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在p2p網路中節點的功能有哪些

在p2p網路中節點的功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1 18:39:35

A. 區塊鏈核心技術-P2P網路

點對點網路是區塊鏈中核心的技術之一,主要關注的方面是為區塊鏈提供一個穩定的網路結構,用於廣播未被打包的交易(交易池中的交易)以及共識過的區塊,部分共識演算法也需要點對點的網路支撐(如PBFT),另外一個輔助功能,如以太坊的消息網路,也需要點對點網路的支持。

P2P網路分為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網路兩類。結構化網路採用類似DHT演算法來構建網路結構;非結構化網路是一種扁平的網路,每個節點都有一些鄰居節點的地址。

點對點網路的主要職責有維護網路結構和發送信息這兩個方面。網路結構要關注的是新節點的加入和網路更新這兩個方面,而發送信息包括廣播和單播兩個方面

如何建立並維護點對點的整個網路?節點如何加入、退出?
網路結構的建立有兩個核心的參數,一個是每個節點向外連接的節點數,第二個是最大轉發數。

新節點對於整個網路一無所知,要麼通過一個中心的服務獲取網路中的一些節點去連接,要麼去連接網路中的「種子」節點。

網路更新處理當有新節點加入或者節點退出,甚至原來一些節點網路不好,無法連接,過一段時間又活了,等等這些情況。一般通過節點已有的連接來廣播這些路由表的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點對點網路的特殊性,每個節點的路由表是不一樣的(也叫partial view)

廣播一般採用泛洪協議,即收到轉發方式,使的消息在網路中擴散,一般要採用一些限制條件,比如一條消息要設置最大的轉發數,避免網路的過渡負載。

單播需要結構化網路結構支持,一般是DHT,類似於DNS解析的方式,逐跳尋找目標節點地址,之後進行傳輸,並且更新本地路由表。

要想快速檢索信息,有兩種數據結構可以使用,一種是樹類型,如AVL樹、紅黑樹、B樹等;另外一類是hash表。
哈希表的效率比樹更高,但是需要佔用更多的內存。
信息的表示採用鍵值對的方式,即一個鍵對應一個值,我們要查找的是key,值是附著的信息。
哈希表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均勻地為每一個key分配一個存儲位置。
這裡面有兩個重點:1.是為key分配一個存儲地點,這個分配演算法是固定的,保證存儲的時候和查找的時候使用同一個演算法,不然存進去之後會找不到;2.是均勻地分配,不能有點地方存放數據多,有點放存放數據少。

一般語言裡面的hashtable、map等結構使用這個技術來實現,哈希函數可以直接使用取模函數,key%n,這種方式,n代表有多少個地方,key是整數,如果key是其他類型,需要先進行一次哈希,將key轉為整數。這種方式可以解決上面的兩個需求,但是當n不夠大的時候(小於要存儲的數據),會產生沖突,一個地方一定會有兩個key要存儲,這時候,需要在這個地方放一個鏈表,將分配到同一地點、不同key,順序擺放。當一個地點放的key太多後,鏈表的查找速度太慢,要轉化為樹類型結構(紅黑樹或者AVL樹)。

上面說過,哈希表效率很高,但是佔用內容,使用多台機器就可以解決這個限制。在分布式環境中,可以將上述的地點理解為計算機(後面成為節點),即如何將一個key映射到一個節點上,每個節點有一個節點ID,即key->node id的映射,這個映射演算法也要固定。
這個演算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即scalebility,當新節點加入和退出時候,需要遷移的key要盡量少。

這個映射演算法有兩種典型結構,一個是環形,一個是樹形;環形的叫一致性哈希演算法,樹形的典型叫kademlia演算法。

選點演算法就是解決key->node id的映射演算法,形象的來說就是為一個key選擇它生命中的她(節點)。

假設我們使用32哈希,那麼總共能容納的key的數據量是2**32,稱之為hash空間,把節點的ID映射成整數,key也映射成整數。把key哈希和節點哈希值接的差值的叫做距離(負數的話要取模,不用絕對值),比如一個key的哈希是100(整數表示),一個節點的哈希是105,則這兩個的距離是105-100=5。當然使用其他距離表示也可以,比如反過來減,但是演算法要固定。我們把key映射(放到)距離他最近的節點上。距離取模的話,看起來就是把節點和key放到一個環上,key歸屬到從順時針角度離它最近的節點上。

kademlia演算法的距離採用的是key哈希與節點哈希異或計算之後的數值來表示(整數),從左往右,擁有越多的「相同前綴」,則距離越近,越在左邊位置不一樣,距離越遠。
樹結構的體現是,將節點和key看成樹的節點,這個演算法支持的位數是160bit,即20個8位元組,樹的高度為160,每個邊表示一位。
選點的演算法和一致性哈希相同,從所有節點中,選擇一個距離key距離最小的節點作為這個key的歸宿。

由於是在分布式環境中,為了保證高可用,我們假設沒有一個中心的路由表,沒有這個可以看到全貌的路由表,帶來了一些挑戰,比如如何發現節點、查找節點?
在P2P網路中,常用的方法是每個節點維護一個部分路由表,即只包含部分節點的路由信息。在泛洪演算法中,這些節點上隨機的;在DHT演算法中,這個路由表是有結構的,維護的節點也是有選擇性的。那麼如何合理的選擇需要維護路由信息的節點呢?

