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網路輿情治理的幾點建議
事實證明,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多半會受到媒體報道和網民關注,相關部門的輿情應對及其處置行動都處在輿論聚光燈下。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普及應用,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發言人,媒體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信息傳播和輿論生成的渠道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更是為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及其處置行動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這種現狀,政企部門做好輿論危機管理都有哪些關鍵點呢?
一:輿情信息收集
如今,網路成為輿論危機事件爆發的主陣地(輿情本身並不是負面的,是個中性詞;可以說負面輿情,或者輿論危機事件)。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站數量為533萬個(7月初應該發布最新統計了,更新一下)。面對如此紛繁的網路信息,要想從中收集與自身相關的輿情信息,就必須要使用到網路輿情監測軟體。目前,國內許多公司開發出多種網路輿情監測軟體,都可以對傳統媒體網路版、新聞網站、論壇、博客、微博等實時監測。不過,在軟體的選擇過程中,要注意信息抓取的全面性。以新浪輿情通為例,其除了對全網信息進行採集,還獨家擁有新浪微博全量政務輿情數據。
⑵ 消除網路謠言,網民該做什麼
據CNNIC2014年報告,我國網民已達到6.32億,其中手機網民達5.27億,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社會。互聯網開始進入社會時的工具屬性已經淡化,正作為主角之一滲透甚至支撐著整個社會的文化、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各個領域。以往,政府參與網路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參與程度不深,政府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較低。近年來,各級政府逐步認識到了網路民意的重要性,頻頻發生的輿情事件和繼發的一系列社會事件甚至局部動盪,已經引起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黨政機關輿情主管部門對互聯網輿情監管有較高要求,希望可以實時了解互聯網中有哪些熱點以及社會上的某些突發事件對百姓的影響,隨時掌握是否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聯網散布謠言、鼓惑民心,誤導普通網民大眾,以便及時採取相關措施把網民輿論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網路輿情應對能力正在成為黨政機關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不斷提高應對網路輿論的能力和技巧,已成為各級黨政機關施政過程中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
國家領導人百忙之中都會經常上網與網民交流,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聽取網民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基層幹部更要直接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實事,已成為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新體現。目前,中央和國務院都設有專門輿情機構進行24小時值班,並以「互聯網輿情」形式提供給領導人參考,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網路民意每年都有大量批示。同時,各級政府正在組建有關互聯網輿情監測、分析、應對的隊伍,建立相關值班制度和應急機制,其中有相當數量是24小時值班,派專人定點監控指定的新聞網站和論壇。此外,包括官方媒體在內的許多新聞機構,也正慢慢建立起專門的輿情分析、研判、評價和發布機制。
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目前輿情監測的現狀存在很多待改進的地方。首先,手工監測存在天然局限性。通過安排固定人手24小時值班,不間斷地瀏覽目標站點並搜索目標關鍵詞,是在缺少自動化系統時最直接也是最初級的輿情監測方式。由於受到每個人主觀思想的限制,手工監測總會有觀察盲區,總會有覺得不重要但事後被證明很嚴重的地方,且手工無法察覺到一些站點或者一些偏僻的網頁內容發生改變;同時,人不是機器,長期反復監測容易導致疲勞,經常會使得該判斷出來的輿情,一不留神就漏掉了。這些都會在實時性和准確性上存在很大波動。
