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中國航天信息網路安全

中國航天信息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2-07-23 21:15:24

1. 中國航天的資料

簡稱CASC,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一家公司,詳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1基本介紹

主管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航天信息中心
編輯:《中國航天》編輯部
中國刊號:CN11-3630/V
介紹中國航天科技的取得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和中國航天發展的廣闊前景。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才達到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2簡史
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見「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截至 1984年底,共發射了16顆人造地球衛星。
發展進程
1956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制定中國12年科學發展規劃,把噴氣推進和火箭技術列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在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的領導下,於1956年 10月8日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據1957年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新技術協定,1960年前,蘇聯曾對中國建立火箭導彈研究、試驗機構和仿製蘇制導彈提供援助。之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開始獨立研製各類導彈和火箭。
1958年8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根據同年5月毛澤東主席的提議把發射人造衛星列入科學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 581組」和上海機電設計院,以開展空間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製工作。此後,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開展了航天技術的規劃工作和學術活動,著手建設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研究人造衛星跟蹤測量技術。
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統一管理火箭導彈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和基本建設。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的規劃方案建議》,決定由中國科學院、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分別負責衛星本體、運載火箭和地面觀測、跟蹤、遙控系統的研製工作。同年12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衛星設計院,開始進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方案設計和各系統的研製。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門的衛星研究、設計、試制、試驗機構統一組織起來,加速了各類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1970年5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1982年5月,第七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航天工業部。與此同時,航天器發射場、航天測控中心和觀測台、站陸續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體系。1970年中國研製成功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發射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開始發射小型科學衛星。1975年研製成功兩種大推力運載火箭,並開始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又稱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1981年 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1984年4月,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的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探空火箭和運載火箭
中國先後發射三種探空火箭:①單級液體火箭,有效載荷重10公斤,飛行高度70公里;②兩級探空火箭,第一級是固體火箭,第二級是液體
火箭,直徑460毫米,有效載荷重60~150公斤,飛行高度60~200公里;③兩級固體火箭,總重量330公斤,有效載荷重30公斤,飛行高度70公里(見「和平」號探空火箭、T-7探空火箭)。
中國充分利用彈道導彈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基礎,成功地研製與使用了4種運載火箭:①「長征」1號三級火箭,第一、二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第三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將約3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
地軌道;②「風暴」1 號兩級液體火箭,可將約12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③「長征」2號兩級液體火箭,可將約20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④「長征」3 號三級液體火箭,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或近地軌道的大型航天器(見「長征」號運載火箭)。
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成功研製、發射的人造衛星主要有三種類型:科學和技術試驗衛星、返回型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先後共發射16顆。
其他設施
發射設備和地面測控設備
中國航天器發射場具有發射不同類型衛星的發射設施,並設有光測、遙測、雷達等跟蹤測量設備。衛星地面觀測網的控制中心和若乾地面台、站,配備有中國研製的計算機以及遙測、遙控、跟蹤、數據傳輸和通信設備,遠洋跟蹤測量船配備有對地球靜止衛星入軌段測軌、測速等設備。

3空間技術
人造衛星
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
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238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5%以上。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22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火箭
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4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45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188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9年8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76次發射成功。
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
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神舟十號在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4空間應用
中國非常重視研製各種應用衛星和開發衛星應用技術,在衛星
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研製和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約佔71%,這些衛星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衛星遙感
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國科學院的衛星遙感應用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來。這些專業機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了氣象預報、國土普查、作物估產、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城市規劃和地圖測繪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特別是衛星氣象地面應用系統的業務化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對災害性天氣預報的准確性,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有了明顯的減少。
衛星通信
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通信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廣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在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方面,全國建有數十座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聯結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衛星通信話路達2.7萬多條。中國已建成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國內衛星通信話路達7萬多條,初步解決了邊遠地區的通信問題。甚小口徑終端(VSAT)通信業務近幾年發展較快,已有國內甚小口徑終端通信業務經營單位30個,服務小站用戶15000個,其中雙向小站用戶超過6300個;同時建立了金融、氣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電力、衛生和新聞等幾十個部門的80多個專用通信網,甚小口徑終端上萬個。在衛星電視廣播業務方面,中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覆蓋全國的衛星電視教育系統。中國從1985年開始利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已形成了佔用33個通信衛星轉發器的衛星傳輸覆蓋網,負責傳送中央、地方電視節目和教育電視節目共計47套,以及中央32路對內、對外廣播節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目。衛星教育電視廣播開播十多年來,有3000多萬人接受了大、中專教育與培訓。中國建成了衛星直播試驗平台,通過數字壓縮方式將中央和地方的衛星電視節目傳送到無線廣播電視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地區,使中國廣播電視的覆蓋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現有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站約18.9萬座。在衛星直播試驗平台上,還建立了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多媒體傳輸網路,面向全國開展遠程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服務。
衛星導航定位
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開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開發工作,並在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防災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許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國在1992年加入了國際低軌道搜索和營救衛星組織(COSPAS-SARSAT),以後還建立了中國任務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飛機和車輛遇險的報警服務能力。

