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技術簡史中第一代網路安全技術

技術簡史中第一代網路安全技術

發布時間:2025-05-23 22:20:41

1. 手機簡史

手機發展簡史

從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以來,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電話通訊服務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人們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最近二十年來,電話技術和業務發生了巨大變化,通信的地點由固定方式轉向移動方式。

移動通訊的迅猛發展,使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移動通訊產品的更新換代和市場爭奪戰也愈演愈烈。下面我們將會以介紹行動電話產品的方式對中國手機發展的歷史做出詳細的闡述。中國手機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模擬手機時代、GSM時代、2.5G時代和3G時代,其中2.5G和3G代表著中國手機的發展趨勢,因為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在此暫不詳述。

中國的模擬手機時代,大概可以從1987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開始運營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業務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完全停止模擬行動電話網客戶的國際、國內漫遊業務截止。模擬行動電話系統主要採用模擬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屬於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凡號碼以「9」字開頭的手機都屬模擬網。模擬蜂窩行動電話通過電波所傳輸的信號模擬人講話聲音的高低起伏,因此這種通信方式被稱為「模擬方式」。模擬行動電話系統的質量完全可以與固定電話媲美,使通話雙方能夠清晰地聽出對方的聲音。但模擬移動通信與數字移動通信相比保密性較差,極易被並機盜打;只能實現話音業務,無法提供豐富多彩的增值業務;網路覆蓋范圍小且漫遊功能差;模擬手機體積大、重量沉、樣式陳舊,加之手機供應商早已停止生產模擬手機,使模擬手機的維修與更新受到嚴重製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將於2001年12月31日後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停止經營模擬行動電話業務。20世紀80年代,全球行動電話業務發展非常迅猛。80年代後期,全球使用無線電話終端的用戶數年增長率為40%,遠遠超過同期有線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在90年代前幾年中,無線尋呼用戶的年增長率達30%-40%,無繩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為30%左右,而行動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則高達40%-50%。行動電話已由模擬轉向數字發展,包括GSM和CDMA制式的數字行動電話正在世界范圍內高速發展。

摩托羅拉是最早進入中國手機市場的,它曾經以絕對的優勢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處於模擬手機時代的手機大部分都是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記得看當年的港台電影,上面有不少大老闆,身邊都有一個人拿著行動電話,在必要的場合甚至可以作為武器。旁邊的這款摩托羅拉3200大概就是屬於此種。看著它碩大的機身,巨長的天線,簡直覺得這哪裡是電話嘛,簡直就是一凶器。

●第一款揭蓋式手機:摩托羅拉8900

摩托羅拉8900俗稱「大磚頭」,80年代末移動通訊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代手機新貴,在中國人稱「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最高售價曾達到3-4萬元。雖然其貌不揚,但千萬別小瞧它哦,它可是第一款揭蓋式手機呀。由於帶翻蓋,放在口袋裡不會因為不小心碰了某個鍵而開機發出信號,保險!稍後,摩托羅拉公司又於90年代初推出了8900的後繼產品9900,因其體積小、輕便耐用,曾是白領女性的專寵。但它與8900型一樣,採用鎳鉻電池,電量太小。在1995年之前,一直引領手機時尚,最高售價曾達2萬元左右。

模擬行動電話時代手機的功能往往僅僅只是局限於通話功能,而且受到技術、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當單一,缺乏變化,大可稱為手機的史前時代。中國的GSM數字網大概可以從1994年在中國建成第一個GSM通訊網路開始,2001年的模擬網轉網,GSM數字網全面替代以往的模擬和GSM兩網並存的格局,發展至今。現在在我國廣泛使用的GSM技術採用窄帶的TDMA,允許在一個射頻(即「蜂窩」)同時進行8組通話。GSM數字網也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音質清晰,通話穩定,並具備容量大、頻率資源利用率高、介面開放、功能強大等優點。在模擬手機時代,沒人能和摩托羅拉抗衡,8900、9900手機被稱為「大哥大」一度成為中國手機的代名詞。到了GSM時代後,各大手機廠家看好這一新的機會,爭相拓展在這一市場上的份額,摩托羅拉不肯舍棄已有的地盤抱死了模擬網路,以至沒能及時調整市場戰略,其霸主地位迅速下滑。與此同時,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後來居上,並稱三大霸主。

