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信詐騙的特點有哪些
電信詐騙犯罪特點:
一是犯罪活動的蔓延性比較大,發展很迅速。
二是信息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很快。
三是團伙作案,反偵查能力非常強。
四是跨國跨境犯罪比較突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B. 電信詐騙的特徵有哪些
電信詐騙共性特點有:
1、跨國、跨境的電信詐騙犯罪比較突出。
2、一般是團伙作案,並且反偵查的能力非常強。
3、信息詐騙的手段翻新速度很快。
4、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蔓延性比較大,發展很迅速。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C. 電信詐騙的類型和特點
首先,常見的電信詐騙種類有:
1、郵包涉毒類詐騙。
2、冒充110類詐騙。
3、電話欠費類詐騙。
4、法院傳票類詐騙。
5、貸款詐騙。
6、刷單詐騙。
其次,涉案類詐騙特點有:
(1)聲稱身份證件被他人利用,涉嫌犯罪;
(2)利用網路電話能夠改號的特點冒充公檢法機關的辦公電話,增加可信度;
(3)冒充公檢法聲稱以辦案需要,要求轉賬至指定賬戶;
(4)被害人為自證清白或擔心犯罪受牽連,從而主動配合。
最後,根據刑法規定,犯罪嫌疑人利用電信網路實施詐騙行為,犯罪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其刑事處罰標準是:
1、詐騙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D. 網路犯罪的特徵有有哪些,分別是什麼
同傳統的犯罪相比,網路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獨特的特點:
1.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年齡、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在網路犯罪中,特別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當大。
2.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網路犯罪是一種高技術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對計算機有特殊興趣並掌握網路技術的人員,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計算機及網路的功能與特性,又洞悉計算機及網路的缺陷與漏洞。
3.犯罪對象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的網路化,網路犯罪的對象從個人隱私到國家安全,從信用卡密碼到軍事機密,無所不包。
4.犯罪手段的多樣化。信息網路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為各種網路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高技術的作案手段,諸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剽竊軟體、偷漏稅款、發布虛假信息、入侵網路等網路犯罪活動層出不窮,花樣繁多。
5.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 網路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腦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
E. 電信詐騙犯罪特點是
法律分析:電信詐騙犯罪特點:一是犯罪活動的蔓延性比較大,發展很迅速。二是信息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三是團伙作案,反偵查能力非常強。四是跨國跨境犯罪比較突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F. 電信詐騙有什麼特點
電信詐騙具有以下特點:
(一)調查取證難。在偵辦以往的詐騙案件中,往往採取比對嫌疑人體貌特徵等待定的偵查方法確定犯罪嫌疑人。而電信詐騙犯罪僅是通過使用通信工具與受害人進行聯系,雙方不進行面對面的直接接觸,受害人對嫌疑人的了解僅限於電話號碼、銀行賬號等,不掌握嫌犯體貌特徵和其他痕跡物證,難以通過傳統對比的方法確定作案者。
(二)作案方式信息化。嫌犯藉助計算機、電話等,通過互聯網伺服器,使用任意顯號軟體、VOIP方法網路電話等技術手段,批量群發簡訊群撥電話,誘導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匯資金,隨後通過網銀系統在短時間內轉存,再利用自動櫃員機多出分散提現,給案件調查、嫌犯控制、贓款追繳帶來較大困難。
(三)作案形式集團化。電信詐騙多是團伙作案,一是有一套為詐騙網路平台提供技術服務的人馬。詐騙犯罪團伙往往在境外租賃伺服器,依託不法運營商在互聯網上提供的詐騙網路平台作案;二是有一班專門撥打誘騙電話的人馬。詐騙犯罪團伙在境外設立窩點,組織一班人員專門撥打詐騙電話和群發詐騙簡訊等;三是有一批外圍人員負責轉取贓款。這三部分 人員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相互配合,呈現明顯的集團化特徵。
(四)作案目標廣泛化。電信詐騙作案分子往往在某一時段內集中向某一號段或者某一地區撥打電話、發送簡訊,侵害對象除地域集中外,無其他特定條件,受害者包括社會各個階層,受害面廣泛。
(五)贓款流動快速化從銀行轉賬匯款到對方賬戶資金到賬往往只需要幾分鍾,十幾分鍾的時間。實施詐騙成功後,嫌犯會在資金到賬的第一時間,通過網路銀行進行贓款轉移,並按照ATM機提款上限分解到眾多銀行賬號中,然後迅速組織人員體現。若受害人未及時發現受騙,很難在提現前採取凍結支付等控制措施。
(六)社會危害巨大化。一方面,由於電信詐騙對象具有廣泛性,受害群體大,對整個社會都構成嚴重危害;另一方面,其詐騙數額巨大,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數千萬元,使受害者蒙受巨大的損失,嚴重擾亂經濟秩序,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G. 網路電信詐騙的五大特點是什麼
一是引發次生危害後果的情形日漸突出。詐騙犯罪的直接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但是在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引發次生危害後果的案件日益增多。有的企業被騙走巨額資金,導致停工破產;有的群眾被騙走「養老錢」「救命錢」,導致生活陷入困境。
尤其是近幾年連續發生的幾起在校學生被騙而導致猝死或自殺的案件,社會影響尤其惡劣。如被告人陳文輝等詐騙案和被告人陳明慧等詐騙案,犯罪分子實施詐騙造成了被害人徐玉玉、蔡淑妍死亡或者自殺的嚴重後果,可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不僅謀財,而且害命」,社會危害性極大。
最高法對兩案的主犯陳文輝、陳明慧均依法頂格判處無期徒刑,充分體現了對此類犯罪依法從嚴懲處的精神。
二是犯罪有組織化、「產業化」色彩濃厚。司法實踐中,絕大部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都是團伙作案,個人作案的比較少,近年來打掉的犯罪團伙幾十人、上百人的屢有出現。司法大數據也反映出三人及三人以上的網路詐騙案件佔比呈上升趨勢。
當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鏈條化運作的方式更加明顯,各環節分工明確,流程化完成詐騙行為,使得各類詐騙迷惑性更強,令人防不勝防。有的詐騙團伙組織嚴密,層級分明,呈公司化運作,犯罪分子更易於得手。
如被告人陳傑等詐騙案,該團伙成立合法公司,在公司名義掩護下組織上百人實施電信詐騙,利用人民群眾注重身體健康的心理,假扮「名醫」誘騙廣大中老年人購買不具有葯品療效的保健品或食品,獲取巨額收益。