5空間科學
中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氣球開展了高層大氣探測。在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探測和研究,獲得
中國航天了很多寶貴的環境探測資料。開展了空間天氣預報的研究工作及相應的國際合作。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利用返回型遙感衛星進行了多種空間科學實驗,在晶體和蛋白質生長、細胞培養、作物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國空間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創新成果,在空間物理學、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領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了空間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具有支持進行空間科學實驗的基本能力。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對近地空間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及其效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測,並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兩層流體空間實驗,實現了空間實驗的遙操作。
1.日地空間探測。與歐洲空間局合作實施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協同歐洲空間局的四顆空間探測衛星,首次實現世界上對地球空間的六點同步聯合探測,獲得重要的探測數據。開展了月球和太陽系探測的預先研究。
2.微重力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觀測。利用「神舟」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開展了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微重力科學等領域的多項實驗研究,進行了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探索和高能空間天文觀測,取得重要成果。
3.空間環境研究。開展了對空間環境監測和預報研究;在空間碎片的觀測、減緩和預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具備對空間環境試驗性的預報能力。
三、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
2006年,中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發展航天事業置於重要地位。根據上述兩個規劃綱要,中國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及稍長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按照這一發展規劃,國家將啟動並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點領域的優先項目,加強基礎研究,超前部署和發展航天領域的若干前沿技術,加快航天科技的進步和創新。

6發展意義
自從前蘇聯在1957年將人類帶入航天時代,隨後的四十年間,人們目睹了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先實現人類的太空夢,美國的阿波羅工程六次拜訪月宮的壯舉,人類一次次地實現著幾千年來的飛天之夢。載人航天技術使得我們的活動空間從陸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我們終於可以親自看到孕育人類的地球是怎樣一個美麗的藍色寶石。一項項的成就和輝煌曾經讓我們擁有太多的振奮和憧憬,而一次次的失敗和犧牲又讓我們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和傷悲。高昂的代價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載人航天事業的艱巨性、復雜性和冒險性,但是對於太空的嚮往和執著使我們從未停止過邁向宇宙的步伐,而這皆因為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於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國同樣願意為人類這一共同的主題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集中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神舟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7發展目標
運載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顯提高;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建立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衛星通信廣播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高;分步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初步形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
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航天器交會對接;實現繞月探測;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

8任務
——研製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最終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全面完成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提高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
——啟動並實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工程;研製、發射新型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開展立體測圖衛星等新型遙感衛星關鍵技術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多譜段、不同解析度、穩定運行的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
——統籌發展衛星遙感地面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整合並完善現有遙感衛星地面系統,建立和完善國家級的遙感衛星數據中心,建設和完善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等定量化應用的支撐設施,初步實現社會公益服務領域的遙感數據共享;建立衛星環境應用機構和衛星減災應用機構,形成若乾重要業務應用系統;在衛星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研製並發射長壽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電視直播衛星;發展衛星直播、寬頻多媒體、衛星應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廣播等技術。繼續發展和完善衛星通信廣播的普遍服務功能,增加衛星通信領域的增值服務業務。積極推進衛星通信廣播的商業化進程,擴大通信廣播衛星及應用的產業規模。
——完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系統,啟動並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發展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的自主應用技術和產品,建立規范的、與衛星導航定位相關的位置服務支撐系統、大眾化應用系列終端,擴展應用領域和市場。
——研製並發射新技術試驗衛星,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器件、新設備的空間飛行驗證,提高自主研發水平,提高產品質量與可靠性。
——研製並發射「育種」衛星,推進空間技術與農業育種技術的結合,擴大空間技術在農業科研領域的應用。
四、發展政策與措施
中國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規劃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個領域,推動航天科技自主創新,促進航天活動發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證航天活動有序、規范、健康發展,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主要政策與措施包括:
——統籌規劃、合理部署各種航天活動。優先安排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的發展,適度發展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積極支持空間科學探索。
——集中力量實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加強基礎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術。集中優勢力量,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實現航天科技的重點跨越。通過加強航天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若干前沿技術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續創新能力。
——加強空間應用,推進航天產業化進程。加強空間應用技術的開發,推進資源共享,擴大業務應用。以通信衛星和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運載火箭為重點,積極構建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製造、運營服務的航天產業鏈。加強空間技術的推廣轉移和二次開發,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重視航天科技工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強航天器、運載火箭研製、生產、試驗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航天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強信息化工作、知識產權工作和航天標准化工作。
——推進航天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航天科技工業改革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國際一流的大型宇航企業。積極構建以航天科技企業和國家科研機構為主,產學研相結合的航天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航天活動的科學管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積極創新科學管理的體制機制,強化質量、效益觀念,運用系統工程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系統質量,降低系統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加強政策法規建設。研究制定航天活動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航天產業政策,指導和規范各項航天活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營造有利於航天事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政府認為,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國都享有自由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及其天體的平等權利;世界各國開展外空活動,應有助於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有助於人類的安全、生存與發展,應有助於各國人民友好合作。
國際空間合作應遵循聯合國《關於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並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的宣言》(《國際空間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則。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加強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9基本政策
中國政府在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中,採取以下基本政策:
——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統籌考慮合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開展積極、務實的國際合作。
——支持聯合國系統內開展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支持政府間或非政府間空間組織為促進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所開展的各項活動。
——重視亞太地區的區域性空間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區域性空間合作。
——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空間合作,重視與發達國家的空間合作。
——鼓勵和支持國內科研機構、工業企業、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在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2. 什麼是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