一個樸素的做法是,每一個節點保存比他大的節點的信息,這樣可以組成一個環,但是這樣做的話,有一個大問題和一個小問題。大問題是,每個節點知道的信息太少(只有下一個節點的哈希和地址),當給出一個key時,它不知道網路中還有沒有比它距離這個key距離還短的節點,所以它首先判斷key是否屬於自己和下一個節點,如果是,那麼這個key就屬於下一個節點,如果不是就調用下一個節點同樣的方法,這個復雜度是N(節點數)。一個優化的方法是,每個節點i維護的其他節點有:i+2 1, i+2 2,....i+2**31,通過觀察這個數據,發現由近到遠,節點越來越稀疏。這樣可以把復雜度降低到lgN

每個節點保存的其他節點的信息,包括,從左到右,每一位上與本節點不同的節點,最多選擇k個(演算法的超參數)。比如在節點00110上(為演示起見,選擇5位),在要保存的節點路由信息是:
1****: xxx,....,xxx(k個)
01 : xxx,....,xxx(k個)
000
: xxx,....,xxx(k個)
0010
: xxx,....,xxx(k個)
00111: xxx,....,xxx(k個)
以上為一行稱為k-bucket。形象的來看,也是距離自己越近,節點越密集,越遠,節點越稀疏。這個路由查找、節點查找的演算法也是lgN復雜度。

B. 什麼是P2P網路

P2P網路即對等網路/對等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在對等者(Peer)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布式應用架構,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路形式。

「Peer」在英語里有「對等者、夥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路。國內一些媒體將P2P翻譯成「點對點」或者「端對端」。

學術界則統一稱為對等網路(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對等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義為:網路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體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路連接能力、列印機等),這些共享資源通過網路提供服務和內容,能被其它對等節點(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

在此網路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獲取者(Client)。

(2)在p2p網路中節點的功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與客戶端/伺服器網路相比,對等網路具有下列優勢:

1、可在網路的中央及邊緣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在客戶端/伺服器網路中,通常只能在網路的中央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

2、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易於擴展,而且比單台伺服器更加可靠。單台伺服器會受制於單點故障,或者會在網路使用率偏高時,形為瓶頸。

3、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可共享處理器,整合計算資源以執行分布式計算任務,而不只是單純依賴一台計算機,如一台超級計算機。

4、用戶可直接訪問對等計算機上的共享資源。網路中的對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儲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伺服器上進行共享。

C. 節點的類型有哪些

比特幣P2P網路中的各個節點相互對等,但是根據所提供的功能不同,各節點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工,每個比特幣節點都是錢包、礦工、完整區塊鏈、網路路由節點的功能集合。

D. 簡述p2p網路的特點。

P2P是英文peertopeerlending(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2020年11月中旬,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完全歸零。
應答時間:2021-0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E. p2p是什麼啊

P2P的概念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F. P2P網路是什麼啊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G. P2P是什麼

