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杜絕網路信息中的虛假成分
杜絕網路信息中的虛假成分:
1、依法辦網。網路平台要強化法律意識和守法觀念,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完善信息發布審核制度、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制度和從業人員誠信考核制度,加強平台管理,履行社會責任,規范經營行為,增強服務能力,自覺抵制違法違規行為,拒絕為違法失信行為提供便利,主動接受社會大眾監督,著力維護信息傳播公信力。
2、誠信建網。網路平台要堅持誠信辦網、守信經營,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守社會良知,恪守道德底線,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以網路誠信促進社會誠信,以網路誠信推動美好家園建設。嚴禁發布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有害信息,不傳播虛假信息,不刊登虛假廣告,不提供不健康內容搜索,不運行暴力色情游戲,共同構建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3、文明上網。廣大網民要爭做好網民,文明上網、理性發言,用法律衡量網上言行,提高甄別虛假信息的能力,堅決抵制虛假信息、侵權盜版、惡意誹謗等失信行為,不傳播網路謠言、網路暴力、色情低俗等違法和不良信息,共同參與網路生態綜合治理,共同參與維護網路安全,大力營造良好網上輿論環境。
4、誠信用網。網路信息人人共享,網路誠信人人有責。網路平台和廣大網民要攜手同行,共同參與網路誠信建設睜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誠信網民,爭創誠信網企,共建網路誠信文化,堅決抵制各類失信行為。
(1)網路中如何堅守公德擴展閱讀:
網路虛假信息的來源
1、網站為了贏粗早手取點擊率,用虛假新聞欺騙讀者;
2、網路編輯自身業務素質偏低與海量信息的出現導致對虛假新聞的把關能力較弱;
3、自媒體缺乏必要的監管和審核;
4、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商業利益故意歪岩嫌曲事實;
5、一些網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發布聳人聽聞的虛假信息。
Ⅱ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從本質上說,網路交往仍然是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網路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因而也必須遵守道德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Ⅲ 如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1. 明大德:青年大學生應始終堅守初心,保持堅定的道德立場。這包括對黨的忠誠,坦誠對待黨組織,不做兩面派,不在背後說一套做一套,不虛報成績,不隱瞞錯誤。
2. 守公德:大學生應知榮明恥,樹立正直的公共道德觀念。作為黨員幹部,更應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公德,發揮示範作用。
3. 嚴私德:大學生應嚴格要求自己的個人品德,尤其是黨員幹部,要做到在有人監督和無人監督時一樣,保持一致的行為標准。
4. 實際行動:大學生應通過實際行動為民服務,積極聽取民眾意見,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提升民眾的福祉。
5. 黨員身份:始終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將遵守黨的紀律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到做人清白、做事干凈、為職坦盪,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標桿作用。
Ⅳ 對於簡訊詐騙我們應該養成哪些正確的上網習慣行為
1、樹立網路交流中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利用網路習慣,提高網路道德素養。(1)樹立網路交流中的安全意識在網路上,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與別人交流。我們可以通過發E-mail互相聯絡;可以在BBS(電子論壇)上通過發貼子交流思想、觀點或趣聞逸事;可以通過網站的聊天室或者各種即時聊天軟體(ICQ,OICQ,MSN,POP等)進行網路聊天;還可以在網路上建立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Q-zone、Live Spaces等)與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快樂與悲傷。由於網路具有隱蔽性,因而網路交流便有了一定的安全漏洞:①交流者主要通過文字交流信息、溝通感情,彼此之間互不見面。②交流者往往缺乏誠信和責任感。③很多交流者在網路上會表現出與現實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個性。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如何避險,在網上與他人交流時,我們也應該時刻警惕,注意可能出現在我們周圍的網路交流陷阱:電子郵件中的陷阱、即時聊天工具交流中的陷阱、在電子論壇瀏覽貼子時的陷阱、在網上填寫個人信息時的陷阱、訪問個人空間時會遇到的陷阱等。我們要學會撐好網路交流的保護傘。上網安全常識:①在網上,不要給出確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學校名稱、家庭電話號碼、密碼、父母身份、家庭經濟狀況等信息。