其次是過度依賴搜索引擎。人們往往認為在網路輿情的大海里也只有搜索引擎才可能具備撈針的本領。但是,搜索引擎仍然具有不少局限性。除了搜索結果受關鍵詞影響很大外,搜索引擎返回的結果往往來自不受任何訪問限制的網站,而諸如論壇等需要登錄的網站則完全被排除在外。但是網民發表意見最多的地方,恰恰是這些提供互動功能的網站。更進一步的,搜索引擎的網路爬蟲具有一定的時延性,因此不能實時搜索到最新的網頁更新。因此,搜索引擎不能為我們提供問題的全貌,因為它只針對關鍵詞而不針對問題,所以談不上全面性;搜索引擎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我們所想要的結果,因為不僅是它的內容更新不夠快,而且它也不能提供針對時效性的服務,所以談不上及時性;搜索引擎只能在海量網頁中返回另一個海量的結果,而且是以雜亂無章的形式,對於我們關心什麼,它一無所知,所以它給出的結果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而非我關心的,因此也談不上准確性。可見,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搜索引擎來監測網路輿情,需要提出全新的技術手段來獲知網路輿情,並跟蹤和分析輿情。
因此,要想保證輿情監測的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使用自動化的輿情監測系統,依靠軟體系統來消除人工方式的不足,依靠軟體系統來定點的監測目標站點及整個網路,跟蹤分析各個輿情主題的發展軌跡,並自動地整理生成日報/周報等報告,將輿情與政府的日常工作業務有機整合在一起。
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是基於對互聯網輿情信息進行管理的應用軟體系統。系統整合互聯網信息採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用戶的網路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
⑶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21世紀以後,網路技術創新以迅猛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的深入,全球正在經歷一場以信息技術、網路傳媒、輿情導向為核心的革命性變化,尤其是應用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得輿情信息化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影響在日益深刻和廣泛,而網路突發事件頻發產生的輿情危機也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救曾強調:「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
公安部門作為大眾性服務行業,其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多年來,公安部門新聞一直都是網路輿論關注熱點,特別是當一些負面信息的曝光很容易使其走上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成為網路輿情焦點,甚至發展為負面影響巨大的社會公共事件。近年來,多例有關公安部門的負面網路信息引發了網路一波又一波輿情熱議潮,如:成都李思怡事件、廣州孫志剛收容致死案、沈陽「抗非英雄」遭警察丈夫毒打、廈門交警粗暴執法、湖南益陽派出所墜樓事件。公安部門在應對輿論問責時,不適當的言論更是把網路輿情危機被推向高潮,而由此引發的輿情危機一度使公安部門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降到冰點。
作為網路輿情突發事件重災區,缺乏有效的網路輿情引導機制使得公安部門在網路輿情危機面前總是不知所措。因此,充分認識網路輿情引導在應對網路突發事件上的重要性,創新發展行業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實現正面宣傳、正確引導網路輿情,對加強部門形象塑造和民眾信任度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需要什麼?
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往往是由於網路管理機制缺失、網路「把關人」缺位、網民自律意識缺乏和事實信息傳播不流暢綜合造成,而網路「把關人」的缺失和事實信息傳播不流暢則成為造成危機發酵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保持真實信息流暢傳播和發揮自身網路輿情「把關人」作用是建設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個關注民生社會熱點事件發生,必定會在短時間內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2003年3月的湖北青年孫志剛因缺少暫居證被收容站人員毆打致死,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後,第一時間各類網路媒介如:新聞媒體、微博、博客、論壇社區等紛紛轉載相關新聞報道,關於事件的各種評論、觀點、意見與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及處理結果的疑慮以各種形式在網上流傳。這時候網民急需相關部門出來對真相作說明:告知網民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誰該負責任?現在怎麼樣?過程怎麼樣?後果怎麼樣?
面對網民的疑慮,面對輿論的質疑,涉事部門應該及時站出來,以負責人的姿態和態度,真實解答網路輿論質疑。這個時候要是聽不到官方權威可信的聲音,網路質疑聲就越高,謠言產生的幾率越大,網路輿情危機擴散就更為迅猛,這將導致後期網路輿情引導工作困難重重。
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應突顯什麼?
