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聯校是什麼意思
聯校指的是兩個及以上的學校在學習、行政等方面形成的互助或幫扶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維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需要不斷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網路聯校建設工程,實現網校名師優課共享至農村,將名師資源帶到鄉村孩子身邊。
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推動教育資源共享,用技術支撐教育扶貧是一個重要手段。對此,楊維剛建議,要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網路聯校建設工程,可以是「1+N」或者「N+ N」。
(1)崇陽網路聯校有哪些擴展閱讀:
邊遠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數字信息是教育資源的鴻溝,如果大城市裡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網校名師優課共享至農村,這就相當於,全國的名師也到邊遠鄉村為孩子們進行了教學。
楊維剛介紹,下一步還將希望結合信息村村通工程,把偏遠學校的網路建設做成熟,設備配齊全,加強鄉村教師的網路技能培訓。
❷ 請問互動錄播教室有哪些功能
互動錄播教室的功能:
需求背景希望各教室都能錄制課程,希望對各教室的錄播系統以及各種終端設備能集中管理系統概述:錄播教室應用帶來的精品課程積累、校本資源建設、教研水平的提高,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一所學校只設置一到三個錄播教室遠遠不能滿足眾多教師課程積累的需求。而增加獨立的錄播教室不僅僅意味著設備成本的增加,人力資源方面也需要增加配備。這些都是錄播教室普及化的門檻。
群控系統的應用極大的優化了軟硬體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的利用,整體上降低投入的同時,實現錄播直播功能普及化的目標,整體快速提高教學水平。互動教學作為一所示範性學校,互動教學可與區、縣教育局(高級中學、小學、城鄉結合實現互動教學公開課建立多媒體教室等實驗室教育資源,隨時向受助學校師生開放,通過公開課,示範課,講座課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為受助學校教師提供展現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良好平台。名師課堂探索以網路為載體,以「名師課堂對接」、「專遞課堂」和「網路教研」為主要運行模式,通過「三個課堂」的應用和「1+N網路聯校」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實現「同步備課、同步授課、同步作業、同步考試」。
❸ 固始有幾所高中
固始有普通高中13所。
1、固始高中
固始慈濟高中年建校,其後三遷新址,兩易校名。教學樓60個教室寬敞明亮,已全部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實驗樓理化生設備行進齊全。圖書樓書香彌室館,科技樓網路聯校園。運動區恢宏開闊,設施齊備。
2、固始縣慈濟高級中學
固始縣慈濟高級中學,始創於1958年,1960年正式建校,1978年被命名為「信陽地區重點高中」,2005年首批晉升為「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2002年以前校名曾為「固始高級中學」,2002年8月,原固始高級中學搬離位於城區中山大街的老校區,遷入位於王審知大道的新校。
3、固始縣蓼城高中
固始縣蓼城中學坐落於固始縣城關鎮紅蘇大道南段,目前擁有初、高中兩個校區,高中部、初中部分布在紅蘇大道東西兩側。是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原固始三中校長、固始縣教育局副局長陶大如同志於1999年創辦的完全民辦中學,目前擁有初高中兩個校區。
4、固始縣第一中學
固始縣第一中學,原名固始中學,坐落於固始縣番城街道,西校區(即固始一中分校)則位於秀水街道。該校始建於1912年,是省級示範性高中、省文明學校、市文明單位。
5、固始縣外國語中學
固始縣外國語中學(固始外國語學校),是固始縣委、縣政府2007年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2010年更名為(固始縣外國語中學)。固始縣外國語中學(固始外國語學校),是固始縣委、縣政府2007年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2010年更名為(固始縣外國語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固始
網路—固始高中
網路—固始縣慈濟高級中學
網路—固始縣蓼城高中
網路—固始縣第一中學
網路—固始縣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