該團伙成員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團伙內實行層級管理,甚至還有詳細的業績考核制度,案件規模大,社會危害大。團伙犯罪歷來是刑法打擊重點,組織、指揮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團伙也是對此類犯罪分子依法從重處罰的情節之一。
三是催生大量黑灰色產業鏈。由於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分工的精細化,催生了大量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提供幫助和支持,並從中獲利的黑灰色產業鏈,這些黑灰色產業鏈加速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蔓延泛濫,成為此類犯罪居高不下的成因之一。
司法大數據反映出,19.16%的網路詐騙案件具有精準詐騙的特徵,即不法分子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極大地提高了詐騙得逞的可能性。
如被告人杜天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該案是被告人陳文輝等詐騙案的上游關聯案件,正是由於杜天禹非法入侵山東省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信息平台網站,非法獲取當年考生個人信息,其中就包含被害人徐玉玉申請貧困生助學金的情況,這些個人信息向陳文輝出售後,陳文輝冒充財政局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為名撥打電話,才導致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後深信不疑,釀成悲劇。
最高法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為詐騙犯罪分子取款等相關犯罪依法懲處,目的就在於要斬斷電信網路詐騙的犯罪鏈條,鏟除其周邊犯罪產業鏈,做到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實行全鏈條、全方位打擊。
四是犯罪手段演變快,騙術更具迷惑性。據公安部門統計,各種詐騙類型大概可分為48類共計300餘種。而且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花樣翻新快,新手法層出不窮,且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
如被告人黃國良等詐騙案和被告人童敬俠等詐騙案,就是當前比較突出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案件,此類詐騙犯罪由來已久,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發案率已經逐漸下降。
但當前又藉助互聯網手段,依附社會熱點卷土重來,詐騙分子利用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製作虛假證件大肆實施詐騙,甚至煽動群眾以領取分紅為由進京非法聚集,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形象,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應當依法嚴厲打擊。
五是利用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實施的詐騙越來越多。司法大數據反映出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案件在全部網路詐騙案件中的佔比逐年快速提高,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已成為不法分子使用較為頻繁的工具。
如被告人楊學巍詐騙案,此類案件多發於深夜的酒店、賓館,不法分子偽裝成女性暗示可進行性交易等「特殊服務」,再以收取嫖資、開房費、租車費等為由實施詐騙。
此類案件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比如與微信相關的,但微信本身不具備甚至明確禁止的功能軟體的開發,而這些功能大都被用於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因此,依法打擊此類詐騙犯罪,體現了最高法不斷凈化網路空間,維護清朗網路環境的態度。
H. 網路犯罪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同傳統的犯罪相比,網路犯罪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即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互動性、隱蔽性高,取證困難;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網路犯罪是典型的計算機犯罪。
第一,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就電子郵件而言,比起傳統寄信所花的成本少得多,尤其是寄到國外的郵件。網路的發展,只要敲一下鍵盤,幾秒種就可以把電子郵件發給眾多的人。理論上而言,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第二,互動性、隱蔽性高,取證困難。網路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腦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在這個虛擬空間里對所有事物的描述都僅僅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碼數據,因此誰掌握了密碼就等於獲得了對財產等權利的控制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陸網站。
第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國防、電力到銀行和電話系統此刻都是數字化、網路化,一旦這些部門遭到侵入和破壞,後果將不可設想。
第四,網路犯罪是典型的計算機犯罪。時下對什麼是計算機犯罪理論界有多種觀點,其中雙重說(即行為人以計算機為工具或以其為攻擊對象而實施的犯罪行為)的定義比較科學。網路犯罪比較常見的偷窺、復制、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數據、信息的犯罪,散布破壞性病毒、邏輯炸彈或者放置後門程序的犯罪,就是典型的以計算機為對象的犯罪,而網路色情傳播犯罪、網路侮辱、誹謗與恐嚇犯罪以及網路 詐騙、教唆等犯罪,則是以計算機網路形成的虛擬空間作為犯罪工具、犯罪場所進行的犯罪。
I. 網路犯罪有哪些特點
網路犯罪具有以下特點:
1、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
2、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且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
3、犯罪手段的多樣化,多為網路詐騙行為;
4、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取證困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J. 網路犯罪的犯罪特徵
網路犯罪的特點:對象具有廣泛性;手段具有多樣性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剽竊軟體、偷漏稅款、發布虛假信息;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並且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利用計算機實施犯罪的提示性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