●第一款進入中國大陸的GSM手機:愛立信GH337

在模擬網的時代,GH337可謂是第一款登陸中國大陸的GSM手機,當時廣東省的GSM網路剛剛開通,GH337作為一款數字手機,其性能各方面都較模擬手機好得多,惹得大家競相購買。GH337重達220克,三圍為130×49×24毫米,適用於900MHz的GSM網路,與同時代的模擬手機相比較有搶線快、接收信號比較靈敏的特點。

●第一款可編鈴聲的手機:愛立信GH398

不知為什麼這款純黑色手機總令我聯想到熊貓518,方方正正的體形實在不逗人愛。愛立信於1995年推出的GH398凈重170克,三圍為130×49×23毫米,配備有650毫安的鎳氫電池。介紹它不是因為它英俊瀟灑,而是因為它是第一款可以自編鈴聲的手機,但那時候GSM手機還是屬於高級消費品,很多手機用戶都使用音樂鈴聲,避免讓人誤會是玩具手機。但正因為愛立信的牽頭,才會有99年的手機鈴聲大放異彩。

●第一款無天線手機:漢諾佳CH9771

這款由漢諾佳推出的採用了機械控制和符合人體工學S型設計的CH9771,雖然冷冷的線條讓人覺得缺乏親和力,但它是第一款使用了內置天線的手機,CH9771重達168克,有灰、黑、紅三種顏色可選。雖然,這款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反響不大,但內置天線設計卻為諾基亞和西門子等公司採用,在手機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諾基亞變色龍6110

一直主攻年輕人市場的諾基亞是手機游戲的首創者,後來一直被其它品牌的手機模仿,游戲類型也越出越多。但諾基亞推出的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當屬6110,內置有貪食蛇、記憶力、邏輯猜圖三款游戲,其中「貪食蛇」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諾基亞手機的傳統項目。611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有藍、灰、紫三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折疊式手機: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

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在以前大可算作是經典中的經典,摩托羅拉的這一發明使折疊式手機從此發揚光大。328C重僅95克,在當年可以稱得上輕巧了。特別是翻蓋式的設計,讓當時愛立信的擁蹩們大跌眼鏡。

●第一款雙顯示屏的手機:三星SGH-A288

折疊手機固然惹人喜愛,但每次要看是誰的來電或時鍾都要打開手機,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廠商陸陸續續推出了自己的雙顯示屏折疊手機。走在最前面的當屬三星SGH-A288。SGH-A288沿襲了折疊式手機超小、超輕型設計,體積只有79X38X23毫米,重量也僅有77克,至於顏色則有香檳金、珍珠白、銀灰色三種可選

●第一款雙頻手機:諾基亞6150

雙頻系統實際上是GSM技術在不同頻帶(兩個頻帶900HZ與1800MHZ)上的應用,即在原來的GSM900MHZ系統上迭加制式標准完全一樣的GSM1800(亦稱DCS1800)系統形成雙頻系統,理論上可以增加一倍的用戶。在外觀上,6150跟6110差不多,但其雙頻的特性在當時卻是其僅有的。615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適用於GSM900MHz/DCS1800MHz網路,有藍、紅兩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三頻手機:摩托羅拉L2000

摩托羅拉L2000除了支持GSM 900/1800MHz之餘還支持北美PCS 1800MHz的工作頻率,令用戶可以真正享受到GSM的全球漫遊服務。但真正能夠享受到三頻服務的消費者寥寥可數,三頻的作用只可以說是「未雨綢繆」罷了。但無可否認的是三頻功能的確可以方便那些經常到美國公乾的商務人士。L2000重達108克,三圍為130×46×24.5毫米,適用於GSM900MHz/DCS1800MHz/PCS1900MHz網路,有雅典黑、銀河灰、深海藍三種顏色可選。另外L2000還內置Modem,當使用外接數據線與電腦連接時可進行數據傳輸、發送傳真、電子郵件及上網瀏覽。