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
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目前廣泛采 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
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3. 誰知道中國航天的最新消息

中國航天正在制定未來發展規劃 將涵蓋五大領域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國防
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現在正在制定未來五
年到十年的發展規劃,重點將涵蓋載人航天、繞月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航天產業化
和航天國際合作等五個領域。

孫來燕介紹說,中國航天未來規劃的藍圖,一是繼續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二是開展
繞月工程,預計二00七年左右發射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三
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能把更大重量飛行器送入空間,中國下
一步准備研製的新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成功後將實現近地軌道二十五噸、地
球靜止軌道十四噸的運載能力;

四是將加大力度抓好空間應用和應用衛星與衛星應用的工作,進一步提升中國航天
產業化的水平;五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中國願意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的原則指導下,在大范圍、寬領域、多層次上與所有友好國家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
使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更好地為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服務,造福全人類。

孫來燕稱,中國航天未來發展規劃中許多關鍵技術還要攻關,因此要堅持「有所為
有所不為」而不能全面開花,現在確定的基本的大方向、一些後續工程都要立足於國
情,要在發展過程中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基礎能力。他表示,中國航天今後將不
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航天事業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科技進步、國家安全以
及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等方面作出貢獻。

4. 衛星通信網的信息安全技術分析與實現

氣象衛星可以比較准確地預報作戰地區的氣象情況,為制定作戰計劃提供更充分的依據。
無線電通信中繼站的人造地球衛星。通信衛星反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衛星通信地球站之間或地球站與航天器之間的通信。通信衛星是各類衛星通信系統或衛星廣播系統的空間部分。一顆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大約能夠覆蓋地球表面的40%,使覆蓋區內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時相互通信 。在赤道上空等間隔分布的3顆靜止通信衛星可以實現除兩極部分地區外的全球通信。1958年12月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63年美國和日本通過中繼1號衛星第一次進行了橫跨太平洋的電視傳輸。中國於1984年4月8日發射了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通信衛星按軌道分為靜止通信衛星和非靜止通信衛星;按服務區域不同可分為國際通信衛星和區域通信衛星或國內通信衛星;按用途可分為專用通信衛星和多用途通信衛星,前者如電視廣播衛星、軍用通信衛星、海事通信衛星、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等,後者如軍民合用的通信衛星,兼有通信、氣象和廣播功能的多用途衛星等。

作為無線電通信中繼站。通信衛星像一個國際信使,收集來自地面的各種「信件」,然後再「投遞」到另一個地方的用戶手裡。由於它是「站」在36000 公里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遞」覆蓋面特別大,一顆衛星就可以負責 1/3地球表面的通信。如果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均勻地放置三顆通信衛星,便可以實現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通信。當衛星接收到從一個地面站發來的微弱無線電信號後,會自動把它變成大功率信號,然後發到另一個地面站,或傳送到另一顆通信衛星上後,再發到地球另一側的地面站上,這樣,我們就收到了從很遠的地方發出的信號。

通信衛星一般採用地球靜止軌道,這條軌道位於地球赤道上空 35786公里處。衛星在這條軌道上以每秒3075米的速度自西向東繞地球旋轉,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 23小時56分4秒,恰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因此從地面上看,衛星象掛在天上不動,這就使地面接收站的工作方便多了。接收站的天線可以固定對准衛星,晝夜不間斷地進行通信,不必像跟蹤那些移動不定的衛星一樣而四處「晃動」,使通信時間時斷時續。現在,通信衛星已承擔了全部洲際通信業務和電視傳輸。