公安部門作為網路輿情關注熱點部門,要想完全不踩進網路輿情雷區是假話。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身處網路輿情聚焦中心,因突發事件中傷自己不可避免。既然「濕身」無法避免,那麼如何才能及時補救被「打濕」的損失呢?如何保證下次不被「打濕」呢?此時,網路「把關人」和意見領袖的作用將突顯出來。
建立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最重要的話語權確立。掌握了在突發事件中的話語權,部門單位就可以針對網路輿情發展態勢設立輿論議程,對於因有效真實信息缺失而畸形發展的輿論環境產生意見領袖的影響作用,喚起網民事件觀點的共鳴性,從而形成多數主流意見,引導輿論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
而要擁有話語權,其基本要素是事件信息供給必須是真實的,傳播流暢的,經得住輿論推敲的事實。在做信息發布前,必須要有全面的輿情監測分析,了解網路輿情的發展狀態是什麼樣的,網民在討論什麼話題,話題的走向什麼,網民在要求什麼等,只有做准確全面的輿情分析,了解社情民意,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的設置網路議程,把網路輿情引導作用發揮到最大。
⑷ 網路輿情應對的方法有哪些
一、壓力面前不卑不亢
當前,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不斷凸顯,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民眾更加傾向於通過低成本的網路渠道來呼籲和吶喊,網路匯聚的各種聲音洶涌來襲,網路輿論以其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得到全社會的重視與認同。網路輿情頻發高發多發突發成為常態。處置網路輿情首先要適應挑戰,破除傳統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維定勢,輿論壓力面前不卑不亢,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縱。
1、不要慌。輿情突發後就會被置於一個舉世矚目的境地,就會曝光於公眾的監督之下,六神無主,自亂陣角,慌張應對,說話口無遮攔、主觀武斷、亂下結論,容易亂中出錯,反而把自身置於漩渦之中,給應對帶來被動。淡定而鎮靜地坦然接受現實,有助於理性客觀化解輿情。
2、不要怕。面對眾聲喧嘩、缺乏理性的一邊倒式的輿論監督所帶來強大的殺傷力,畏懼害怕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拋棄膽怯心理,勇敢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3、不要躲。輿情突發後,各路媒體蜂擁而動,記者八面雲集,面對種種質疑,四處躲藏,推三阻四,避而不見,只會加重輿情,謠言橫飛,喪失處置輿情引導輿論的主動權。
4、不要拖。採用應對傳統危機的經驗來處置網路輿情,「拖一拖就會過去」的思想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沉默只會將問題越拖越大,進而喪失自己的立場,葬送自己的公信力和網路形象。
5、不要堵。輿情事件引起輿論濤天,引來無數圍觀網友,對事件原因經過結果不宣傳報道,不釋疑解惑,實施信息封鎖,以滅火心態處置,只會讓網友更加猜測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輿論往往會偏離應有軌道,甚至會引發惡果,造成社會危機。
6、不要抗。引起網路關注的事件一般是因為有勃於常理和常識。網路情緒面前,視輿論呼聲於不顧,固執己見,不接受批評,逆網路輿論壓力而行,採取與網路民眾對抗方式,違民心民願,極不可取,非智者所為,更易讓真相錯綜復雜。
7、不要縱。面對輿論帶來的壓力,以妥協退讓思維的方式來進行「斷腕切割」,或劃清界線,或推卸責任,刻意縱容討好媒體和輿論,不僅損害自己形象和切身利益,相反吃虧還不一定討好,甚至會成為眾矢之的,更會激起網路民眾更多的憤怒和拍磚。
⑸ 網路輿情是什麼
網路輿情是網路空間內發生的一些負面的,可能公眾共同感興趣共同傳播的一類信息,它主要是存在於一個共享空間,大眾可以通過共享共建知道的一種信息,這類信息通常都是一些輿論信息,如何監測到這些信息,可以利用五節輿情信息系統進行監控,能快準的了解到這些信息的來源。謝謝您這么認可我的回答,祝工作順利
⑹ 網路輿情的策略有哪些
1.輿情應對方法一:建立健全全網輿情監測體系,主要指的是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網路輿情管理系統,支持全網輿情信息的實時監測與推送,不論是負面、敏感,還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信息,都可快速告警通知,助力用戶將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防止公關危機的產生。