●第一款全中文手機:摩托羅拉CD928+

如果講外形,我只會想到香皂,如果你不是在路上使用CD928+,而是在浴室里,你肯定會把它當成一塊力士香皂。CD928+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中文手機!不光編輯簡訊可以中文輸入;甚至連電話簿也可以輸入中文名字。在手機中文化的過程當中,CD928+是當之無愧的「功臣」。CD928+重達210克,三圍為122×54×22毫米,顏色有香檳色、銀河灰、雅典黑三種可選,而且是一款GSM900MHz/DCS1800MHz雙頻手機。

●第一款整合MP3音樂功能/帶有移動存儲器的手機:西門子6688

從體積很小的MP3便攜機到MP3手錶,現在又有了MP3手機。雖然將MP3功能融合手機之中,西門子並不是第一個,愛立信有MP3Handsfree、三星亦有部SGH-M100。不過有MMC插卡式設計的MP3手機,6688卻是全球第一部,使6688除了帶有MP3功能外,更具備移動存儲器的特性。6688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已經是人所共知:帶有可更換的32MB MMC卡配合與電腦相連接的機座可以傳輸及存儲MP3歌曲以及其它資料;支持MP3歌曲的播放,6688錄音功能亦非常強勁。用一張32MBMMC最長可以連續錄制5小時語音備忘錄,還有聲控撥號和聲控指令,聲控功能可以說是手機中最全的。這款6688採用了流行的銀色,整個機器顯得高檔又活潑,三圍為105×42×17毫米,重量僅有88克。

●第一款內置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愛立信T39mc

藍牙是由移動通信公司與移動計算公司聯合起來開發的傳輸范圍約為10米左右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標准,用來設計在攜帶型計算機、行動電話以及其它移動設備之間建立起一種小型、經濟、短距離的無線鏈路。為了開發藍牙技術,由愛立信發起,包括諾基亞、愛立信、IBM、Inlel和東芝等公司在內組成了一個藍牙聯盟。藍牙技術運行在統一頻段,使用這種技術可使無線數據傳輸速率達到720bPs到1Mbps。藍牙技術包含一套完整的加密和認證機制,因此具有很強的安全性。藍牙的傳輸距離決定了它可以作為一種小型區域網的終端設備來與其它室內或身上的無線設備交換數據。一直以來,藍牙一直只是作為愛立信手機的一種可選配件存在,不過2001年8月愛立信終於發布了全球第一部內建藍牙晶元的手機T39mc,這部手機也是愛立信第一部支持GSM三頻及GPRS高速上網的手機,並且還有先進的個人信息管理應用程序(PIM),功能相當強大。T39mc重約86克,外型上與T29相似,顏色有玫瑰白、經典藍、熏衣草紫三種。

●第一款三防手機:愛立信R250 PRO

●第一款WAP手機:諾基亞7110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初三學習過的生產力的知識嗎?它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其實手機的發展也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手機從模擬時代走進GSM時代時,各大品牌的手機就迅速發展起來,造成競爭激烈,使手機的發展越來越快。2.5G時代和3G時代也相繼出現,現在也逐漸跳進了CDMA時代,這種制式是我們中國發明的,這代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一切都印證鄧小平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是人類活動的最終決定力量。現在我國的手機品牌雖然還沒有完全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時間里,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夠樹立世界性的品牌。

事實上,手機發展的歷史不光代表著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從模擬到GSM、從GSM到GPRS、從單頻到雙頻、從英文菜單到中文輸入、從語音到簡訊……手機發展的速度與日劇增。上面所介紹的幾款手機,在手機歷史上,特別是中國的手機史上起著分界點的作用,每一項新技術的採用,都對手機的發展起著莫大的推動力,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們的名字。

2. 網路是什麽時間發明

【網路概念】

網路:英文一般翻譯為:internet 或network。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而連接起來,且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網路一詞有多種意義,可解作:
1、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簡稱為網路(network)。一般用來對管道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來建模。有時特指計算機網路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聯網 (Internet)由有關聯的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路、交通網路、政治網路。