②不要自己單獨去與網上認識的朋友會面。如果認為非常有必要會面,則到公共場所,並且要有父母或好朋友(年齡較大的朋友)陪同。③記住,任何人在網上都可以匿名或改變性別等。一個給你寫信的「12歲女孩」,可能是一個40歲的先生。④記住,你在網上讀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實的。⑤當你單獨在家時,不要允許網上認識的朋友來家裡找你。⑥控制自己使用網路的時間,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學習的情況下使用網路。最好平時用較少的時間進行網路通信,等到節假日再集中時間上網。⑦切不可將網路當作一種精神寄託。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網路來緩解壓力或焦慮。應該在父母或朋友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2)養成良好的利用網路習慣①登陸安全網站。權威的、正規的大型網站一般都比較注重信息的來源,所以相對而言,這些網站的信息會比較安全。我們平時可以把安全網站地址加到收藏夾中,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為拼寫錯誤而誤登陸不良網站,又可以為我們節省搜索時間。②不搜索、不瀏覽不良網路。搜索引擎、博客互動、手機注冊電影網站、BT下載工具是目前網路上不良內容的重災區,我們應潔身自好,自控自律,不要主動搜索或瀏覽不良內容,不點擊他人博客頁面中的不良鏈接,不用手機注冊電影網站,不去下載不良電影。③用技術手段作好防護。我們可以在電腦中安裝頁面過濾器,它可以屏蔽不適合未成年人查閱的網頁內容,防止我們訪問含有色情、暴力、各種不良內容的信息和網站。我們還可以用「網路助手」,設置「對內容分級」「禁止彈出廣告」等功能,以截斷一些藏身在廣告中的不良信息。④提防不明手機簡訊。手機也是網路的一個終端,我們不應隨便用手機注冊網站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陌生人,對來源不明或誘惑性的簡訊要及時刪除,不去理會,更不要回應。樹立網路交流中的安全意識,除了保護自己免受網路交流帶來的不良侵害,我們還應該主動承擔起維護網路交流環境不受破壞的責任。如果我們在網路上發現了不良信息或網站,或者發現有人在網路上從事不法行為,我們都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3)提高網路道德素養網路道德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國為民、自覺守法、文明誠信。面對網路上存在的道德行為問題,青少年不應當只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網路上的黃色內容讓很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另外青少年很容易成為網路上的欺騙、偽造等各種詐騙行為的被害對象。面對這種狀況,青少年要做的:一是管理好自己,不去瀏覽黃色的內容。如果真的特別感興趣,可以和父母商量,讓父母買一些健康的性方面的書籍或者光碟來看。二是要有警惕意識,注意在網路上保護自己。面對網路道德行為,青少年還可能成為跟隨者,他們可能是出於好奇,或者是出於惡作劇的心理。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①對計算機很熟悉的孩子,請你不要編寫病毒,來攻擊別人的電腦,破壞數據。②在網路中聊天、瀏覽時也要注意網路上的禮儀,不要總是把新手踢出聊天室。③如果你入侵別人的電子郵箱,並用別人的名義發送電子郵件,無論是否造成對對方的傷害,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④不要侵犯知識產權。當然軟體確實很貴,不過我們應該有一種意識,就是當軟體能夠在我們的經濟承受范圍之內時,我們要用正版軟體。⑤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網路禮儀。比如發電子郵件時,要輸入信件所必須的頭部信息;信件的內容要盡可能地簡短明了;必要時可以輸入一些表情符號,這樣顯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盡可能快地回信,不要隨意到處發信等等。雖然是在網路上,一些任何時候都應該遵守的道德准則還是要有的,例如要避免傷害他人;尊重他人隱私;保守秘密等等。2002年《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青少年網路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必將在今後的網路應用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公約》要求:「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創建和諧網路環境,從提高自身網路道德素養做起。①要提高網路道德素養,我們應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斷力,明辨是非,從而促進自身的道德認知水平的發展。②要提高網路道德素養,我們應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具體要求是努力做到《網路文明公約》的「五要五不」。對於這些要求,我們應認真學習並自覺遵守。此外,對這些計算機信息與網路倫理准則的學習與掌握,也有利於網路空間中我們青少年個體提升道德意識和道德認知水平。③要提高網路道德素養,我們還應努力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道德意志水平。這意味著,在個人獨處,他人和社會監督不到,法律和道德輿論管不到的情況下,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約束,堅守符合社會規范的信念,自覺地按倫理准則和道德規范行事。④努力為創建和諧網路環境,為提高網路道德素養盡職責。