通信衛星是世界上應用最早、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許多國家都發射了通信衛星。

1965年4月6日美國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實用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國際通信衛星1號。到目前為止,該型衛星已發展到了第八代,每一代都在體積、重量、技術性、通信能力、衛星壽命等方面有一定提高。

前蘇聯的通信衛星命名為「閃電號」, 包括閃電1、2、3號等。由於前蘇聯國土遼闊,「閃電號」衛星大多數不在靜止軌道上,而在一條偏心率很大的橢圓軌道上。

中國的第一顆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是1984年4月8日發射的,命名為「東方紅二號」,至今已發射成功了五顆。這些衛星先後承擔了廣播、電視信號傳輸,遠程通訊等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安全就業怎麼

信息安全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於理學類中的電子信息科學類,其中電子信息科學類共9個專業,信息安全專業在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中排名第一,在整個理學大類中排名第4位。
在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中,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有:信息安全,材料化學,材料物理,微電子學,光電子技術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科技防衛等。
以下就是關於信息安全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的介紹,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吧!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情況

最近有調查顯示:「信息安全」是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最高的專業。那麼信息安全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如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以下相關介紹吧!
截止到 2016年7月19日,6509位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9030元,其中應屆畢業生工資4900元,0-2年工資7710元,10年以上工資5900元,3-5年工資9960元,6-7年工資13570元,8-10年工資19270元。(該數據僅供參考)

信息安全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信息安全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政府機關、國家安全部門、銀行、金融、證券、通信領域從事各類信息安全系統、計算機安全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領域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
可從事崗位
網路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網路管理員
網路工程師
項目經理
運維工程師
銷售經理
信息安全工程師
網路信息安全工程師
銷售代表
it工程師
區域銷售經理
技術支持工程師

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專業基礎和專業課主要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計算方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與演算法初步、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計算機原理與匯編語言、資料庫原理、操作系統、大學物理、集合與圖論、代數與邏輯、密碼學原理、編碼理論、資訊理論基礎、信息安全體系結構、軟體工程、數字邏輯、計算機網路等。專業選修課主要有:數據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概論、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數字鑒別及認證系統、網路安全檢測與防範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機制與防護技術、網路安全協議與標准等。
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或管理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息安全的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信息安全的基本訓練,具有一般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分析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畢業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防火牆,建立企業網路的第一道安全屏障;2.入侵檢測系統,有效抵禦外來入侵事件,並監控網路內部非法行為;3.安全評估分析工具,對用戶環境進行基於安全策略的審計分析,及時發現安全隱患;4.防毒系統,清除病毒危害並預防病毒事件,實現防毒的完全智能化;5.伺服器防護系統,保護企業重要伺服器的數據安全性;6.部署及維護企業信息化管理(OA、Exchange)系統、UNIX系統等;7.專業的數據備份、還原系統,保護企業用戶最關鍵的數據和資源;8.能夠能利用各級別的企業核心路由器、交換機及各種操作系統(Linux、Windows)、資料庫產品(SQL SERVER、Oracle)等、安全的域環境設計,根據不同業務需求的不同性,制定嚴格的安全策略及人員安全要求。

6. 河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是干什麼的

系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271)的控股子公司,為河北省政府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電子政務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代表航天信息總公司完成了國家重點項目「金稅工程」河北省增值稅專用發票防偽稅控系統的推廣任務。公司聚集了眾多具備IT公司管理經驗和業內軟硬體工程的優秀技術人才,現有員工400餘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員工總數90%以上,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廠商保持著良好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公司全資下設11家分公司,服務網路遍及全省191個市、區、縣,形成了集咨詢、規劃、設計、調試、維護、培訓、維修、銷售、安裝於一體的河北IT業界最大的專業服務體系。 河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以信息安全為主業,致力於企業業務管理、網路集成和客戶服務平台的開發與完善,從事稅收征管相關電子設備及網路計算機的研製、開發和生產,推廣大、中、小型ERP及其它應用軟體,形成了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高科技領域的開發和產業化方面擁有著強大的技術優勢,為政府、教育、企業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成為通信與網路、電子政務、系統集成、網路工程、工控工程、機電工程的軟硬體供應商及服務商。 河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通過集團化經營,發揮整體優勢,合理統籌,掌控全局。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公司已經走上了一條穩步成熟發展之路,我們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精取勝、以特發展,與各界精英攜手興業、共展宏圖。

