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網路零售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分析
我國網路零售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分析如下:
一、線上渠道增長倒逼實體百貨供應鏈再整合,初始化效率穩步提升
2003年淘寶網正式誕生後,網路購物迎來高速發展期,伴隨著網路零售市場持續擴張、用戶規模不斷增長,網購的價格優勢和便捷性能吸引著人們從傳統的線下零售逐漸轉向線上渠道。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來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佔比近五年來穩步上升。
已由2012年的6.3%上升至2016年的14.9%,對實體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擠出效應。而傳統百貨的營業收入增速大大放緩,遠低於網路零售規模30%-40%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市場份額下滑。結合美國的零售發展經驗來看,2016年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為3710億美元。
佔零售業銷售總額的比例約為8%,總體上來看,美國網路銷售規模佔零售總額的比例較低,網購市場整體規模有限,零售仍然主要來源於實體商鋪。基於我國當前電商占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比例已超過10%、網購市場規模增速放緩,電商市場容量或漸進入飽和期,對實體零售的沖擊力度降低。
從百貨行業周期來看,美國百貨行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進入成熟期,雖然百貨銷售額佔零售總額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銷售額自2000年以來始終維持在1700-2400億美元,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中國的百貨行業目前正處在轉型期。
百貨業績仍處於小幅上升狀態,通過調整布局、渠道下沉有望繼續提高滲透率。參照美國百貨的發展歷程,未來我國百貨行業將迎來更多的調整和整合,但總體上來講百貨公司作為重要的實體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推行深度聯營,整合上游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應對線上渠道對傳統零售的沖擊,與優質品牌供應鏈深度合作、向產業鏈縱向延伸已成為當下百貨業界轉型升級的普遍舉措。通過與上游供應商合作。
一方面能減少購買的中間環節,促使渠道扁平化,更好地整合資源、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能根據消費者反饋及時調整生產,減少庫存規模和市場信息反應的時滯,實現上下游的互利共贏。
日化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很高,早年許多國際品牌藉助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進入中國市場,占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然而正是基於較高的滲透率,目前外資品牌的進一步增長遭遇瓶頸,驅動力不足。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殘酷競爭存活下來的國有品牌,雖然市場佔有率較低,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獨特優勢。藉助此次消費升級的驅動,人們對本土品牌的關注度回升,有望使得國有品牌的發展迎來新機遇。
⑵ 中國零售業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中國零售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顯著階段:
1. 大零售階段:在這一時期,實體零售業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張。
2. 網上零售階段: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線上購物成為一種流行的消費方式。
3. 電商薄利階段:這一階段見證了零售紅利的逐漸減弱,電商平台開始尋求更為精細化的運營模式。
4. 新零售階段:在這個最新的階段,線下與線上的零售渠道實現了深度融合,通過技術創新和數據驅動來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新零售產業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時,網路零售額達到了10.6萬億元,佔到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5.7%。網路零售的快速增長,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推動了中國零售業的持續發展。