文明上網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義務,我們每一個人對網路環境健康有序地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總之,網路的到來,給我們青少年甚至整個人類的道德文明提出了挑戰和機會。共建文明網路,應首先從自己做起,從瀏覽網頁、聊天、發貼、上傳下載文件等細微之處做起,嚴格做人,謹慎行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構建網路道德是我們每一個網民的責任,我們沒一個人都將從中受益。2、樹立不利用網路發送有害信息或進行反動、色情、迷信等宣傳活動以及竊取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識。互聯網在給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和娛樂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目前,網上存在的對我們青少年健康極為不利的有害信息主要有:敵對勢力進行思想滲透和破壞的「黃色」信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發布的虛假「灰色」信息;含有大量的名人趣聞逸事的「桃色」信息。網路上的違法和有害信息嚴重地影響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因此,我們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凈化自己的上網行為,擺正自己的信息需求動機。其次,我們要同違法和有害信息作堅決的斗爭,看到違法和有害信息要及時向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利用網路進行反動、色情、迷信等宣傳活動,會給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反動言論和反動思想危害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色情信息毒害身心,引人犯罪;迷信活動會導致自我迷失,使人消極處世。為了國家穩定、民族團結,我們要堅決不參與網路上的反動宣傳活動。對於色情、迷信這一類的宣傳活動,我們要提高警惕,自覺抵制,不瀏覽,不復制,更不能參與其中。為境外竊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非法獲取國家秘密,非法獲取軍事秘密,泄露軍事秘密,破壞我們的國家安全,使我們的公民承受風險。一旦國家的保密信息被竊,將造成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影響戰爭勝負,對國防、經濟、政治局面的安定和國家聲譽皆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一些犯罪分子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網路竊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保密信息,如保密的考試試題或招生信息等。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對他人的網路系統發動惡意攻擊,從中獲取經濟利益。這些行為都嚴重觸犯了法律,構成了犯罪。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利用網路竊取國家的保密信息,也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網路竊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保密信息。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利用網路進行竊取保密信息的活動,我們應對其進行阻止,必要的時候向司法機關舉報。現實世界要知法、懂法、守法,虛擬世界同樣如此。知法,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十分重視制訂有關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近年來國家陸續頒布了一些有關的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另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中也有相關條文。以上這些法律法規規范了互聯網的運行規則,約束著我們在網路中的行為以及發生違法行為的處罰和量刑規定。懂法,在網路上更能看出一個的法律意識和綜合素質,匿名攻擊他人,發貼罵人和「惡搞」都是違反社會公德和違法的。在網上假冒他人、污辱人,就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權、名譽權以及被害者的聲譽;網上公布他人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就是侵犯他人隱私權;盜用他人信箱,以他人名義發郵件,就是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守法,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窗口,無數雙眼睛在時時刻刻地盯著它,這裡面有善意的瞭望,也有別有用心的人和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窺視。因此,在網上製作、發布信息和圖片,不能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要出於無知或者炫耀而闖下大禍! 因此,我們應牢固樹立不利用網路發送有害信息或進行反動、色情、迷信等宣傳活動以及竊取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