2.輿情應對方法二: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尤其是官微、官博的建設,此舉主要用來及時發布信息、主動引導輿論。
3.輿情應對方法三:及時關注輿情動向,此外,通過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網路輿情管理系統,還可幫助用戶實時跟蹤輿情動態,分析輿論的核心訴求,為後續輿情引導工作提供指引方向。
4.輿情應對方法四:善於借用新興媒體,指的是當輿情爆發後,通過借用第三方新媒體來進行輿情引導,比起用戶自身的發聲更具信服度。
⑺ 什麼是網路輿情網路輿情有哪些具體的功能
「網路輿情」是較多群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
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加強互聯網信息監管的同時,組織力量開展信息匯集整理和分析,對於及時應對網路突發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義。
以行業做的比較出色的樂思為例:系統的核心包括以下功能:熱點識別能力、自動分類、聚類分析、傾向性分析與統計、主題跟蹤、信息自動摘要功能、截取證據、趨勢分析、突發事件分析、報警系統、統計報告等
⑻ 什麼是網路輿情網路輿情報告報告怎麼製作網民的輿論情緒分為哪幾種
網民情緒是一種社會化情緒,是網民在網路互動和傳播途徑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情緒體驗。網民情緒是圍繞公共事件,在個體情緒表達基礎上,通過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互動傳播、相互影響形成的共同情緒體驗,它將個體情緒的多樣性以及群體的社會化情緒體驗融合在一起。
面對如今的信息時代,網路的飛速發展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駕護航,及時收集與分析網民的情緒是政府做出正確決策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前提。
網民情緒的分類:
網民可通過多種方式包括文字、圖片、表情、數字、音視頻等來表達情緒觀點。從表現內容上看,內容可能存在區別,情緒特徵卻似有共同性,如焦慮、憤怒等是跨越階層、年齡界限的普遍網路情緒。
網民情緒無論是積極、消極或中性,其情緒掩蓋下表達的都是一種訴求,具體可分為情感訴求、利益訴求、社會公正訴求、政治訴求四大層次。
①情感訴求是最低層級的訴求層次,該訴求下,有兩種情形,一是網民矛頭並不指向事件是否被解決,而是單純的發泄內心情緒。二是希望自己的態度可以得到響應,期待被訴求的相關官方,能給弱者網民說法。
②利益訴求往往是輿情關鍵點,是最為復雜、最有難度的。利益訴求不僅僅期待「情感」得到回應,更期待實質問題得以解決。
③社會公正訴求,這類訴求是在具體輿情事件的基礎上,同時又超越了具體事件,具有社會化的普遍性。利益輸送、官商勾結、損害公共利益等諸多不公,在輿情事件中都可以找到影子。輿情事件一旦處置失當,不但與網民無法達成共識,而且有可能在更大層面上刺激社會情緒,進而導致輿情事件的無序發酵。
④政治訴求是最高層次的訴求,是網民希望行使權力、參與規則制定的體現。信息公開、權力問責等訴求。
⑼ 大學生對網路輿情的認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路新媒體已經從早期的網路論壇、即時傳訊等發展為新時期的微博、微信、空間動態等,這些新媒體平台為高校師生傳播信息、發表言論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渠道,同時,網路輿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高校輿情監控和應急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網路新媒體已經密不可分,新媒體為高校師生溝通與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成為校園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各種網路輿論所組成的校園網路輿論環境,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輿情的形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關鍵性因素:主體、對象、本體、媒介及過程,重視高校網路輿情問題,構建完善的網路輿情監控應急機制,引導高校網路輿論朝健康的方向發展,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調查數據的基本情況
累計調查問卷323份,收回323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64.71%,女生35.29%,一年級31.58%,二年級43.65%,三年級19.2%,四年級5.57%,調查涵蓋不同類型的高校和兼顧到了不同學科門類學生。
二、對網路輿情主體的認知
