活動與進展 -下月工作計劃和優化會議安排 -其他涉及優化的問題 網路擴容往往涉及大量數據改動和頻率計劃的全面更新,對資料庫和頻率計劃進行檢查直接關繫到割接後網路質量是否能維持原來的水平,西門子網路優化運用網路無線特性的豐富經驗,並運用先進的工具,幫助工程和頻率規劃部門設定合理的參數值,排除隱患,確保割接的順利進行,並及時掌握最新情況,在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
採用調整天線俯角的方法優化網路性能
在無線網路優化過程中,經常需要調節基站小區覆蓋范圍,以調整服務小區,減輕忙小區話務負荷,消除同頻干擾。為此,可通過調整小區定向天線俯角、升降天線高度、改變基站收發信設備、增加小區信道配置或增設小區、加大同頻復用距離等方法實現上述目的,其中調整天線俯角的方法不需專門投資,且具有快捷和網路參數改變小等優點,是優化網路中常用的手段。
調整天線俯角僅針對定向天線而言,常用於60°和120°兩類定向天線,垂直方向半功率角在8°和15°左右,下面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對天線俯角調整方法進行介紹。
1、調整服務區
假設某天線高50m、增益10dB、發射功率10w,在准平滑地形條件下,天線俯角與水平主方向覆蓋距離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如果待調整小區在蜂窩網的邊緣,一般情況下為了盡量擴大覆蓋服務面,天線俯角宜調至0~2°,當天線位置高於50m時天線俯角可調至2~4°。對於基站附近用戶較多,手機密集,同時為了滿足遠郊重要用戶能夠使用車載移動台等場合,天線俯角可適當調至5°左右。
如果待調整小區不在蜂窩網邊緣,應控制好覆蓋范圍,當覆蓋范圍過大時,可採用加大俯角的辦法加以校正。當覆蓋距離在8km以上或0.5km以下時,僅靠改變傾角來增減覆蓋距離效果不佳。如果天線的俯角大於20°後,影響覆蓋距離的因素可能已經變為垂直方向的旁瓣甚至反射波。
2、減輕忙小區話務負荷
通過增大忙小區天線俯角可以縮減覆蓋面,而減小相鄰小區天線俯角,可以擴大相鄰小區覆蓋面,與此同時修改交換機相關數據,即可達到減輕忙小區話務負荷的目的。
另外,如果切換帶處於用戶密集地區,當出現因越區切換失敗而導致掉話率過高現象發生時,可採用類似方法將切換帶調至用戶稀散地帶,如生產區、公園、廣場、河面等地域。
3、消除同頻干擾
對於定向小區結構的蜂窩網,同頻小區天線在水平面上的角度是相同的。理論分析和實踐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線俯角的過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要比其它方向大,因此通過改變俯角的措施消除同頻干擾的方法要比單純降低發射功率的方法更為科學。
抗同頻道干擾的能力並不是單純地與俯角的大小成正比,對於不同類型、廠家、天線架高和應用環境所採用的俯角不盡相同。例如,棗陽移動網採用的ETEL--37型天線,最佳抗同頻干擾俯角在13°和23°左右。一般來說,調整不宜過大地影響原覆蓋區,因此俯角調整量不宜過大,一般在±5°之間。實際上蜂窩網屬於不規則混合小區組網方式,當俯角較大(12 °以上),而同基站其它扇區俯角較小時,必須考慮天線的旁瓣和後瓣對其它小區的影響,只有經反復對比調整,並用儀器檢測,確定優化後的俯角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線俯角調整時,必須擰緊定向天線上的調整螺桿,避免受大風等環境影響而使俯角發生緩慢變化。
工程中頻率規劃與優化方法研究
一、頻率規劃方法
頻率規劃是指在建網過程中,根據某地區的話務量分布分配相應的頻率資源,以實現有效覆蓋。在進行頻率規劃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因素需要確定:
1. 基站站型的確定
基站的站型是進行頻率規劃的前提,根據話務量和目標阻塞率可以確定基站的站型。通過話務量A,載頻個數n,阻塞率E, 根據話務量A和阻塞率E,查詢相應的表就可以得出某小區需要配置的頻點個數n。
2. 頻率規劃方法的確定
首先是頻率參數的設置,主要包括:
(1) 控制信道是否單獨分配