7. 我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安全專業學生

南京航空航空大學
信息安全

本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專業,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展,信息安全越顯重要,發展潛力巨大。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網路及網路安全、系統安全、計算機平台安全、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等信息安全理論與信息安全工程的較寬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在信息系統安全分析、安全方案制定、系統安全評估、安全技術開發等方面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裝備選型以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科所要求的基本修養,使學生具有本學科科學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質,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升學與就業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除可推薦保送、考取我校本專業或者相關專業外,還可推薦保送或考取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85高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等國家重點科研院所,710所等國防科研院所和國外知名學府繼續深造。

近三年升學與就業率

2006屆2007屆2008屆

升學出國率25.65%26.37%24.89%

就業率100%100%100%

近年來主要就業單位

可在朗迅、貝爾、西門子、摩根斯坦利等外資企業,華為、中興、華為3com、阿里巴巴、千橡、富士通、蘇寧電器等民營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有企業以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國防院所從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科學研究、開發應用,或在政府部門、高校等事業單位從事管理或教學工作。

8. 網路安全股票龍頭一覽表是什麼

如下:

000066中國長城

600271航天信息

300297藍盾股份

601360三六零

000034神州數碼

300546雄帝科技

300010立思辰

300379東方通

300352北信源

603232格爾軟體

300579數字認證

300588熙菱信息

603029天鵝股份

002757南興股份

002268衛士通

300333兆日科技

300017網宿科技

300768迪普科技

300659中孚信息

600718東軟集團

300324旋極信息

9. 網路安全概念股龍頭股一覽,網路安全概念股票有哪些

A股市場上,網路安全概念股龍頭股主要有:工大高新、衛士通、啟明星辰、拓爾思、美亞柏科、華勝天成等。為維護國家網路安全、保障中國用戶合法利益,即將推出網路安全審查制度。該項制度規定,關系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統使用的重要技術產品和服務,應通過網路安全審查。
【拓展資料】
一、信息安全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1.隨著信息安全相關政策不斷加碼,產業信息化的不斷加深,信息安全行業迎來景氣周期。
2.銀河證券分析師錢勁宇指出,今年4月20日,全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系統闡述了網路強國的戰略思想,指出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產業。
3.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產業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催生了安全需求,尤其是工業信息安全,尚處於發展早期,成長空間巨大。信息安全投資以政府及大型國企為主,預計隨著軍改完成及十三五規劃進入後三年,信息安全將迎來投資高峰,進入景氣周期。
4.從數據來看,信息安全板塊經歷2016年增速低點後逐漸回暖。基於安全投入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今年政策積極推動等因素,中國網路安全市場一直存在增速提升預期。有行業人士表示,結合2018年中報預告數據,看到板塊增長中位數達20%左右。綜合各公司2017年同期凈利潤權重計算,同比增長有望超40%。
5.由於政企類客戶收入結算多集中在下半年,所以全年達成20%或更高的增速把握性較大。看好板塊增速迎來拐點,有望在一兩年內復現2013年-2015年30%的增長水平。個股方面,建議關注啟明星辰(16.88 -10.02%,診股)、深信服(92.00 -3.87%,診股)、北信源(3.80 -1.30%,診股)、任子行(6.16 -1.28%,診股)、衛士通(17.50 -7.31%,診股)、美亞柏科(16.69 -4.25%,診股)、藍盾股份(7.22 -1.90%,診股)等行業細分龍頭。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航天信息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中國手機號碼吉凶 瀏覽:538
dbmasu是網路信號強嗎 瀏覽:935
電信機頂盒和網路電視如何切換 瀏覽:547
防靜電網路地板多少錢 瀏覽:41
家裡網路管理員密碼重新設置 瀏覽:813
為什麼騰訊課堂不能用蜂窩網路 瀏覽:768
連上ps5手機網路變慢 瀏覽:944
如何成為網路沖浪者 瀏覽:283
vivox9怎麼是3g網路 瀏覽:426
華為通訊網路維護工資多少 瀏覽:494
手機沒網路怎設置 瀏覽:236
手機搬家熱點沒有網路怎麼辦 瀏覽:327
華為盒子網路設置 瀏覽:972
哪個網路平台可以銷售 瀏覽:922
炒股如何保證家裡雙網路 瀏覽:574
成華網路營銷品牌代辦機構 瀏覽:890
網路介面卡位設置 瀏覽:876
常州ip網路中心軟體常用指南 瀏覽:458
通信工程設計和網路優化哪個好 瀏覽:89
手機顯示網路伺服器繁忙怎麼回去 瀏覽:54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