2、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表示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存在某種順序關系。在節點或連線旁標出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任何數。用數學語言說,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它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就稱其為什麼類型網路,如開關網路、運輸網路、通信網路、計劃網路等。總之,網路是從同類問題中抽象出來的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並研究的一種模型。

計算機網路是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路協議,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實現網路的四個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路軟體軟體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計算機網路發展】

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階段(區域網)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

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體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乙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路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事實上,Internet的時代早已經來臨,只是限於連接速率和費用的問題,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能夠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種各樣的連接方式和越來越快的連接速率使得人們能夠很好地享受寬頻網(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帶來的沖擊和給我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的沖擊,讓我們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個寬頻的時代!

在學習寬頻網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網路的發展歷史,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和使用網路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處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電腦相互間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載體和傳輸系統,是連接全世界計算機的紐帶,同時也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幾乎覆蓋了整個世界的范圍,它集新聞、通信、娛樂、資源共享於一體,是現代社會進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業不僅可以從網上索取大量的商業信息,更可以通過Internet向國際社會展現自己。是當今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大,用戶最多,資源最豐富、最實用的計算機網路。

Internet的信息內容非常龐大,我們不僅可以把它當作一個計算機網路,而要把它視為一個龐大的、實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們也希望你把 Internet當作一個面向芸芸眾生的社會來理解,世界各地上百萬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電子郵件通信;可以與別人建立聯系並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網上發布公告,宣傳你的信息;可以參加各種專題小組討論;可以免費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軟體資源。

二、Internet發展簡史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三、中國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階段性發展
我國的INTERNET的發展以1987年通過中國學術網CANET向世界發出第一封E-mail為標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網路體系,即:中科院的科學技術網CSTNET;國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原郵電部的CHINANET和原電子部的金橋網CHINAGBN。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 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中國目前有五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Internet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八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

2.今後發展重點

盡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績,但政府還是對中國Internet今後的發展重點作了部署,了解它們對我們今後的寬頻生活非常有用:

(1)根據國務院已頒布的《電信條例》和《Internet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已有的網路管理法規,並根據網路發展實際不斷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規;

(2)擴大網路規模,優化網路結構,避免重復建設,使網路向綜合化,寬頻化,智能化發展;

(3)在基礎網路方面,要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促使價格降低,改善服務,解決帶寬這個制約網路發展納瓶頸問題;

(4)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圖書館、公共資料庫等,豐富網上中文內容;

(5)要十分重視網路安全問題。目前,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已有多項科研計劃專門研究,一些成果已開始應用。

(6)加強中國與國際網路界的聯系。中國教育和科研部門已經開始與國外的關於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國外研究發展的,中國起步雖晚,但是通過努力已經逐漸拉近了與國際水平的距離。

四、Internet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Internet給全世界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機遇。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當前正在邁進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它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取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首先,網路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其次,網路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同時,網路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奇跡背後,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問題,給人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比如,信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財富分配出現不平等;網路的開放性和全球化,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共享和經濟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網路的競爭己成為國家間和企業間高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網路帶來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劇了文化滲透,各國都在為捍衛自己的網路文化而努力。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這種厚重的文化在網路上得以延伸,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中國Internet發展中還存在著另一些問題。首先,中國Internet和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戶總數上,目前全球網民已超過兩億,其中有一半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網民數量都領先於中國。但是已經有機構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網民數量將躍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所以網路用戶的普及率還十分低。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的網路用戶普及率達到了30%以上,而中國僅僅有1.4%。

其次,中國的網路規模距離網路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隨著基礎設施的增加,寬頻技術的使用,在網路規模上會有穩步的發展。第三,中國的網路管理法規還相對滯後和不夠完善,要根據國家已頒布的《電信條例》修訂現有部門規章中不適應的部分,為新業務制定新規定,做到法規到位。第四,由於語言和觀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資源上網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國網路業在資本投入、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技術創新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國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國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