控制信道是發送一些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小區參數信息的,對控制信道的規劃要求也比較高,在規劃時應優先滿足控制信道的同鄰頻干擾盡量小。一般情況下為了盡量避免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間的干擾,降低頻率配置時的難度,常常採用控制信道的頻率范圍與業務信道的頻率范圍相互獨立的方法。根據這樣的原則需要給控制信道分配一段單獨的頻段,這個頻段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離散的,使用離散的頻段主要是為了將控制信道的頻點間隔起來,可以避免控制信道之間的干擾,但會存在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間的干擾;而使用連續的控制信道頻段可以避免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之間的干擾,但是會增加控制信道之間的干擾。
『叄』 衛星信號封閉陽台接收
中星6B衛星(東經115.5度)鑫諾3號廣播衛星(125°E)共使用31個C波段轉發器傳送165套電視節目和155套廣播節目。
對衛星數字電視信號的接收方法與接收模擬電視信號相類似。首先應根據欲收看衛星電視節目轉發器EIPR(場強)地面覆蓋圖,查出地面接收點的EIPR(場強)值,以此計算出地面接收點天線所需口徑的尺寸,決定購置天線。並按天線廠家要求,將天線安裝好。其次根據接收點地理位置的經、緯度及衛星軌道的經度,算出天線波束指向衛星的仰角與方位角(有軟體供方便使用),初步調整天線方向。接上饋源和高頻頭,使其恰好處於拋物面的焦點上,並使實地接收天線的極化方向與衛星下行信號的極化方向相匹配,以避免極化失配造成信號損失。用高頻電纜將高頻頭與接收機輸入端連接好。最後便可以進行系統調試。
尋星時根據上述計算,將天線大致對准衛星方向後,首先要知道所欲接收該衛星節目的下行頻率、極化方式、信號符碼率及前向誤碼校正(FEC)率(一般前向誤碼校正率即向前糾錯率可忽略)等參數。在開啟IRD(數字接收機)電源後,用IRD(數字接收機)的顯示菜單,將上述參數設置好,然後進入尋找衛星子菜單。如果接收天線方向大致對准衛星(偏差在2-3度),接收機中的信號強度顯示應有指示,這時可以對照上述指示再仔細調整天線方向、極化角及接收機頻率,使信號強度指示達到最大。
如果信號強度顯示為零,且在計算方位叫值正負5度范圍內掃描,仍收不到電視圖像,說明計算值有誤,仰角軸偏離衛星方向太遠。這時,應使仰角以大約天線波束寬度的間隔升高,每升高一次,方位叫進行5度至10度掃描。如果升高5度後,仍找不到信號,再將仰角以計算值位準,以同樣方式向下調整進行搜索,直到找大衛星電視信號位止,並最後精確調整天線方向及接收機頻率,使收到的衛星信號最強。
註:當接收衛星數字電視信號時,使用數字接收機採取快速掃描搜索方法很難奏效。其主要原因是IRD在收到信號之後,要對其數據包的標志、狀態等進行檢索、識別判斷、運算處理等復雜程序後,才能有視、音頻信號輸出。這個過程大約需要數秒鍾時間,快速掃描未能滿足上述時間要求,圖像尚未出現就已掃過,這就會使您誤認為沒有捕捉到衛星信號,而繼續往前調整天線方向。因此,在接收衛星數字電視信號時,調整天線方向(方位角及仰角)速度要慢,要有耐心地精調並略有停頓,以免視、音頻信號還未出現,天線指向已偏離衛星。
解決方法
1、數字接收機:應選用工作穩定可靠的,售後服務及品牌信譽比較好的,初學者最好選購有信號強度顯示的、門限比較低、畫質上乘的接收機,功能不一定很好,要求實用就可。門限高的接收機往往在收視弱信號時會收不到信號,尤其當其它器材的餘量不是很大時,接收機的門限就至關重要,如在相同配套器材中,用了品質不同的接收機,差的接收機在收弱信號時就收不到了,或者畫面不穩定,有馬賽克等等。
2、天線:天線是影響信號質量的前端關鍵配套器材,天線的精度非常講究,不同品牌的天線,有的天線優劣差別很大,質差或變形的天線,哪怕天線口徑用得很大也無濟於事,焦點不知跑到哪裡去了,結果調來調去也調不好,這種例子時有所聞。為確保信號品質的優良,選用天線不宜盲目追求小口徑,或者迷信大口徑,而要重視天線鍋面的精度品質,至於天線的口徑只要達到所接收信號的接收機門限要求就行。