一.P2P(Peer-to-peer)概述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指的是點對點的意思,P2P作為一種邊緣技術,受到
眾多的關注,特別是近幾年,在互聯網上其發展勢頭是令人驚訝的,下面我就P2P作一下簡單的描述:
美國是計算機的發源地,眾多計算機的相關理論由美國最早提出,相關技術也由美
國最早實現;P2P也不例外,當18歲的Shawn Fanning開發出一個叫Napster的軟體時,不久便引起互聯網的一次巨大的震動,同時在社會上也引起強烈的反響,P2P概念也就應運而生了,它不僅僅是一種軟體架構,也是一種社會模式的體現。它的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現有某些社會模式的思考(就好比當強奸成為不可避免時,不如試著去享受,同樣當盜版成為不可避免時,我們該怎麼辦,呵呵,題外話了^-^)。
P2P歷經坎坷發展到現在,各方面技術也較成熟,現在P2P在應用上最廣泛便是網
格計算和資源共享(原則上網格計算也包括在資源共享內,因為資源共享本來就包括計算機中所有資源如處理器的共享,我們現在常用的資源共享也就是現有P2P軟體所實現的也就是硬碟資料共享而已),網路上流行的P2P軟體的架構手段主要有兩種: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便是利用伺服器作為媒介使各個分散的節點(用戶)能互相聯系,生成各種服務響
應各節點的業務需求,各節點一旦建立聯系,便可互相共亨對方資源,這種方 式可使各節點定位比較容易,易於搜索,查找,使各節點間容易建立比較固定
的關系,使得在此平台上開發進一步的應用更加易於推廣;但這種方式對服務
器性能要求也很高,應用系統功能越強大,對伺服器的要求就越高,比如搜索,
在此方式下如要提高搜索的命中和降低搜索的冗餘,則必須提高結點對伺服器
的請求次數,增加了伺服器資源的消耗;在這種架構中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使得
某些大節點分擔一些伺服器的功能,從而降低伺服器的負荷。
分布式:每個節點即做伺服器又做客戶端,這種方式非常靈活,
此P2P網路內的任一節點便可與此網路進行資源互享,事實上,這種方式宏觀來看應屬於Peer-to-Net(PTN),任何一個節點只是此網路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節點只是從此網路上獲取資源,它可以在一個公司或企業內部無需額外配置而實現一個企業內部P2P系統,這此方式搜索功能強大而靈活,能夠體現出P2P的本質;由於架構的原因,此方式節點定位能力極差,無法使節點之間產生比較固定的關系,搜索能力雖然靈活強大,但冗餘較大,如果技術手段處理不好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引起網路資源的大量消耗,且些架構的技術實現難度極大,在國外特別是美國,此種架構應用較為廣泛;原因之一便是網路環境因素,之二便是社會因素;國內網路環境較為復雜,最為突出的便是區域網問題,這種復雜的網路環境對這種架構的技術要求就更加重要了,再有就是社會因素也使得國內的P2P趨向的集中式的架構模式。
在P2P中最核心的技術便是搜索功能,誰能在搜索功能上領先一籌,誰就能在P2P領域技術上領先一步,而P2P搜索功能的實現又依賴於一個好的架構模式,所以一個好的P2P架構可以決定一個P2P軟體在技術上的優勢;然而P2P的發展又不僅僅依賴於技術,比如說黃色問題,這是技術所難以解決的,之所以P2P軟體上的黃色資源在P2P系統上所佔比例(A)遠遠大於社會上的黃色內容所佔社會內容的比例(B),這應屬於一個不合理的現象,一個優秀的P2P軟體件要想發展壯大就必定把A控制在B的附近。
P2P作為一種概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技術日臻完善的今天,相信不久的將來
便會成為一種成熟的平台概念,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便是盡力去推動它的發展,不斷完善現有的P2P理論基礎,不斷完善現有技術手段,
二.BT屬於P2P軟體,P2P只佔用用戶的帶寬,不佔用硬碟,而且只用於視頻直播流,不會復制、傳輸、修改用戶電腦的文件,所以不會對用戶的硬碟造成危害,也不會威脅到用戶的安全。

H. p2p 原理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當然但是過去的5年裡,互聯網的發展至少從表面上遠離了P2P,互聯網上絕大部分的節點也不能和其他節點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喚醒了深藏在互聯網背後的對等聯網。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區域網中共享目錄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們認識到把這種"對等聯網"拓展到整個互聯網范圍的可能性。當然,在許多人的眼中,Napster並不是純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個處於中心協調機制。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可以歸入P2P是拍賣網站譬如eBay,人們在總結eBay的模式的時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點類似?eBay就是一個將人們聯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區,用戶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戶叫賣的商品。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的服務,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戶之間進行的。如果將"交易"的概念推廣,C2C就是P2P的一個特例,這里人們互相交換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細深究的話,Napster和即時訊息在賦予用戶之間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戶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時,卻破壞了伺服器端的那種自互聯網出現之初就存在的對等聯網思想,因為它們都需要有一個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對等聯網的許多伺服器。這也正是諸如Gnotella和Freenet不斷的宣稱它們創造了"純粹"的P2P,完全沒有中心伺服器的P2P服務。

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

閱讀全文

與在p2p網路中節點的功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干擾器網路信號 瀏覽:379
蘋果平板關閉網路與無線選項 瀏覽:423
為什麼電腦上會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75
有了路由器網路怎麼安裝 瀏覽:70
車機網路信號H 瀏覽:423
台式機上網路怎麼設置成無線網 瀏覽:129
什麼技術或設備可以抑制網路風暴 瀏覽:397
手機usb共享網路頻繁掉網 瀏覽:385
移動網路故障與排除 瀏覽:243
如何查vivo自己的網路密碼 瀏覽:979
國慶期間無線網路 瀏覽:672
手機網路建設哪家好 瀏覽:377
浙江聯通4g網路在哪裡 瀏覽:376
windows怎麼設置有線網路 瀏覽:271
蘋果網路噴子 瀏覽:202
手機信號滿格但就是顯示1g網路 瀏覽:960
移動網路的網速太慢了怎麼辦 瀏覽:393
2021年網路安全知識競答 瀏覽:408
網路撥號失敗怎麼回事 瀏覽:735
高鐵無線網路差 瀏覽:49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