CMWAP接入指的是wap網的接入網關,智能瀏覽wap網站,CMNET是可以接入internet瀏覽www網頁的。
(1) 兩個接入點
在國際上,通常只有一種GPRS接入方式,為什麼在中國會有CMWAP和CMNET兩兄弟呢?(彩信之所以單獨配置接入點是因為彩信服務需要連接專用的伺服器,在這里不作探討。)
其實,CMWAP 和 CMNET 只是中國移動人為劃分的兩個GPRS接入方式。前者是為手機WAP上網而設立的,後者則主要是為PC、筆記本電腦、PDA等利用GPRS上網服務。它們在實現方式上並沒有任何差別,但因為定位不同,所以和CMNET相比,CMWAP便有了部分限制,資費上也存在差別。
(2) WAP
WAP只是一種GPRS應用模式,它與GRPS的接入方式是無關的。WAP應用採用的實現方式是「終端+WAP網關+WAP伺服器」的模式,不同於一般 Internet的「終端+伺服器」的工作模式。主要的目的是通過WAP網關完成WAP-WEB的協議轉換以達到節省網路流量和兼容現有WEB應用的目的。
WAP網關從技術的角度講,只是一個提供代理服務的主機,它不一定由網路運營商提供。但據我所知,中國移動GPRS網路目前只有唯一的一個WAP網關: 10.0.0.172,有中國移動提供,用於WAP瀏覽(HTTP)服務。有一點需要注意,WAP網關和一般意義上的區域網網關是有差別的,標準的WAP 網關僅僅實現了HTTP代理的功能,並未完成路由、NAT等區域網網關的功能。這就決定了它在應用上所受到的限制。
(3) 中國移動對CMWAP的限制
為了從應用中區別兩者的定位,中國移動對CMWAP作了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現在CMWAP接入時只能訪問GPRS網路內的IP(10.*.*.*),而無法通過路由訪問Internet。(少數地區的移動網路可能不存在這一限制。)我們用CMWAP瀏覽Internet上的網頁就是通過WAP網關協議或它提供的HTTP代理服務實現的。
說到這里,就讓我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我們公司的網路,相信不少工作的朋友都有類似的體會。公司的網路在網關上不提供路由和NAT,僅僅提供一個可以訪問外網的HTTP代理。這樣,我們就無法直接使用QQ、MSN等非HTTP協議的應用軟體了(好在它們還提供的有HTTP代理的連接方式)。CMWAP也正是
(4) 適用范圍
適用范圍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CMNET擁有完全的Internet訪問權,這里就不多說了,主要讓我們來看看CMWAP。因為有了上面提到的限制, CMWAP的適用范圍就要看WAP網關所提供的支持了。目前,中國移動的WAP網關對外只提供HTTP代理協議(80和8080埠)和WAP網關協議(9201埠)。

3.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一共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什麼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我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網際網路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網際網路,從此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網際網路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因特網路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網際網路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網際網路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我國因特網路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4. 網路的發展史

Internet(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

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4)技術簡史中第一代網路安全技術擴展閱讀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互聯網發展史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按編年體的形式,詳細歷數了互聯網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由美國國防部編制。

50年代

1957 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作為響應,美國國防部(DoD)組建了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amk:) 。

閱讀全文

與技術簡史中第一代網路安全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衡水移動網路怎麼樣 瀏覽:134
榮耀7x網路運營商設置 瀏覽:484
網路千兆雙頻路由器冒紅燈 瀏覽:225
武漢移動網路質量如何 瀏覽:310
電腦打開某個軟體網路連接暫停 瀏覽:142
計算機網路技術內部風險 瀏覽:961
上海游族網路怎麼樣 瀏覽:326
斐訊盒子有線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313
為什麼登火影的時候突然網路異常 瀏覽:781
知識共享網路學習 瀏覽:860
網路閱讀優秀軟體 瀏覽:635
網路櫃一u等於多少 瀏覽:243
哪個網路貸款好一點 瀏覽:210
手機怎樣設置使網路更強 瀏覽:687
oppor9s怎麼調2g網路 瀏覽:513
移動wifi是一個獨立的網路嗎 瀏覽:942
vivo手機如何關閉切換網路 瀏覽:964
wpa2無線網路 瀏覽:324
繽越如何關閉網路 瀏覽:212
網路機頂盒啟動軟體太慢 瀏覽:9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