3、高頻頭:低價位的高頻頭質量很難保證,每個批次還不一樣,高頻頭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反映在工作性能不穩定,如本振頻率漂移、熱穩定性差、頻段的一致性差、增益低等等,在使用中會產生信號不穩、若現若隱,有的頻段好、有的頻段差,甚至收不到,增益低的高頻頭,接收的信號品質明顯不行。筆者曾做過試驗,用同一個天線與接收機,收同一個節目,將不同品牌的高頻頭一個一個替換,卻發現質量都不相同,即使在不同批次但在同一品牌的高頻頭也還有差別,還發現過本振漂移50MHz的嚴重不合格產品,所以在調試時要對所用的高頻頭品質要了解,最好是先檢驗一下。
3、射頻電纜與F接頭:電纜與F頭雖算不上關鍵器材,但若一馬虎而選用不當,也會影響到信號的質量。如射頻電纜芯線太細、屏蔽網過稀,對信號的泄漏與衰減就大,造成了信號品質的下降。F頭與電纜之間的連接也要講究工藝,若連接不好會造成屏蔽網與芯線短路,或造成屏蔽網與F頭斷路,如防水處理不好,風吹雨淋日曬會造成氧化,與高頻頭接觸不良而造成信號質量大幅下降。除了要選用優質的電纜與F頭外,就要講究連接可靠與防雨了。
4、各種切換開關:當需要接收多星或多戶接收時,就需要用到切換開關,如:0/12V、13/18V電壓切換開關;0/22KHz、DisEqC切換開關;各種功分器、線放等。這些切換開關質量參差不一,劣質的切換開關信號損耗很大,嚴重影響了收視質量,選用好的切換開關也是非常關鍵的。
總之,由於器材質差而造成的接收信號變差的原因是很多見的,而且用優質器材來對比,其接收信號的質量馬上就明顯反映出來,而有些人對這些小小的輔助器材及裝調工藝往往會疏忽,初次調星調來高去也怎麼調不好,就應冷靜思考是否是上述這些原因。
二、安裝調試
1、在選用優質器材後,對星的精確程度是決定接收信號質量優劣的第一關,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尤其是對初調者,對所處方位不熟悉,又缺乏經驗,這時可利用一些調星用的輔助器材,如:指南針、尋星器、傾角儀等等。有關這方面的經驗,最好閱讀些有關電子刊物的文章,如《衛視傳媒》等,這些報刊是最好的良師益友,一定有您最需要的知識與經驗介紹。
2、尋星時盡量避免在陰雨天調試,惡劣的天氣對信號的損耗很大,還應了解調試時有無太陽黑子的干擾,雲層是否太厚。還有一個也要注意,就是即使在晴朗天氣調試,但發射信號源的所在地天氣惡劣,信號強度也會受到影響,或者剛巧遇到調試的轉發器停播、或者參數已經更改等等。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有時也會巧合,對初次調星而缺乏經驗者就可採用分時段的辦法或者調試其它的轉發器節目。
3、調試中應避開天線前方的遮擋物,如房子、大樹等等,可採用指南針確定大體方位後,目測天線前方的遮擋物的距離,若對收視有影響,應移動天線改變位置。
4、在調試中應選擇該衛星中最強信號的一組轉發器,收到信號後再細調試到最佳點,使弱信號也能滿意收看。
5、在調試中有時會遇到附近的微波干擾,主要表現在C波段,在3.4-4.2GHz的頻段范圍內,確實存在各種微波信號,當調試的這一組轉發器的頻率與發射的微波頻率接近時,就會產生干擾,也就是通常說的同頻干擾,遇到這種情況是無法下載到信號的,解決的辦法只有在天線前方加金屬屏蔽網,將干擾波吸收與隔離,如效果不佳也只能放棄。
上述分析的種種原因,在調試中常會遇到,所以要仔細分析,逐個排除,少走彎路。
小型天線中,具有用搖桿來調節絲桿來改變方位角與仰角的天線為優選,因為轉動平滑、穩定、靈活,調試不僅容易,而且精度有保障,可惜這種天線並不多見,還不容易買到,只能在常見天線的品牌中挑選質量相對好一些的,用手來慢慢辮動天線,在粗調到信號後,再慢慢細調,精調方位角時,可用套筒板手或活動板手來慢慢改變左、右二個緊固螺絲(固定天線後背,用來改變方位角用的)的松緊,靠改變左右螺紋牙距的松緊來達到細調天線的方位角,直到接收到的信號最強,畫質最好,這時天線的方位角,精度應該是比較高了。要精調仰角時,可在天線上放一個傾角儀或量角器,能直接看到改變仰角時的度數,至調到信號最強,最後收緊各固定天線用螺絲。
在尋星調試完成後,應考慮防雨,雨水是對信號造成衰減的主要殺手之一,做好防雨衰可參考本刊以前介紹過的幾個辦法,最簡單的方法可採用塑料瓶,如2升的飲料瓶等,將瓶底去掉剪成斜形套在高頻頭上,使雨水無法落在高頻頭上,但當鍋面上的雨水過多時,信號衰減還是很大,可以在天線頂上做一個擋雨板,如陽台有空間也可將天線移到陽台內,陽台的天花板就能擋住雨水了。
最後 建議你搞個衛星電室信號放大器 效果不錯哦 還有要注意保護屏蔽!!這個很重要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