網路輿情是指網民在一定時間和網路空間內,對自己關心的事情,尤其是社會熱點、焦點等問題所持有的情緒、意願、態度以及意見的總和[1,2];調查顯示,91.9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小時, 大學生群體由於其年齡、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表現出同質性,其態度、觀點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極性。
三、 對網路輿情對象的認知
大學生最受關注的網路輿情類型是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文體娛樂資訊和與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事務等。輿情的對象是指能夠引起大家共同興趣的社會事件,這里我們要研究的是熱點事件。對於熱點事件,65.63%的大學生認為網路資訊的可信性一般,50.77%大學生表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了解事情經過,並持有自己的觀點,只有1.24%的大學生表示從不關注;62.85%的大學生表示對熱點事件在網路上評論的現象,存在較大問題,應加以管制;超過40%的大學生比較相信熱點事件的專家解讀和網路謠言的官方辟謠。
四、對網路輿情本體的認知
網路輿情的本體是指網民的情緒、意願、態度、意見等的總和。調查顯示只有27.86%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評論,19.5%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轉發網路熱點事件,其中只有36.84%經過思考後,轉發想法相同的觀點;但超過40%的大學生比較願意 「圍觀」網路熱點事件,不做評論及轉發,超過60%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與同學談論網路熱點事件;41.49%的大學生表示網路的評論價值觀有較小影響;超過50%大學生出於獵奇心理和發泄個人情緒而響應網路號召。
五、對網路輿情媒介的認知
媒介是指主體對熱點事件發表意見時藉助的媒介。調查顯示,超過85%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通過手機和電腦網路,在獲取網路資訊的渠道中,超過70%的大學生通過綜合性門戶網站(如騰訊、新浪等)和社交類平台(如微信、微博、博客等)。互聯網既可以提供個人傳達信息、發表看法,又是一個可以相互討論的主體空間。
六、對網路輿情過程的認知
過程主要是指網路輿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包含發生期、擴散期和消退期三個階段。它有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輿情的爆發需要一定的觸點和條件,這些觸點和條件既影響了輿情的形成,也影響著其周期的長短。
網路輿情是雙刃劍,一方面,客觀公正的輿情信息會推動社會的進步,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形成和諧穩定高校校園環境;另一方面,消極負面的網路輿情則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3]。本文從輿情形成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性的因素,即主體、對象、本體、媒介及過程的角度描述了影響輿情生成、演變的因素,只有加強研究大學生群體對網路輿情的認知才能為下一階段的預警作出正確判斷。
⑽ 網民相關的輿情信息怎麼挖掘呢
網路輿情信息的挖掘,簡言之就是要對全網輿情進行收集和整理,可以預計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因為海量且實時更新的的互聯網信息數據。另一方面是由於輿情滋生的渠道眾多,這個工作量必然龐大。鑒於此,為了幫助大家解決對網上輿情信息的挖掘的難題,小編整理了一份輿情信息網解決方案,可供參考。
1.通過藉助識微輿情信息網這樣的網路輿情監測平台,能夠針對各種不同類型媒體的覆蓋監測,如新聞社交媒體、客戶端、公眾號、微博、論壇、短視頻等多個平台,通過監測主題的設置,即可圍繞監測主題對全網輿情進行自動採集,並進行實時推送,有助於全面了解與己相關的網路輿情信息,快速瀏覽當前和過去在互聯網上發生了什麼。
2.可對網路上的輿情信息進行7*24小時實時監測,新滋生的輿情信息,或者重點輿情產生了新的轉載,新的跟帖,新的滋生話題,輿論關注焦點變化等,都會及時展現在系統當中,供輿情工作人員查看。
3.支持自動過濾重復相似信息,免於重復相似信息的干擾;一旦發現重要信息、敏感信息或者負面信息,系統會以多種方式及時預警(微信、簡訊、客戶端、郵件自定義選擇);輿情分析圖表輿情分析報告自動生成,為輿情工作的解決提供決策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